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科技部长陈良基9日表示,半导体为产业竞争力核心,台积电10纳米制程已进入量产,2年后将进入7纳米,不到5年将进入3纳米、2纳米,届时将面临物理极限,必须要透过基础研究突破。
陈良基在行政院新首长上任联合记者会上表示,上任后将推动3件工作,第一支援学术研究;第二提振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将相关技术透过研究转化成产业产品;第三建置国内相关科技研究环境,支持及维运科学园区发展。
他强调,负责科研奖助的科技部并非冷门单位,他所提供的研究是与民众未来切身相关的产品,例如目前手机上的虚拟实境与未来的人工智慧技术。
科技研究对***非常重要,陈良基说,他对自己立下使命标竿,期持续以科技研究创造***的价值,也期盼于任内首先要连结学界研发成果与科技业界紧密结合,持续打底基础研究。
以台积电为例,10纳米制程已进入量产,2年后将进入7纳米,不到5年将进入3纳米、2纳米,届时将面临物理极限,须透过基础研究突破。除半导体外,其他业界也需要基础研究支撑,科技部未来将结合学术界、产业界,共同推动产学联盟,期每年组成5-10个产学联盟。
台积电百人团队投入3nm
去年下半年,台积电共同ceo刘德音首次透露了3nm制程的进度,他表示,目前组织了300~400人的团队研发中。根据规划, 台积电的10nm、7nm都会用上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更遥远的5nm也会如此,而且还会加入新的多重电子束技术(multipe e-beam)。
这两年业界在进入finfet时代之后速度有所放慢,intel的14nm制程延期一两年,直接导致他们放弃了tick-tock战略。intel最初对制程进展的时间表还很乐观,上面这张前几年的路线图中,10nm制程预计在2015年之后量产,但实际上是在明年下半年,延期了差不多2年,后面的7nm制程尚未公布具体量产时间,5nm等制程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就物理原理而言,7纳米的晶体管堪称物理极限,一旦晶体管的大小低于这一数字,晶体管之间就会产生所谓“量子隧穿”效应,使数据的交换紊乱,为芯片制造带来巨大挑战。也体了现在台积电深厚的技术底蕴。今年年底量产的10nm工艺上台积电就使用了euv极紫外光刻技术,再往后的7nm、5nm也会采用这一技术,其中5nm还将使用多重电子束技术,以解决以上的物理难关。
目前的情况是,包括intel、tsmc、三星在内,他们的10nm制程早已研发完毕,已经在准备量产。下下代的7nm制程已经在规划中了,技术研发也差不多了,已经准备在明年开始流片。再具体一些,tsmc公司联席ceo刘德音之前透露了该公司的制程路线图——2017年q1正式量产,7nm制程投产也在计划中。
至于更先进的5nm制程,目前还在积极规划,而3nm制程也组建了300-400人的团队在攻关了。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首次有半导体公司提到3nm制程进展,此前见诸报导中最多提到5nm制程,3nm制程鲜有人提及——话说连厂商现在也不能保证3nm制程到底何时推出吧,从5nm进展来看,小编估计至少是2025-2030年的事了。
技术面临的挑战
但那么先进的制程,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就是来自材料本身的极限。
产业顾问机构ic knowledge总裁scotten jones认为,纳米节点将在2019年开始在某些制程步骤采用euv技术,或许仍得采用某种形式的finfet晶体管;至于再往下到3.5纳米节点,将会进展至采用水平纳米线(horizontal nanowire),而该节点应该会是经典半导体制程微缩的终点;其后2.5纳米节点堆栈n型与p型纳米线,可望在2025年将晶体管密度增加60~70 %。
而euv光刻机也是一大障碍。
globalfoundries技术长gary patton在2016年10月来台与本地媒体分享该公司最新技术与策略方向时则表示,他预期euv微影技术要到2019年才会迈入成熟,而globalfoundries在该时间点之前就会量产的7纳米制程应该不会采用该技术。
市场研究机构semiconductor advisors的分析师robert maire认为:「euv微影真正开始量产应该是会在2020年;」他指出,台积电(tsmc)已经宣布了将在5纳米节点采用euv微影的计划;而英特尔则可能会在7纳米采用euv微影,与台积电的5纳米节点量产时程相当, 时程预计是在2019年。
patton表示,人工智能、云端运算、高速通讯等应用,目前最尖端的3d晶体管finfet制程是理想选择,目前该技术进入14纳米节点量产、已经成熟而且对高阶应用有价值;至于对运算性能要求较低、也以较低功率运作的各种嵌入式装置,例如物联网设备,其实就不一定要用到最尖端的finfet制程,否则并不符合成本效益。
globalfoundries提供的其他技术选项是全空乏绝缘上覆硅(fully depleted silicon-on-insulator,fd-soi)制程;patton指出,该公司准备在2017年量产的22纳米fd-soi制程,在成本上与成熟的28纳米平面晶体管制程相当,但能达到类似finfet制程的性能,而且功耗更低、 封装尺寸更小,也更适合与rf组件的整合。
在封装技术方面,patton表示在过去一年来,globalfoundries看到2.5d与3d芯片堆栈的客户需求有大幅成长的趋势;目前该公司可提供应用于32~22纳米深度沟槽式晶圆的「智能中介层」(interposer),具备去耦电容,能支持低功率应用的芯片堆栈。
在芯片堆栈技术方面,***半导体产业协会(tsia)理事长、钰创科技董事长卢超群表示,过去15年来ic产业已经达成了「类似以微观建筑技术造高楼」的突破,发明3d甚至超越3d的异质性晶粒排列或堆栈方法;再加上半导体厂商在晶圆级封装技术(wlp)上的研发成果──例如台积电的整合型扇出(integrated fan-out,info)与整合型扇出-封装内建封装技术(info-pop)。
将ic制造与封测一体化,是工艺前进的保证,也会是让摩尔定律延续更长寿命的关键。
LED显示屏企业光祥科技于9月16日中止了发行上市审核
美国限制刺激本地购买 中国芯片设备利润飙升
生产硅晶圆a股上市公司
液晶屏断电保护电路
怎样去设计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骑行帽呢?
5年内进入3纳米,台积电真能做到吗?
共享按摩椅前景好吗?怎么做?
1N5408功率二极管的基本概念及应用电路
隆基与enercity达成协议 为12000户家庭送去绿电
关于pipeline 以及 unroll 指令的介绍
DSCC:可穿戴设备将超越电视成为 MicroLED 显示屏最大细分市场
芯驰科技加入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程序员怎样转行大数据工程师
在GX works2中编辑顺序功能图
CAM350使用技巧问答全集
万马齐喑,“果链”无冬
对于加快工作进度,君芯IGBT栅极电阻Rg的选型
CSR与卓然公司合并 奠定无线互联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厂商地位
一种边缘引导的显著性目标检测网络EGNet
DC-DC中同步整流和异步整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