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是颈挂式耳机的忠实粉丝,过去两年索尼 wi-1000x 是我最常用的一款无线耳机。虽然还有 airpods 等真无线耳机来和它竞争使用时长,但只要通勤时间较长(尤其是出差)我一定会首选 wi-1000x,所以总体算下来还是它用得最久。
wi-1000x 能够成为我出差必备的耳机主要有三个原因:音质和降噪都不错;颈挂式设计可以快速在使用/闲置状态中切换;通过转接可以给机上娱乐系统使用。wi-1000x 已经能够很好满足我的需求,所以当我看到新品 wi-1000xm2 出来后,很好奇它还能做什么改进。
左为 wi-1000xm2,右为 wi-1000x
最近有机会好好体验了一下 wi-1000xm2,这里可以先分享一下我的结论:如果你和我一样对颈挂式耳机情有独钟,wi-1000xm2 应该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之一。如果把范围再缩小到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那这个「之一」其实也可以去掉。
更加便于携带wi-1000xm2 的外观经过了重新设计,最大的变化在于换用了更加柔软的硅胶颈带。
我个人其实更喜欢 wi-1000x 那种金属颈带,感觉更有安全感一些,不过硅胶颈带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折叠硅胶颈带,wi-1000xm2 可以装进一个非常小巧的收纳盒内;再加上耳机重量也由 wi-1000x 的 71g 减轻至 58g,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它的便携性。
wi-1000x 的所有按键都集中在颈带上,wi-1000xm2 的颈带只保留了电源键,其他按键都放到了左耳的线控上。从我的实际体验来看,wi-1000xm2 的按键操作更便利一些,包括我发现冬天穿的衣服比较多时,独立的线控也更好找一些。
wi-1000xm2 线控上有一个可自定义的「c 键」,如果你不需要频繁切换耳机的降噪状态,还可以把它分配给语音助手。插播一下:这一次 wi-1000xm2 的通话质量提升了不少,主要原因在于线控上配备了独立的通话麦克风。
外观上还有两个小细节值得点赞:wi-1000xm2 的耳塞终于也采用了磁吸设计,不用时耳机线也不会乱甩了;它拥有独立的 3.5mm 耳机接口,不用再像以前需要通过 micro usb 转接了。
作为 wi-1000x 的老用户,我对 wi-1000xm2 在外观上的改进还是很认可的。即使我更喜欢金属颈带的质感,当看到 wi-1000x 的收纳盒后还是说出了「真香」。
更强大的「心脏」在此前 wi-1000x 的体验文章中,我们对它的音质表现给出了很高的评价。wi-1000xm2 依旧采用了 9mm 动圈单元+动铁单元的「组合拳」设计,实际音质表现依然非常出色。另外,wi-1000xm2 同样也支持索尼前段时间发布的 360 临场音效,再加上 ldac、dsee hx 等技术的加持,也让它的声音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
降噪方面,wi-1000xm2 换了一颗更加强大的「心脏」——wi-1000xm2 用上了和 wh-10000xm3 相同的 hd 降噪处理器 qn1,它集成了数字降噪处理器、音频信号处理器、数模转换器和模拟功率放大器,在保证降噪效果的同时,可以带来高信噪比、低失真的声音表现。
从实际体验来看,wi-1000xm2 的降噪效果要比 wi-1000x 更胜一筹,尤其是对发动机等低频噪声有着更好的降噪效果,索尼也非常自信地直接在官网贴出了两代产品的降噪效果对比图。
除了换用更强大的芯片之外,我认为 wi-1000xm2 降噪效果提升还有一个原因:它的耳塞部分经过了重新设计,更为深入耳道,理论上可以提供更好的被动降噪效果(wi-1000xm2 的包装内依旧提供了丰富的可替换硅胶耳套)。
至于像气压降噪优化、ai 智能降噪这些索尼降噪耳机的「传统项目」wi-1000xm2 也都配备,通过 headphones connect 可以进行非常细致的设置。
索尼 wi-1000xm2 的续航时间为 10 小时(开降噪)/ 15 小时(关降噪),开降噪时间和 wi-1000x 一样,关降噪时间增加了两个小时。另外它还支持快速充电,充电 10 分钟后可播放音乐约 80 分钟,没电的时候着急出门快充可以应急一下,充电接口也顺应潮流换上了 type-c。
虽然真「无线化」已经成为了耳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但颈挂式耳机依然有着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对比前辈 wi-1000x,wi-1000xm2 可以说一个全面升级的版本,当然它的售价也「升级」了不少。目前 wi-1000x 的售价已经降到了 1400 元左右,而 wi-1000xm2 的官方售价为 2499 元,相差了 1000 多元。
如果你之前没有体验过颈挂式降噪耳机,wi-1000x 依然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愿意多花一些钱获得体验上的进一步提升,wi-1000xm2 会是当下最好的一个选择。最后,附上索尼官网的 1000x 系列耳机对比表,方便大家更加直观地进行对比。
关于C程序源代码是如何在硬件上运行的?
三星研发苹果AirPower无线充电垫,这是借鉴还是抄袭
山东省正式发布了5G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行业应用名单
并行NOR Flash在SOPC开发中的应用
Zebi正在准备采用区块链来全面部署印度境内的所有酒店
索尼WI-1000XM2用起来怎么样
什么是柔性屏?
技术人必看企业级Kubernetes战略方针
芯片功耗和性能验证解决方案的优势
什么是iButton?
iW3662和iW3688加持,Dialog在照明领域再上新台阶
发烧耳机基础知识
微型断路器的原理说明
吴恩达:模拟人脑,未来AI执行精神层面任务有望快过人类!
基于STM32G4芯片的DAC应用示例分享
STM32中IO口模拟串口输出的乱码现象
某电磁炉热敏电阻测温原理图
魅族将于8月28日正式发布魅族16s Pro手机和全新配件品牌lifeme
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索尼中国官方上线PS5国行版预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