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据存储的载体,存储介质是数据存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过去的磁带、软盘、光盘再到硬盘,数字存储技术介质已经历了多代演进。然而,随着数据量的持续增加,我们需要更加耐用且容量更大的存储介质,最好能存它一万年。
为此,科技工作者将下一代存储技术寄予生物分子,也就是dna。众所周知,dna包含生命体的遗传信息,它编码生物中的一切。与大多数现有的数据存储介质不同,dna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降解,而且它非常紧凑,例如,仅4克的dna就能够保存人类每年产生的所有数据信息。
其实,早在2017年研究员yaniv erlich 和dina zielinski就证明了dna为何可能成为终极数据存储器,并将文章发表在了《科学》杂志上。选择dna存储,是因为其拥有以下优点:第一,它比传统介质小得多。事实上,每克dna可以存储高达215 pb(1 pb=1024 tb,1 tb=1024 gb)的数据;第二,dna存储时间更长,时间超过100年,这比传统介质高一个数量级。如今去听90年代的磁盘,几乎没有磁盘的存储信息是完整且无损的。
有了这些理论依据做支撑,像微软等公司也开始纷纷投资研究如何使用dna来存储数据。上周,创业公司startup catalog刚刚宣布,维基百科英文版的所有文字已经被他们完整的塞入了一段dna分子片段中,容量为16gb。此次使用的是人类dna链要短的预制合成dna片段,如果使用多个片段,将能存储更多数据。
据悉,startup catalog是由两名麻省理工的研究生hyunjun park(首席执行官)和nathaniel roquet(首席技术创新官)在2016年创办的,总部位于波士顿。
在存取速度方面,目前catalog能达到每秒记录4mbps,经过优化后,一天时间能保存125gb的信息,相当于填满一部高端智能手机。至于读取和访问,寻址系统和分子探针的引入完全可以实现随机存取。可能有人不理解dna分子耐受性,虽然理论上它们的天敌是宇宙射线,可事实却是,科学家们总能成功的从几千年前灭绝的动植物中提取到dna素材,而躺在抽屉里的u盘,你敢保证25年后它还能正常使用吗?
[图文]调频发射模块C2的剖析
谷歌Google Fi服务可通过eSIM在新iPhone激活
关于AI低功耗设计的新方法
西华大学选购我司HS-DR-5导热系数测试仪
【教程】串口服务器接入物联网平台实现IO控制
未来或许用DNA技术来进行数据存储
基于晶闸管控制的台灯电路图
2021年全球智能手表:苹果独占三成市场,操作系统竞争再升级
气体激光器种类东方闪光告诉您
华为Mate10什么时候上市最新消息:华为P10“身败名裂”,华为Mate10正在火速赶来救场的路上
现代卫星的潜在威胁
低氧型单晶炉发展趋势
测量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
工业机器人沙龙活动,4月22日约定你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两大挑战,还是北汽徐总说得对!
氧含量分析仪在线监测设备怎么标定
西门子软件PLC与组态软件通讯实例
华为升级人脸识别功能 加入了“新建备用面容”
广和通5G智能模组SC151荣膺“中国数智产业创新产品榜”
中国电信以DC为核心构建的新一代网络要满足标准化通用化集约化扁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