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端惯性传感器技术的未来运用市场

机器人和工业应用驱动,激发市场对高端惯性传感器的浓厚兴趣
据麦姆斯咨询介绍,全球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在2019年全速发展。在国防领域,由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政府支出增加,导致世界排名前六位的国防承包商营收大幅增长了12%。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估计,2018年全球国防和军事支出约为1.8万亿美元,美国则达到了创纪录的7600亿美元。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称,航空航天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商用飞机大量交付,预计到2038年将交付39000架新飞机。
高端惯性传感器是上述系统中用于导航、稳定及其它用途的关键组件之一。高端惯性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及其组合,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更复杂的结构,例如姿态航向参考系统或导航系统,其中可能包括磁力计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器。
2019年,yole预估全球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规模约达32.4亿美元,并且这仍然是一个应用很广且高度分散的市场。其中,国防和军事应用约占40%,商用航空航天应用约占26%。其它高度依赖惯性传感器的市场还包括商业海事和工业应用,分别占据18%和16%的市场份额。国防和军事、商业航空航天以及海事应用,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以3~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成长,相比之下,工业应用领域最具前景,预计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0%。到2025年,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规模有可能将达到40亿美元的里程碑。
长远来看,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将由我们之前预测并期待已久的工业应用驱动,例如:自主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工业物联网(iiot)以及微型卫星等,它们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些领域的新晋厂商大多具有不同的背景,但都会在产品中应用惯性传感技术。在这些大批量应用中,系统集成制造商可选的技术有很多,良好的成本、尺寸、重量和功耗(c-swap)优势,可能使基于mems陀螺仪、光纤陀螺仪(fog)和半球谐振陀螺仪(hrg)的惯性传感系统受益。
各种陀螺仪的性能及应用
在此背景下,全球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在2019~2025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接近4.7%,一直以来比较稳定的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看起来前景光明。
2019~2025年高端惯性传感器主要细分领域的市场预测
主导市场的传统领导者,是否该担心惯性传感技术的生命周期?
惯性传感器市场经历了几个技术发展阶段。事实上,从首次应用到逐渐成熟的近20年技术周期中,市场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化。最早出现的是机械陀螺仪,然后是环形激光陀螺仪(rlg)和光纤陀螺仪(fog)。霍尼韦尔(honeywell)仍然以其传统的rlg技术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而诺斯罗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和赛峰集团(safran)则主导了fog市场。
2019年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分额
ixblue和kvh等其它体量较小的fog供应商正在尝试通过拓展供应能力来发展,以与高性能领域的rlg以及性能略低的硅基mems惯性传感器竞争。kvh新发布的光子fog正努力走向大批量生产,这款产品是fog的微型版本,可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并且已经进入评估阶段。
目前,hrg正在走向成熟,这主要得益于大批量生产方面的突破,尤其是赛峰集团的努力。这可能会在不远的中期改变惯性传感器市场格局,也可能潜在地影响rlg业务。
陀螺仪未来的性能趋势
另一方面,硅基mems陀螺仪已经在高端惯性系统市场完成首秀。尽管硅基mems陀螺仪主要用于消费类和其它低端商业领域,但它们具有较低的c-swap。硅基mems陀螺仪正在不断改进,并挤占了很多fog的工业应用和一些被认为高端的战术级应用(零偏稳定性为1~10°/h)。不过,硅基mems陀螺仪在要求零偏稳定性低于1°/h的其它应用中仍然还不够成熟。在10到20年的时间范围内,硅基mems陀螺仪是否能够突破性能枷锁?许多传统厂商正试图驾驭即将来临的mems浪潮,例如霍尼韦尔、诺斯罗普·格鲁曼、赛峰集团和联合技术航空系统(utc)等,它们已经在使用硅基mems技术。
高端惯性传感器技术成熟度时间线
高端惯性传感器区域领导者及其未来前景
