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其标志性的塔尖倒塌,令全球惋惜。据法国内政部门消息,当时消防部门紧急派遣一台名为“巨人”的消防机器人参与救援,在熊熊大火中进入建筑内部作业,与大约400名消防员一道努力保住了圣母院的主体结构。
这不是消防机器人第一次进火场了。自1986年日本东京消防厅首次在灭火中采用“彩虹5号”机器人,消防机器人已逐渐成为火灾抢险行动中得力的一员。“彩虹5号”属于第一代程序化控制机器人,行动缓慢且不便于控制,还无法适应复杂火灾的救援工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消防机器人已由具有感知功能的第二代发展到了高端智能化的第三代——人形智能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具备较为灵活的四肢,可以模仿消防员在救火过程中的动作。作为机器人中的“特种兵”,消防机器人集多种技能于一身。在事故现场,它能代替消防员进入高温、易爆、有毒、缺氧的高危环境,利用自带的高清晰度3d摄像头,帮助消防员全方位掌握火场情况;它还是个“侦察小能手”,能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开展火源认定,在判定火源位置后迅速抵达,使用灭火设备将其扑灭。在这一过程中,消防机器人需要小心躲避障碍物,因此对于平衡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消防机器人强大功能的背后离不开人的指挥。消防员进行无线远程遥控,根据机器人的反馈信息,对火情进行精准分析,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决策。目前,消防机器人和消防员鼎力配合,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一旦离开消防员,机器人虽然能够初步识别火灾,但是自主能力和移动能力还较为欠缺。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正努力优化人形智能消防机器人的性能。例如,意大利新一代机器人walk—man2.0为了提高移动能力,身架由铝、镁合金和钛等轻质材料制成,重量轻、行动速度快,能够更好达到自身平衡;美国新一代机器人thor则致力于提高对未知环境的识别和适应能力,已经试验性用于船舶消防救援工作。此外,人形智能消防机器人还需要提高与人体感官的交互能力,多个机器人之间也需要加强协同作战能力。
第三代消防机器人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无线远程遥控无法完全应对复杂环境下的磁场干扰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更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自主能力和移动能力,“与人共融”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消防员将性能更加完备的机器人“穿”在身上,化身成为能够穿越火线的“超人”。这无疑对于设备的结构设计、材质选择、控温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生命的珍视,对灾难的不屈,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懈探索。期待在未来的火灾等事故中,消防机器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协助降低民众生命财产损失。
基于LabVIEW的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研究
MindSDK应用基础—ADC模块样例
清华姚班组团队,要凭硬实力攻克区块链难题
美国AR眼镜公司Vuzix是如何做到一年翻10倍的?
瑞萨电子推出I3C智能开关器件RG3MxxB12系列
消防机器人 消防员的“得力助手”
人工智能正快速走进人们的生活,物联网应用落地加速
工矿厂区视频监控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实现
华为nova 8系列今日开售
Qorvo®与SK Siltron CSS宣布达成长期碳化硅供应协议
XKB Connectivity的连接器与日本JST连接器的对比
动辄几百万,虚拟数字人如何降低制作成本?
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方案
电子产品设计中的bga焊点空洞问题详解
专访WAA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应状——促进WLAN从研发、设备制造到应用的良性循环
详谈Linux操作系统中的显示服务器
第五讲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以太网TCP/IP是否可以代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部分网络
LCD屏上的屏幕指纹技术实现再突破
iphone8什么时候上市?iphone8最新消息:iphone 8如期而至,全身是黑科技,你们就准备好money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