芯片这个事情,未来会成为我们中国做汽车的软肋

我写一篇读后感和信息摘录,有关于ubs近期(8月20日)的第四篇和第五篇报告。这两篇报告非常有意思,和每个做汽车电子的兄弟息息相关的。
主要的论点和内容:
1)model 3大约采用了1500美金的汽车半导体
汽车半导体的市场关键,核心的要素是往ev和adas的转变,很少有oem会遵循特斯拉一样自己去做芯片,但是未来tier1的供应商可能进入汽车半导体领域。
备注:不同的分析报告对平均单车使用的芯片的成本估计有不同,如下所示,一般在350-400左右。
分区块占比
细致的分配表
备注:这里我需要提一下我的看法,ubs的这份成本分析,和很多的分析结论主要是基于蒙罗老爷子的成本分析的过程,核心的芯片成本分析模型是根据元器件清单之后做的成本分析模型。这个工作,之前我参与过成本工程做这个工作,实际的估算需要考虑批量,需要考虑和芯片的议价过程。对于我们的参考意义,网上浮动个30%是比较正常的。
我后面会根据它的数据,对于bms、cmu、adas等几个核心部件重新去调研下
2)特斯拉采取了集总式架构
这里涉及到了大量的功能分配的重新划分,在动力总成协同(充电控制、电池管理、12v管理、充电机和逆变器)+车身(hvac控制+左右车身相关部分)+adas部分。由adas的需求,是直接推动了oem把大量的软件定义从tier1手里收回去,交给自己的软件工程部和第三方的软件服务公司打理。从动力总成的需求和adas域的需求,需要直接对于原有的12v的通信和配电架构产生重新的划分,ee的角色变得比较微妙,本来是座桥梁,现在继续要做桥梁不算,还需要go extra miles来满足两个域进化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功率和通信联网的要求。
3)车身和电源分配的电子化
把座椅啊、门、窗和hvac分成左右两部分,通过这个来重新分配功能。
这里充分发挥了lin总线的控制,直控和通信控制做了一些切割。其实正常这个件,整车企业已经完全交给tier 1了,在简化过程中,先把设计又收回去了
直控用了16个mosfet(配合7个mosfet driver),还有6个高边开关
这两个件的coding和逻辑,可能也是自己做的,至少定义了挺大的一部分,核心是为了配合中控的交互
这块板等我拿到手仔细拆了可以做细致的分析,这里也找两位感兴趣的工程师一起参与这块板的分析工作。
接下来我想做个汽车半导体的梳理,如下所示,把各家在各个领域里面的情况写清楚,前阵子谢师弟问我的事情还没完全整理完。
小结:芯片这个事情,未来会成为我们中国做汽车的软肋,你信不信?

大神告诉你:控制系统接地设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苹果又获得一项屏下指纹技术专利!
压力传感器:可有效解决误触和湿手触控不灵的问题
《Fate/GO》日服将推出AR版
抗干扰电路与幅度分离电路
芯片这个事情,未来会成为我们中国做汽车的软肋
安立宣布2G到4G/LTE/MIMO 的OTA测试解决方案
抑制电磁干扰(EMI)的实用电路技术
三星推出1.0μm像素技术的16MP CMOS图像传感器
立体视觉医疗辅助方案采用无人机的方式进行检查
控制器电源芯片U6119具备功能多样性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变数增加 中小企业仍有求生机会
ADXL327:小尺寸 低功耗 三轴±2g加速度计简介
关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安全性的分析与探究
VSF MCU的基本架构移植技巧浅析
海林投资徐凯旋受聘青岛工信局首席招商投资顾问
全方面解读广本缤智底盘
LT3088 宽安全工作区电源线性稳压器,1.5Vout @ 800mA
车载硬盘播放机
韩国研发出的新材料或将能打破Idemitsu Kosan和SFC的寡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