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安全的人机协作内部物流新时代即将到来
mir以先天禀赋和持续创新倡导:amr制造商、amr集成商和用户共建安全部署生态系统
中国 上海 – 2020年1月6日 – 丹麦发展最快的机器人制造商以及移动机器人全球市场领导者——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简称:mir),近期发布了《移动机器人部署安全指南》白皮书,为自主移动机器人在多领域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建议,这也预示着一个能真正确保人机安全协作的崭新时代即将到来。
现代工业制造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这对产线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灵活高效的内部物流方案成为市场的迫切所需之一。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在推动内部物流运输积极变革方面贡献卓著。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到2022年全球投用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将有望增至70万台,为制造业、电子商务和医院等各领域创造价值。
作为全球首家自主移动机器人制造商,mir自主移动机器人认为amr未来发展前景可观,但值得注意的是,提供灵活、智能的自动化内部物流解决方案必须遵循一个重要前提——安全性,这是amr发展的起点、基点也是根本着眼点。
“amr是一种协作型的移动机器人,这要求它在复杂的工况环境中,与人、叉车和其他运输工具配合工作。由此,会产生无数种可能的内部物流运输解决方案,设备间的协作难度会随之增大,唯有强大的安全性予以保障,才能使得整个协作过程顺利运转,生产效率才能得以提升。mir发布的《移动机器人部署安全指南》白皮书正是了解到安全性之于移动机器人来说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期望处在amr部署生态中的各方——amr制造商、集成商和用户,凝聚在一起并达成安全运作的共识,以解决人们因日益蓬勃且瞬息万变的amr市场需求所产生的安装移动机器人的困惑,”mir自主移动机器人中国区销售副总裁emil hauch jensen表示。
先进的双激光扫描仪赋能mir机器人导航功能并实时检测障碍
白皮书中指出,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涉及两大维度——实现日常操作自主安全导航的机器人特征,以及机器人内部集成的安全功能,从而确保即使主要系统出现故障,机器人也能始终确保安全。
部署amr应以安全为重,遵循当地安全标准及法律规定
amr的设计标准可使其在人群中安全运行,而在部署amr时制定的安全标准旨在确保机器和机器人工作时不会使人陷入险境。首先,区分amr的不同组成部分至关重要,即单个amr、amr系统,以及其运行环境中的其他外围设备。
此外,还需了解移动机器人适用的标准、法律和指令,以确保建立安全的amr系统。当前全球工业就自动导向车、工业卡车等设备系统出台了一些行业标准,其中最适用于amr的标准是en 1525:1997(《工业卡车安全性——无人驾驶卡车及其系统》),这项欧洲标准填补了移动机器人安全实施领域的空白。但由于现行标准均未考虑到自主导航,因此更具针对性的en 1525继任标准——iso/fdis 3691-4:《无人驾驶工业卡车及其系统》令整个行业翘首以盼,其计划于2020年1月发布,届时内部物流的安全问题以及与重新计算动态路径相关的危险将得到更有效的规避。而中国的amr发展,尤其是安全问题的界定和规范尚不成熟,仍高度依赖于agv行业标准,总体来说,国内amr产品的安全部署仍是任重而道远。
双3d相机提升安全性
与行业标准一样,与工人安全和机器相关的法律也是因地不同而差异巨大。纵观全球,欧洲标准en 1525:1997和ce标志,提供了良好的amr及其系统的安全性框架,为推动所有地区落实amr系统安全性提供了借鉴意义。事实上,安全标准和法律都取决于具体国家或地区,因此移动机器人制造商、采购商和集成商部署amr时必须符合当地标准。
世界各标准组织正在为amr编制安全运行相关的新标准。mir始终力求达到最高的安全水平,并与相关组织就新标准的构建进行密切合作,向客户和集成商适时提供最新信息,并确保机器人符合当前和未来的行业要求。
amr制造商、amr集成商和用户在实际安全应用上要各司其职
mir认为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安全部署,离不开amr制造商、amr集成商和用户的共同配合与通力协作,需要明确各方职能,以实现amr从调试、安装到实际投用的安全进程。
确保amr系统工作空间安全的角色和职责
amr制造商主要承担安装阶段的调试、技术培训、指导,以及对amr的产品设计及质量保证证明。进入安装阶段后,amr系统集成商(如果用户选择自行集成机器人,则可能是最终用户)负责安装,提供充足的操作信息,识别或解决所有风险,预测潜在隐患;对机器人进行编程,使其能够遵守安全标准,并在安装过程中对amr系统进行风险评估。部署amr系统之后,终端用户将负责制定并遵循amr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程序。最终用户应规范安全操作程序,并向操作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和访客提供安全操作培训。
