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科学家研发一种可注射的纤维状生物传感器,植入后该传感器就像毛发一般附在皮肤表面,纤细柔软并可以实现对体内多种化学物质的长期、实时监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个人生理信息的实时监测及其带来的个体化医疗受到关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类可以将化学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装置,可用于监测特定化学物质,在可穿戴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据介绍,现有的可植入式传感器因其材料本身模量大,存在刚性器件和柔软组织间的重复机械损伤问题。此外,基于二维平面结构设计的植入式器件很难实现微创植入,导致难以和组织形成稳定界面,无法实现长期准确监测,从而影响到信号采集和生物安全。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副教授孙雪梅,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洪波,航空航天系教授徐凡等多学科团队另辟蹊径,通过仿生肌肉结构的方法,设计了具有多级螺旋结构的纤维状电化学传感器。力学模拟和纳米压痕实验证明,碳纳米管纤维相对传统的植入材料(金丝、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具有更低的弯曲内应力,且其抗弯刚度相对于其他传统植入材料更接近柔软的组织。同时,团队利用与纤维一维结构相适应的注射方法,将纤维状传感器准确植入至目标区域,纤维在体外的形态类似于动物毛发贴附在皮肤表面。
随后的细胞实验及组织切片表明,纤维状传感器在注射后没有使动物产生炎症反应和疤痕,且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纤维传感器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整合性。
据介绍,这项工作在生物电子学领域发展出一个全新方向,通过集成电路、蓝牙和相应软件,纤维状生物传感器可远程对生理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且器件可在血管中稳定工作长达4周。
基于刷新传感自主研发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系统
智慧停车地磁LoRa和NB-IoT如何选择?
数控加工的未来
晶心致力开拓RISC-V处理器应用领域 上半年许可协议就超过60份
关于嵌入式PLC系统软件和嵌入式芯片组
可进行注射和附在皮肤表面的纤维状生物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
华为P30 Pro真机曝光有四颗后置摄像头并可以拍清运动赛事的照片
从雷达方程解析AN/TPY-2 X波段的雷达距离
南芯半导体宣布已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将加快推进国产化替代的进程
iOS11最新消息:苹果凌晨正式推送iOS11最新测试版beta2,新增了哪些功能?iOS11beta2更新发布,修复bug流畅性提升
NVIDIA AI Enterprise 4.0 推出,助力企业构建生产就绪的生成式 AI 为业务赋能
不同颜色的钻头到底有何区别,买哪种颜色的钻头更好呢?
采用移相控制ZVZCS PWM全桥变换器实现汽车充电机主的电路设计
卫星通话后 华为又一重磅新专利公布!
OPPO Find X3详细规格性能配置、数据跑分被曝光
将不确定性感知和姿态回归结合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定位
红米Pro2颜值、性能不低 仅售1599?值得期待
2018全球好手机颁奖典礼:年度2000-2999元畅销手机(二)
栩栩如生的仿人类机器人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哪一个值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