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时间回到十年前,变革性的iphone重新定义了移动设备的新体验;毫无疑问,iphone吸引了绝大多数眼球,同期发布的那个带有click wheel的小胖子ipod nano风头都被抢光了。这也可能预示着十年后ipod家族的衰落。或许以后都不会再有传统的ipod产品了,音乐流媒体会取代音乐,再取代itunes。到最后我们只能使用流媒体音乐的同时,来怀念以前到处找无损、转换导入到播放器的老时光。
那时候的我去被ipod nano的广告吸引住了,电视上的feist唱着那首经典的1,2,3,4,伴随着不同颜色的小胖子ipod nano出现,优秀的创意、经典的配乐似乎是ipod产品线上最后一个有意义的广告。无论是瘦长型的ipod1/2/4,抑或是可爱多彩的小胖子nano3,还是最经典的表盘nano6,这些ipod都和其他同类一样,慢慢被时光遗忘,最后被手机取代。消费级便携播放的好时代,已经快要过去了。
即使那个时代,ipod nano也不以音质见长——虽然发烧友渴望更好的音质,但客观事实和物理限制是无法跨越的。既然手机搭配蓝牙耳机,音质差别也不太大,一台iphone能解决的问题,何必再需要一个和表盘大小差不多的ipod nano呢?更何况手上的位置,已经被iwatch替代了。
可如果,有一款便携播放器,能在小身板里拥有足够好的音质(至少能压倒较高音质的手机),在功能性上做到较好的补足;从某种意义上,这类设备就能成为手机的配件,而非被取代者;对于发烧友而言,这种播放器也能成为运动神器:
——毕竟他们的耳朵比较挑剔
——山灵m0就是这样一款产品
开箱&外观
山灵m0的包装中规中矩,配件也比较简单,只有一根type-c数据线,此外还有皮套可以作为选购配件。
外观上也是延续了家族式的前脸,2曲面玻璃+双弧面机身设计、疏油层,让屏幕部分的触感变得极佳,cnc全铝加工的机身保证了强度和轻便性,做工质感的话,看后面的图片就明白了。
机身四周的排布相当简单,3.5mm耳机孔,type-c接口,tf卡槽。全新定制的滚轮虽然在触摸上去的时候很容易接收到反馈,但是转动的时候要想触发开关有一定的“键程”,段落感做的比较明显,手感清脆,实际用起来误触的几率比较小。
说实话,38g的体积拿在手里面说是轻如无物也完全不夸张,山灵官方称其“台风都能刮走”还蛮贴切的,而且在这样的小体积下,想要平衡好操作、音质、续航,不论对任何厂家来说都是是“炼狱”级的难度,实际表现如何,我还真的相当期待。
触控&ui
m0采用了来自lg的定制屏幕,大小1.54英寸,差不多是一个表盘大小,分辨率240x240,精细度方面不用担心,毕竟ppi已经达到了227,显示专辑封面和ui界面毫无压力。我本以为会是oled材质,没想到还是lcd,三围做到40x13.5x4mm这个级别,还能保证38g的重量与15h的续航,除了赞叹别无可说。
山灵ui一直不让人担心,非常好用、美观;也算是国内比较用心做ui的厂家了,这层ui的底层os由山灵独自定制,非安卓系统,不必考虑src音质劣化问题,也不用考虑触控性能消耗大的问题;虽然拓展性上要吃亏,但这么小设备还要考虑拓展性本来就是一种伪命题。
m0的屏幕支持多点触控,绝大部分的操控都在屏幕上完成,滚轮基本只负责调节音量与home键的工作了。屏幕支持滑动,但在慢速滑动下可以看到明显的延迟,当然这一点目前也没有哪家能够真正做好。m0在操控流畅性方面完全不用担心,操作逻辑虽然和前代有所不同,比如左滑返回,播放界面分别有切歌、暂停/eq、设置/歌词这三层平级的的界面等,不过有了触控屏幕的加持,相比之前通过滚轮+点按的方式来说,便捷性上确实又进了一个台阶。而内置的eq也增加了声音上的可玩性,很期待后续固件中能够增加自定义eq的功能。
其他的细节方面也有很多考究的地方,比如如果我选择了屏幕常亮,不操作的时候会只显示山灵的logo来省电,以及实用的声道平衡、开机音量设置等,pc端的usb dac也可以让m0摇身变成一个外置声卡。
硬件方案
m0搭载了es9218p芯片,集成了dac,amp和io控制功能,一体化程度很高,可以认为是去除语音功能的codec芯片,在信噪比、推力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同时有很强的播放解码能力,能通吃绝大部分音乐格式,包括dsd高清音频等。为了进一步降低m0的体积,同时又不能劣化音质,m0采用了多阶微盲埋孔的pcb板,这样能优化电路体积和电器性能,缺点是成本和良率表现不佳,但这部分问题是对于厂商而言的。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只要价格没影响,那就是大大的加分点。
m0也支持蓝牙传输工作,蓝牙的音质受协议影响较大;m0支持目前最高阶的ldac协议,ldac对于普通pcm无损而言,构不成传输瓶颈;从理论性能来看,ldac能支撑hires资源传输,但实际使用中很难达到,可能会出现卡顿。就硬件参数而言,m0的蓝牙协议已经是行业中的最高等级,包括sbc、aac、apt-x、ldac,如果你有索尼的1000x系列耳机,那么m0就能发挥ldac的全部威力,并且带来信息量最顶级的蓝牙音乐体验——巧了,我手里还就有。
就从wi-1000x的表现来看,得益于蓝牙4.1模块的功劳,声音连接稳定,延迟表现正常,信息量的表现已经和有线无二,而具体的声音表现就不是m0要负责的地方了,毕竟索尼的蓝牙耳机绝大部分都自带数字放大器,和普通的蓝牙设备本身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m0依然拥有双向蓝牙的功能,也就是通过手机播放音乐,通过蓝牙传输到播放器里解码、放大,再把耳机设备插在播放器的3.5口上,不过这个模式下声音会有比较大的延迟,当然了,听歌的时候可以忽略。
蓝牙在功能性上我觉得已经做的近乎完美了,但ui方面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目前m0仍是把蓝牙放在设置的栏目下,如果后续有改进的话,个人认为把蓝牙提到最表层的菜单里是更为合理的。
音质表现
对于m0的音质,我拿到手时只关心1个问题:能比手机好吗?
