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第二代酷睿(sandy bridge)之后,高级钎焊散热终于在九代酷睿(coffee lake-s refresh)上回归,首批三款k系列型号都抛弃了一直备受诟病的普通硅脂散热,那么实际效果如何呢?
在此之前,i7-8700k的核心温度经常都是动不动就冲上100℃,既不利于长时间维持高睿频,更严重影响超频。
i9-9900k评测解禁之前,曾有主板厂商在超频指导中披露,i9-9900k的温度有所改善,但仍然很高,全核超频至5ghz核心温度仍然能逼近100℃。
根据我们的实际测试,i9-9900k的温度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日常高负载下只有60-70℃范围,即便是长时间拷机也在80℃左右。
德国大神der8auer第一时间对i9-9900k进行了开盖,发现内部使用的钎焊散热材质还是质量相当高的,用料充足。
经过测量,i9-9900k的内核面积为9.2×19.4=178平方毫米,相比9.2×16.6=153平方毫米的i7-8700k增大了约16%。
同时,i9-9900k pcb基板的厚度达到了1.15毫米,相比i7-8700k的0.87平方毫米增厚了几乎三分之一。
处理器内核相比于基板的突出厚度也从0.42毫米增大到了0.87毫米,也就是一倍还多,而外部封装是不变的,这就导致留给钎焊散热的空间非常狭窄。
随后,der8auer用更高级的thermal grizzly conductonaut液态金属替换了自带的钎焊,进行prime95十分钟持续拷机测试,结果核心温度从93℃降到了84℃。
这说明,i9-9900k的散热仍有改进空间,不过钎焊没法和那些昂贵的顶级液态金属相比,能做到如今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i9-9900k是在工艺架构都不变的情况下硬生生多塞进去两个核心。
这并没有完,大神就是大神,der8auer竟然开始打磨内核,将其变得更薄一些,只不过用的不是i9-9900k,而是6核心6线程的i5-9600k。
默认状态下,i5-9600k拷机温度能达到96.5℃,换高级液态金属降至88.5℃,将内核打磨去掉0.15毫米后降到了84.6℃,而打磨去掉0.2毫米则降至83℃。
换言之,更换液态金属加打磨内核,核心温度总共能降低多达13.5℃!
产创融合技术沙龙——“开启OpenHarmony之旅!”讲座
电阻柜都有哪些特点?
变压器有哪些基本结构
ADA4424-6是一个高性能影像重建滤波器
FPGA原型调试环境局限性的解决方案分析
i9-9900K开盖 使用了钎焊散热后实际效果如何
评估相机性能的几个关键要素
基于FPGA的可扩展高速FFT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LG与麦格纳联手开发汽车控制模块,预计2027年启用
大模型分布式训练并行技术(一)-概述
英国斥资4800万英镑发展AI和数据科学
将Modbus转Profinet网关用于自动给料机的配置案例
赛普拉斯闪存产品的可持续供货渠道
中软国际鸿蒙元服务应用联创再突破,打造中国智慧酒店原生智能新标杆
光隔离探头实测案例——氮化镓GaN半桥上管测试
恩智浦TrimensionTM超宽带技术助力小米MIX4智能手机提供全新“一指连”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AR、VR、MR和XR如何改变生活
渗透测试工程师精简化字典
中美贸易战白热化 5G技术将“鹿死谁手”?
敏芯半导体完成A轮融资,恒信华业基金独家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