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年的历程中,相信很多人都见证了半导体产业太多的此起彼伏,改朝换代,一夜成名,瞬间陨落。产业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演绎出了气势磅礴的半导体历史。就像一部电影一样,一些半导体巨头在半导体历史故事中扮演着主角。这些优秀企业不仅拥有世人瞩目的成就,还不遗余力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家企业在技术发展变化以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剥离劣势及淘汰技术,追寻最顶级的最先进的技术,甚至并由此来拉动下游整机企业的产业更新,最终使得带领整个电子行业不断取得日新月异的进展。
产业萌芽期,依托大型整机厂商而诞生
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美国开始,专业从事半导体产业设计的企业开始初具规模,比如intel,amd等公司。这些半导体企业的成立有着非常相似的背景,它们大多始于当时美国大型电子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电子整机产品的附加值而对集成电路产业投入资金,典型代表有motorola和ibm等,而当时的产品也比较简单,主要是双极器件电路和简单功能的mos电路。
日本的半导体公司村田和rohm在半导体业界的成立时间较早。村田创始于1944年,创业初期就与京都大学合作进行产品的研发。在1947年12月,其第一只以钛酸钡为原料的电容器问世。而rohm的历史最初始于1954年,rohm中国·亚洲营业本部副本部长村井美裕指出,当时的创始人发明了碳素皮膜电阻器并取得了日本实用专利。rohm在1958年作为小型电阻器专业生产厂家而成立。此后,随着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兴起,rohm也同时开始晶体管和二极管的开发和销售,并且于1969年着手集成电路(ic)的开发。在两年后的1971年,从事真正意义上的ic开发,并且作为第一家日本企业进入美国硅谷,开展ic业务。
相较于日本,美国的半导体产业规模更加庞大,企业更多,产品门类也更加丰富。许多久负盛名的企业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施展它们的影响力。常青树企业们包括ir、飞兆半导体、adi和ni。
国际整流器公司(ir)亚太区销售副总裁潘大伟表示,世界上最古老的半导体公司国际整流器公司(ir)公司于1947年创立。在60多年的历程中,ir从一个开发晒光电池的新兴公司成长为在电源管理技术方面首屈一指的知名企业。
“在1957年,八位共同在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ies工作的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创建了飞兆半导体公司,他们其后被称为‘八叛逆(traitorous eight)’,当中包括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他们二人成立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器企业英特尔。”飞兆半导体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王剑说。
adi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范建人指出,adi成立于1965年,它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一个不起眼的公寓地下室,成长为全球领先信号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半导体企业。
ni公司成立于1976年,ni中国市场部经理徐赟表示,ni由jeff kodosky、bill nowlin和james truchard三位共同创立,最初提供ieee488软硬件,其后ni成为gpib产品行业的领导者,接着又扩展了业务,生产新一代基于计算机的产品。
为半导体企业提供测试测量的非半导体企业泰克科技公司也成立得很早。泰克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王中元指出,泰克成立于1946年,由howard vollum和jack murdock共同创建。它在电子技术方面的革命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共计专利拥有量为697个,2007年被美国丹纳赫集团收购。泰克科技公司创始人在194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触发式示波器“vollumscope”,始于这个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如今的泰克已经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设备供应商之一。
80后,而立之年的产业中间力量
当今许多大名鼎鼎的企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这些“80后”企业成为了今天半导体产业的中坚力量。mentor graphics成立于1981年,为开创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业发挥了关键作用。mentor graphics于1982年推出了首款交互仿真产品idea1000,可以辅助设计工程师创造用于硅集成电路(ic)的复杂电路和印刷电路板(pcb)。
凌力尔特公司首席执行官lothar maier表示,凌力尔特公司于1981年成立,直至今天,它在模拟产品领域一直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maxim中国区总经理董晔炜指出,1983年,jack gifford与其他几位拥有丰富的半导体设计、销售经验的业内专家一道,共同创建了maxim。1985年,maxim推出max600首款专有产品并赢得行业大奖。
赛灵思公司成立于1984年,它在fpga领域有着强大实力,也推动了fpga技术的快速发展。赛灵思公司亚太区销售与市场副总裁杨飞指出,我们认为,智能电网、绿色it、安全结构架构、云计算、绿色能源、智能马达、新一代移动设备、新一代有线存取装置、lte、ssd等,都是对人类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变革。
