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知道,「通电」代表「真」,用逻辑1表示;「不通电」代表「假」,用逻辑0表示。「与门」电路是用晶体管搭建的,符号长这样:
a与b的通断,可以决定y点是否通电。
我们还为a、b与y之间的关系画了一张表(真值表):
接着我们设计出了简单的「或门」「非门」,用它们可以搭建各式各样其他的门电路。
这篇文章讲一下,怎么利用基础门电路进行加法计算。
二进制加法我已经忘了是什么时候学的加法了,应该是小学吧,先学10以内的,再学100以内的,然后不管多大的数都可以随便加了,算式很简单,就是逢10进1。
下面这个式子是一个万以内的加法:
相应的,二进制就是逢2进1,下面这个式子是2个8位二进制数的加法计算:
半加器8位二进制数还太复杂,我们先来看看1位二进制数怎么计算的,一共有以下4种情况:
观察一下就能发现2个规律。
第一个规律,只考虑加法,不考虑进位时,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如下:
相同为0,不同为1。这个关系和「异或门」是相同的:
异或门我们之前没有聊到过,电路图长这样:
第二个规律是,如果只考虑进位,不考虑加法,加数与进位之间的关系如下:
只有全1时,才为1。发现了吗,这和本文开头与门的真值表是一样的。
2个一位二进制数相加将产生一个加法位和一个进位位,加法位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跟与门是一样的,进位位跟异或门相同。
所以,可以像这样把两个门电路连起来,计算2个二进制数(a和b)的和:
我们称这个电路为「半加器」,因为它只能计算2个一位二进制数的加法,没有办法将前面加法可能产生的进位纳入下一次计算中,如果有进位则实际上是需要3个加数参与计算。
用门电路画太复杂,可以封装起来这样表示半加器:
全加器怎样计算3个加数的二进制加法呢?需要将2个半加器和一个或门如图连接起来:
左边能看到它有3个输入,右边依旧是1位加和输出,1位进位输出。
2个数的加和与上一次的进位相加,得出的加和作为3个数最终的加和;2个数相加或3个数相加的进位作为3个数加和最终的进位位。
用文字描述有点不好理解,把这个电路图全部输入和输出情况都展示出来,画一个表就明白了:
很明显,这个表就是2个一位二进制数带进位的全部状态。
每次做加法时画2个半加器和一个或门很麻烦,我们用下面这个图示把它们封装起来,这个能计算3位二进制数加法的电路就称为「全加器」。
加法器现在回到开头那个二进制加法:
它有8个二进制位,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只能计算2个一位二进制数,最多再增加一个进位的加法,我们最终的目标当然是2个8位、16位乃至32位数的加法。
其实,非常简单,用8个全加器一块算!
把8个全加器每个进位输出作为下一个的进位输入,首尾相连就可以啦!
每次这样画太麻烦,可以封装成一个框图:
大箭头代表8个输入/输出端,有8个独立的信号。
一旦我们拥有了8位二进制加法器,把它们级联起来,很容易就能得到一个16位或32位的加法器啦。
end加法计算是计算机的基本运算,其实,计算机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加法计算。 不论是减法、乘法、除法、在线支付、火箭升空还是ai下棋,都是利用加法实现的。
把加减乘除和逻辑运算等运算单元集成起来,就组成了cpu中的基本计算单元:alu(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
用加法器计算2个数的加法其实就是用硬件方式实现了一个加法计算器,输入a和输入b的高低电平决定了输出s和co的高低电平。
这样的电路同一时刻只能表示一种状态,只要改变了a、b中任意一位,输出就会有所变化。
现在我们想计算更多二进制数的加法,比如5个数a、b、c、d、e的加法(先不考虑进位)。
步骤应该是这样:首先把a、b作为输入,得出一个输出s1,我们要记下来s1的值,然后把s1和c作为输入,得出s2....以此类推,要记下很多个数,然后再用加法器计算。
5个数都已经很麻烦了,如果要计算更多个数该怎么办?能不能把每次计算完的结果存起来,下次继续使用呢?
意法半导体推出两款中央安全气囊碰可支持汽车级应用
人工智能时代的神经触角——传感器
人工智能催生出许多新的商业模式,正处于技术研发向市场应用推广的过渡期
单芯片AMR磁阻传感并不单一的特色
阿尔法:AI量化工具的魅力,数字货币投资到底有多简单
硬件加法器怎么利用基础门电路进行加法计算呢?
沈飞呼声最高的“雪鸮”四代机机动方案为何会被成都“威龙”大翻盘?
使用Node.js在深度学习中做图片预处理
中国EDA的机会在哪里
博联智能照明系统的特色及优势
iOS11将于WWDC2017发布 终于等到你:DarkMode暗夜模式
智能电磁流量计
高通、NVIDIA大比拼 上演车载芯片争霸赛
LDO的运行困境:低裕量和最小负载
太龙照明宣布将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主要经营LED照明领域
ChatGPT商业化意义 AIGC产业生态体系架构分析
详解小米MIX Alpha的技术创新点
关于红外线遥控的原理分析
IDC全球半年度人工智能跟踪器的一项新预测显示
失效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