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物系统启发的软机器人具有卓越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安全性,在搜索救援、野外探索、人机交互和生物医学应用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软材料和结构在理论上能赋予传统刚性机器人难以企及的无限自由度和灵活性,然而实际实施中受限于驱动机理和结构设计,更丰富的变形和更灵巧的运动不可避免地需求更多数量的软驱动器和庞大复杂的控制系统。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流体驱动、电驱动、磁驱动、光驱动等多种多样的软驱动器,但它们在软体机器人系统中的集成水平和驱动能力仍然与生物系统相去甚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张文明教授课团队提出了一种自矢量电磁软体机器人的新概念,构筑了完整的基于内嵌微流道弹性体和可重构液态金属线圈的软电磁驱动器实施方案,发展了基于洛伦兹力和矢量合成原理的高维度驱控的新方法,实现了软电磁机器人中任意子域模块的即时主动和可选择性调控,解决了通过有限数量驱动器实现软体机器人的高效可重编程高维变形和多模式运动及转换的难题,为开发媲美自然界生物体的高灵活度和高集成度的软体机器人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主动自矢量软体电磁驱动模块设计和静磁场下的自矢量高维驱控原理
该工作以“self-vectoring electromagnetic soft robots with high operational dimensionality”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同济大学李汶柏研究员是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陈虎越是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张文明教授和密西根学院邵磊教授是共同通讯作者。
该“自矢量软体机器人”利用嵌入的液态金属制造出可重构的两类典型的软电磁线圈,即具有垂直电磁矢量的平面螺旋线圈和具有水平电磁矢量的三维可重构螺线管线圈,通过提出的不同重构策略将两类基本模块的复合叠加实现了三维空间内任意方向的矢量合成。模块化的“自矢量机器人”通过简单的电流控制即可实现即时高效的可重新编程、独立的子域驱动和全方向的矢量操控,通过最少数量的驱动器展示了更高维度的变形和运动。“自矢量”策略将为人机交互、医疗应用、主动超材料等领域带来新的启发。
“自矢量”策略赋能的即时可重新编程变形
“自矢量”策略操控的水陆两栖多模式运动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5848-y
可见-短波红外成像芯片技术研究
漳平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成功举办 推进精准教学智慧课堂
安徽省努力把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成为全省重要的优势产业
微流控技术将是微流控装置制造中的要点
景嘉微:GPU新品发布将按照自身节奏推进
一种自矢量电磁软体机器人的新概念
云知光首家照明新零售赋能店盛大开业!!!
表面贴装散热面积估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基于DSP器件和PLD逻辑器件实现矩阵变换器系统的设计
儒卓力Rutronik24专注支持初创企业 成立新团队
4招快速了解石英晶体形状及结构
表面繁荣的共享单车能否迎来转机,ofo和摩拜合并遇冷
新型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拓扑结构
高性能数模转换器AD5763的电路功能与应用优势分析
英飞凌推出MOTIX MCU TLE988x 两相桥驱动器系列
尔必达破产将牵动全球内存版图
后高精地图时代,四维图新要做「新型 Tier1」
酷派酷玩6和荣耀6X哪个好?只买性价比高的那款
阿里云败诉,千万级政府公有云项目花落华为
MAC地址申请MAC码购买流程MAC地址哪里申请MAC地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