答案是,能。
声音的解析力、三频、声场表现,可以把我手里的三星note8、lg g3、iphone6s,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再吐两口唾沫。
这里我不打算对m0的具体声音表现做长篇大论的描述,只说一下大概的素质与音色表现。首先是信噪比的,推我手里的几个高敏单动铁都可以做到无底噪,当然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三频分部相当均衡,低频点到为止,干净利落,中频有些味精味儿,但没有明显的冷暖偏向,总的来说要比m3s冷静一些,高频亮度不是太高,延伸不错,没有为了追求所谓的流行味儿来做一些听感上的压暗,这一点倒是在我的意料之外,和之前的作品相比,m0居然不是一个正儿八经流行调音的东西,反倒是比较中正,透明度上做的相当不错。
声场表现是比较意外的,基本上能够把我手中的light harmonic旗下的旗舰圈铁stella推的非常通透、开阔、大气,m0的声场还算是比较健康而规整的,没有弱化边缘,边际感比较明显,强调包围感大于开阔感,尤其是纵深的表现堪称惊喜。
m0推绝大部分的高阻低敏耳塞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也试了一下mdr-1a这种便携头戴,声音密度上会欠缺一些,但三频与声场还是能发挥的相当不错,尤其是结像的立体能够超越手机一个不小的身位。要说缺点,我感觉也比较明显,那就是人声的表现比我预期的要差一些,直白的声底下略有些粗糙感,感情的表达上不够细腻。至于这种体积的东西,因为推力的限制,动态、更佳的两端延伸是显然做不到的,但如果你要问m0的声音达到我作为一名发烧友的预期了吗?我只能说远远超出。
山灵m0的优点已经多到我无法短时间内总结,其余不痛不痒的小瑕疵在他们面前简直不足挂齿。它就像是为便携式播放器树立了一个新的丰碑,把优秀的设计、ui、操控,黑科技级的硬件构造、体积/重量控制,市面上最顶级的蓝牙规格、不俗的素质与中正而健康的听感,就这样塞入了一个38g的躯壳中并以仅500多元的价格抛给消费者。这样的定价,这样的配置,其实不论对于发烧友还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都足够有吸引力了。不过据说现在全国大范围内断货了?我只能说,早买早享受,感兴趣的趁早下手就对了,毕竟在我眼里,m0本身就是一个看颜值和配置,就可以放心盲狙的产品。
文章转自李凌佳琦
联发科Genio 1200系统模块为Cortex-A78/A55 AIoT和机器人开发套件赋能
单片机控制AT88SC1604卡的应用实例
我国3月共出口口罩约38.6亿只 价值77.2亿元
智慧城市如何发展?智慧城市数量累计已达749个
索尼推出主动降噪耳机WH-XB900N 售价约合人民币1721元
次世代的全能型迷你播放器,谈谈最近大火的新品山灵M0
MC9S12系列16位单片机控制的EPS系统设计
未来十年我国正规化建设小型的国际月球科研站
英人工智能研讨会举行_硬件厂商成为AI研讨会要角
什么是调频(FM)、调幅(AM)、短波(SW)、长波(LW)
华为麒麟960是最好的手机芯片吗?高通即将发布10纳米骁龙835
芯视元“显示器件的驱动电路、驱动芯片和电子设备”专利获授权
在AI的发展中需要专注技术or专注应用
Qorvo全球CEO专访:手机中哪些射频器件会爆增?
目前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对建筑产业发展有哪些意义
VIDIT伴随式摄像机评测 工艺上仍需提升价格有些高
亚马逊申请AR镜子专利 可免除试穿衣服烦扰
华为Mate9安兔兔跑分:Mali-G71性能已全面超越Adreno530?
电源技巧分享:一个用于驱动栅极驱动变压器的简单电路
东芝推出全新单通道SPDT总线开关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