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V高压快充的关键技术解析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市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仍是一个头疼的事情。
为解决充电焦虑,多家车企选择高压快充方式。保时捷tycan是第一款800v快充车型,保时捷之后,比亚迪、东凤岚图、吉利、小鹏等车企纷纷布局高压快充赛道,小鹏g9成为首款800v高压sic车型。
快充功能正日渐成为新能源中高端车型的标配,快充技术也正成为动力电池制造商新一轮的竞争焦点。
高压快充技术分析   
目前市场有多种快充方案。充电时间由电压和电流共同决定,对于充电桩而言:充电时间(h)=电池能量(kwh)/充电功率(kw)。因此,增大充电功率可以缩短充电时长,而充电功率由电压和电流共同决定:功率(kw)=电压(v)*电流(a)。所以想要缩短充电时间,有两种方法:大电流、高电压。
大电流模式:目前推广程度低,特斯拉是代表。大电流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幅增加,对汽车的散热系统有更高的要求,且能量损失严重、转化效率低,且需要使用更粗的线束。
高电压模式:是车厂普遍采用的模式,除减少能耗、提高续航里程外,还有减少重量、节省空间等优点。
由于大电流快充方式的劣势明显,目前高电压成为了快充主要趋势。高电压架构主要分为三类,纯800v高压快充成为主流。
800v高压快充的关键技术   
高功率充电基础设施:800v系统的成功应用离不开高功率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持。据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大量的800v高功率充电站,有效满足了用户的充电需求。这些充电站能够提供高达350 kw的充电功率,使得用户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充电成本。
sic的应用:构建800v超充平台的灵魂就是材料的革新,基于碳化硅的新型控制器,便引领着这一轮高压技术的革命。sic(碳化硅)是一种由si(硅)和c(碳)构成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si材料中,为了改善伴随高耐压化而引起的导通电阻增大的问题,主要采用如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 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等少数载流子器件(双极型器件);但是却存在开关损耗大 的问题,其结果是由此产生的发热会限制igbt的高频驱动。sic(碳化硅)材料却能够以高频器件结构的多数载流子器件(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和mosfet)去实现高耐压,从而同时实现 高耐压、低导通电阻、高频 这三个特性。另外,带隙较宽,是si的3倍,因此sic(碳化硅)功率器件即使在高温下也可以稳定工作。
先进的电池技术:800v高压快充电池系统采用了先进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快的充电速度。相比传统400v系统,800v系统的充电速度可提升50%以上,让用户能够更快地完成充电并继续行驶。此外,根据行业数据,800v系统能够在短短15分钟内充电至80%以上的电量,为用户节省宝贵的时间。
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800v系统配备了先进的bms,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和温度,确保充电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bms利用复杂的算法,实现对电池的精确控制,避免过度充电和过热现象的发生。根据数据研究,800v系统能够提高电池寿命,延长使用时间,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高效热管理系统:800v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热管理技术,如液冷和主动温度控制,以有效控制电池的温度。据实验数据显示,800v系统相较于传统400v系统,能够将电池温度降低10°c以上,极大地减少了过热风险。这不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还增加了电池的寿命和稳定性。
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争议   
然而,800v高压充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首先是安全性问题。由于高压充电技术需要使用更高的电压,如何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成本问题。目前,800v高压充电技术的成本相较于传统的低压充电技术仍然较高,这也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普及。最后是电网容量问题。使用高压充电技术需要更大的充电功率,并且需要与电网充分配合,但是目前电网容量普遍不足,在高峰期充电需求过大时可能会导致电网负荷过大,对电网造成不利影响。
800v高压快充技术面临的难题
除了上述争议和挑战,800v高压充电技术还面临一些难题。首先是电网容量不足的问题。目前,电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仍不完善,如何提升电网容量,满足高压充电技术的需求仍然是一个困扰行业的难题。其次是配电网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虽然高压充电技术在提高充电功率方面具有优势,但现有的配电网设施并未完全适应其要求,需要进行改进和升级。此外,由于高压充电技术需要电网进行优化控制,但是目前电网优化控制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如何实现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总结   
总的来说,800v的潜力很大,高效补能也必定是未来的大方向,但需要企业去大量投入。也需要相关产业链积极升级,分析完所面临的问题后就需要继续开干了。
在我国,特高压输送技术的展望空间非常大,将来势必会应用到汽车补能领域,和高压充电进行配合。电力容量问题就需要尽快解决,不然面对一个不断壮大的汽车用电市场,基建设施跟不上,也会减缓电动车市场的扩张脚步。
目前,众多自主品牌对于800v等一系列新技术的研究,一定会不断丰富我们的技术积累,相信从2023开始,会突破一个又一个新能源时代的补能难题。


电荷泵电路的基本原理及性能分析
知用DP6700A高压差分探头实验应用案例
谈一谈AR对品牌营销的四大重点影响
新材料测样难?优可测提供白光干涉仪测试服务
QLED还能走多远?纯色硬屏现在进行时
800V高压快充的关键技术解析
Tiger Lake-U的3DMark跑分泄露,EU数量大幅增加
VDD和VSS并联钳位二极管和串联电阻进行保护
试图解构AI思维逻辑台大徐宏民力赞可信任的AI
XML在医疗保健行业的应用
实测iPhone5S、iPhone6、iPhoneSE升级iOS10.3.2速度对比,苹果又推送iOS10.3.3最新版只为迎接iOS11!
如何在人与汽车之间构建一个交互系统?
丰田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氢燃料电池登月车送上月球
碳化硅技术的挑战与应用
新年大礼 | 5G演进:从Rel-15到Rel-18重点解读,建议收藏!(内含福利)
Arduino GSM短信转发器的制作
小米够无耻,靠“石墨烯”电池炒作,你确定还要买小米6吗?
iphone13promax颜色有几个
上海伯东光刻机氦质谱检漏法
开源赋能 普惠未来|京东集团寄语2023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