惯性传感器市场格局一直以来都相当稳定。在美国以及全球范围内,霍尼韦尔仍然是领导者,诺斯罗普·格鲁曼则紧随其后。其它值得关注但规模略小的公司包括kvh、kearfott和emcore/sdi等。美国公司统治着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欧洲和亚洲厂商则处于第二梯队。
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主要厂商调研(部分)
一方面,欧洲惯性传感器市场主要由赛峰集团主导,赛峰集团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厂商,其营收比raytheon anschutz、ixblue、sensonor、meggitt、gem elettronica、imar、kongsberg以及iai等厂商高出一个数量级。另一方面,亚洲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市场很分散,体量较大的厂商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asc)、星网宇达、美泰科技、jae和silicon sensing等。
中国惯性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主要源于军事或学术领域,这是很难切入的。尽管如此,中国市场仍应密切关注,因其关注度很高的多个领域正在快速发展,例如iiot中的结构监控、微型卫星以及各种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应用。
对于高端惯性传感器领域的相关厂商,根据目标终端应用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
得益于庞大的投资组合,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仍将由三大巨头主导。由于市场的特定原因,所有技术都会有很长的生命周期,预计不会出现从一种技术突然过渡到另一种技术的情况,这就要求相关厂商确保技术紧跟市场发展。这意味着区域市场领导者预计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些领导厂商是否会面临来自“中国巨头”或“从工业和新兴应用中崛起的类似亚马逊(amazon)和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等厂商”的强大竞争和市场突破?因为这些新兴应用的要求和需求,有别于传统领导厂商过去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他们如何像小公司一样具有灵活性,以应对可能打破市场格局的高度定制化、动态化的新兴市场呢?因为,最后的问题可能不在于是否会发生,而是这一刻何时到来。
2019年主要地区的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规模及市场领导者
本报告涉及的部分公司:airbus, al cielo, analog devices, aosense, astrium, autoflug, boeing, casc, civitanavi, colibrys, coldquanta, doosan, elbitsystems(elop), elektropribor, emcore/systron donner, endevco, epson toyocom, fiberpro, fizoptika, freescale, gem elettronica, gladiator technologies, hitachi, honeywell, iai, imar, innalabs, ixblue, jae, kearfott, kongsberg, kvh, l3 harris, lordmicrostrain, lumedyne technologies, memsense, moog/crossbow, mtmicrosystems, murata, navtech, northrop grumman, litef, optolink, oshkosh, pcb piezo, perm, physical logic, raytheon, saab, safran, si-ware, sbg systems, schlumberger, sensonor, sensorex/meggitt, silicon design, silicon sensing system, sensors in motion, starneto, tamagawa, tdk/tronics, teledyne tss, teknol, thales, tokyo keiki, utc aerospace/ais goodrich, vectornav, watson instruments, xsens…

国外汽车音响的设计原理
UOS操作系统在龙芯电脑的体验测试
新款AirPods发布时间揭露 圣诞节可能有惊喜
蔡司场发射扫描电镜SIGMA 500
一文详解CAN总线应用及原理
浅谈高端惯性传感器技术的未来运用市场
802D数控铣床调试的步骤
EMI/EMC入门学习方法分享
5G手机都有哪些?OPPO Reno5G版年前将与“藕粉”见面
Imagination在中国首次发布GPU内核 开始全新征程
台达变频器在数控机床的应用技术
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误差检测方法
霍尔开关CH441PNDR在微型电机上的应用
中兴5G产品全面亮相 描绘5G时代全新智能生活图景
套路小米MIX 借势荣耀Magic;联想的“新”机 终于出来了
多维度聚焦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 第二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将于5月20日盛大开幕!
连接网络需要用到的设备猫和路由器,它们有什么区别
如何处理AGND和PGND接地的问题?
iPhone X热潮已退 苹果股价正走入向下阶段
OPPOR11什么时候上市?OPPOR11最新消息:厂妹机仍然卖得好,原来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