加大实施中国市场amr安全部署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市场对amr的安全部署标准的探讨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mir自2017年进入中国以来,就致力于促进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安全部署,积极联合amr制造商、amr集成商和用户构建三位一体的应用生态系统,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可期。
mir之所以对amr的安全部署之路充满信心,不仅因其拥有独特的先天禀赋,也得益于它在追求更高层次的安全性方面所付诸的创新努力。
mir机器人的设计符合世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除了作为amr机器人,须要符合紧急停车、区域切换、人员检测和超速检测四大强制功能要求外,mir500 和 mir1000包含区域屏蔽、安全限制速度、安全保护停车、移动能力和系统紧急停车五大安全功能,mir机器人在日常操作中也会主动使用这些功能,以确保即使主要安全功能发生故障,机器人也能做出反应确保安全。
为了使机器人能够在遇到障碍物时安全后退,或者探测从后面或侧面接近的人,并在需要时停车或调整路线,所有mir机器人均配备有360 度视场的双激光扫描仪,采用最新、最先进的sick microscan 3的激光扫描技术,帮助机器人不受光线和灰尘的影响,其扫描精度是其他类型激光扫描器的10倍。 此外,为了确保mir移动机器人日常操作安全顺利,安装在机器人前侧的双3d相机可以帮助机器人探测0-1,700mm高的障碍物,在120°的水平视角的帮助下将障碍物一览无遗,使其能安全地围绕工作台移动,还可避开如壁装机柜或货架等障碍物。
对负载较大的移动机器人,如mir500和mir1000机器人,mir为其配备有24个接近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的各个角落并指向地面。这些传感器专门检测低于激光扫描仪视场的脚部和托盘,为从事重型内部运输作业的人员提供了“保护盾”,以杜绝脚部压伤等可能发生的伤害,这也再次证明了作为人机协作amr典范的mir在设计过程中所体现的技术先进性。
此外,mir机器人还配备有其他多元化传感输入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用于感测惯性力、加速度和旋转,可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反应,保障机器人在行驶路线上安全移动。
用于检测脚部和托盘的接近传感器
mir机器人易于使用和编程的特点也反哺为其安全性赋能。通过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轻松地为机器人编程来优化安全性,在地图上标记出禁区,定义首选路径或限制机器人在交通繁忙区域的速度等。
额外传感输入与软件提升安全性
mir深知无论行业如何变化,安全性始终是amr发展的根柢。自2017年起, mir便就此在中国谋篇布局,携手amr集成商、用户等各方力量深化自主移动机器人安全部署方面的共识,促进业内密切对话与合作,为多元化的内部物流应用场景所服务,从而助力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进程迈向新的台阶。
mir希望通过参与和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令整个产业能在更为安全、规范、有序、高效的环境中实现多赢繁荣。如需阅读《移动机器人部署安全指南》白皮书,pc端敬请直接点击链接,获取完整版内容。
英伟达发布全球首款支持实时光线追踪的GPU
苹果获自动驾驶导航系统专利 让汽车能够自动将用户带往目的地
监所动态情绪识别系统的功能特点及方案设计
超级电容器发展的研究历史背景
水分数据收集器的制作教程
MiR自主移动机器人发布AMR部署安全指南
“本土芯”能否借势崛起?
英飞凌推出全球首款完全自足式树莓派音频扩展板
使用充电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臭氧在半导体晶片清洗工艺中的应用
STM32CubeMX输出可调频率与占空比的PWM
有没有测量土壤的仪器@三体仪器推荐
细数门店客流量统计的那些技术
我国照明行业新的机遇在哪
柔性传感器在智能感知系统中的进展
小米平板3怎么样?小米平板3上手体验:内在升级的小米平板
如何通过设计模式来节省内存
TD-LTE全球化关键:频谱很重要
中国激光雷达企业排名_激光雷达产品介绍
2019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金额减少10.5%,明年或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