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的“模组鸿沟”
5g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个状况。
相比于4g入门级手机的2~4根天线,5g入门级手机的天线数目增加到了8~12根;需要支持的频段及频段组合也在4g的基础上显著增加。大家知道,射频元器件的数目,与天线数目及频段强相关,这就意味着射频元器件的数目出现了急剧地增长。与此同时,由于结构设计的要求,5g手机留给射频前端的pcb面积是无法增加的,因此分立方案的面积大大超过了可用的pcb面积。这是空间带来的约束。
还有一个挑战,来自于调试时间。4g使用分立器件方案的射频调试时间,一般在一周以内。随着5g射频复杂度的显著提升,假设使用分立方案,可能会带来3~5倍的调试时间增加;从成本上来讲,还需要消耗更贵的5g测试设备、熟悉5g测试的工程师资源。如果使用模组,大部分的调试已经在模组设计过程中在内部实现了,调试工作量将更多地移到软件端,因此调试效率大大提升。这是时间带来的约束。
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强烈而普遍。因此在入门级5g手机中,就天然出现了对“中低性能和高集成度”模组的需求,与旗舰手机的“中高性能和高集成度”模组形成了管脚统一。既然都需要高集成度的模组,只是指标要求不一样,这样国产的模组芯片就可以从“中低性能”(5g入门级手机)向“中高性能”(5g旗舰手机)迭代演进。因此,“模组鸿沟”便被填平了。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模组鸿沟”被填平以后,分立市场的空间也出现了风险;对专长于分立芯片的本土企业来讲,也需要巨大的资源和力量去在模组产品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如果不能突破,就会在不远的未来进入到瓶颈阶段。
在5g的早期阶段,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混合方案,即用分立器件和模组混搭的方案。这个方案的出现,有很多客观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历史上形成的“模组鸿沟”。这种方案是妥协的产物,牺牲了一些关键指标,而且面积上也做了让步。如果没有专注做国产化模组的芯片公司,就不会有优秀的国产模组芯片;如果没有优秀的国产模组芯片,模组方案的价格永远高高在上。
责编ajx
岩土工程桥梁监测中智能振弦传感器的应用方案
坚果Pro 3限时直降,采用全新摄像头设计
天翼物联打造了CTWing智能物联网开放平台
一种新型感应加热电源双机并联拓扑的研究
苹果ApplePencil的未来版本将支持舒适度调节功能
5G有望改变4G时代射频前端的“模组鸿沟”
大功率电机停机跳闸的原因及解决
基于USB的硬度计数据通信的实现
物联网时代网页设计可能不好过了
长江存储发布严正声明
移动支付的出现将让支付体验变得更加简单便携
汽车内部照明系统的应用设计及实现
如何使用树莓派制作小型CCTV系统
出口接地电阻柜的小知识分享
光敏电阻有正负极吗_光敏电阻的阻值如何变化
区块链为什么不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
小鹏汽车将在2日宣布有关激光雷达前装量产的进展
机器人控制器的多种设置及调试案例
洲明为虚拟制作研发出更加优质的LED显示屏
国内覆铜板生产厂商TOP5,PCB专用化学品生产厂商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