在1984年创立之时,爱特梅尔是一家存储器企业。爱特梅尔亚太区与日本销售副总裁林伟仪表示,数十年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开发从存储器到微控制器、fpga、asic、汽车器件和rf器件等多种创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在1996年爱特梅尔进行了企业转变,转身成为业界领先的微控制器供应商。
高通全球副总裁沈劲表示,高通成立于1985年7月,成立之初主要为无线通讯业提供项目研究、开发服务,同时还涉足有限的产品制造,到今年公司已成立26年。
synopsys公司的前身是optical solutions。synopsys公司市场和战略开发部全球资深副总裁john chilton指出,1986年,aartj.degeus博士与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研发三角科技园通用电气微电子中心的bill krieger、dave gregory和rick rudell等几位工程师共同创建了新公司optical solutions。1987年,公司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景城,成为了synopsys公司。同年,synopsys通过公司的旗舰产品design compiler工具开始了全自动逻辑综合技术的商业化征程。
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大中华与南亚区总裁纪衡华指出,1987年,两家历史悠久的半导体公司意大利sgs microelettronica和法国汤姆逊半导体公司合并后,成立了今天的意法半导体公司。
“cadence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是由ecad和sda system两家公司合并而成,”cadence全球运营资深副总裁黄小立表示,“实际上,cadence的技术起源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82年的ecad和sda system。”
microchip technology首席执行官steve sanghi microchip指出,公司成立于1989年。在8位mcu领域,1990年microchip的排名为第20位。在2006年跃升到市场第一,而在2010年屈居第二,当时是由日立、三菱和nec合并组成的瑞萨排名第一。
“arm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英国剑桥。arm创建初期便以兼顾低功耗和高性能的芯片架构设计为初衷,强调独特的商业运营模式,与超过一千家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共同成长,目前市场上已有累计超过400亿个基于arm的芯片,arm与超过3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合作,并签订了超过900个处理器合作授权。”arm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表示。
90后,快时代诞生的“快”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之前的运营模式难以为继,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并快速将之商用化的企业往往能迅速做大做强,让同行业的竞争对手陷入困境。?因此,“快”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旋律。半导体企业也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全新的竞争模式。
marvell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张晖指出,美满电子科技公司(marvell)创立于1995年,公司的第一代产品起步于存储领域,从在强手林立的业界立足到赚得第一桶金,marvell用4年时间实现了盈利。值得一提的是,marvell是一家拥有华人血统的国际化企业,它的成长历程也是新一代华人在硅谷开拓、创新并获得成功的奋斗史。
“silicon labs成立于1996年,作为一家混合信号技术创新公司,silicon labs是首批引领利用cmos工艺来开发射频(rf)产品的半导体公司之一。”silicon labs中国区总经理刘显礼说。
为手机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联发科技也属于“90后”公司。联发科技中国区总经理章维力指出,联发科技成立于1997年,主要业务为无线通信及数字多媒体ic设计。它所提供的创新芯片整合方案广泛应用于四大领域:光储存、数字家庭(数字电视、dvd播放器及蓝光等相关产品)、无线通讯、家用无线及宽带连接解决方案。联发科技是所有无晶圆半导体公司中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横跨it、消费电子以及通讯的厂家。
虽然在这一时期创立的公司资历较浅,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它们跻身世界顶级半导体企业的脚步,从这些公司的发展轨迹来看,它们也暗合了这个时代“快”的特点,其具体表现为企业在抓住机会之后,规模成倍扩张,随之加入巨人行列。
新世纪巨头分拆,新企业出现
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产业竞争加剧,曾经的一些巨头企业对自身业务重新审视并做出取舍。在2000年前后一些重组与剥离案例造就了不少新生代厂商。例如,由motorola剥离了的飞思卡尔公司;nec、日立剥离其存储器部门成立的尔必达(已被美光收购);日立、三菱的非存储器业务部门分离出来联合成立的瑞萨。
从前期综合型电子企业分拆出来的企业虽然规模变小,但是通过成功的运营,不少企业成功摆脱初期困难,踏上正轨,并扩展业务,增加营收,迅速成为领域巨头。
英飞凌科技公司于1999年4月1日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成立,其前身是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于1999年独立,2000年上市。独立后的英飞凌把握电子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专注于迎接现代社会的三大科技挑战:高能效、移动性和安全性,为汽车、智能卡、工业功率控制、电源管理及多元化等应用提供半导体及系统解决方案。
飞思卡尔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regg lowe表示,飞思卡尔的前身是摩托罗拉的半导体部。飞思卡尔微控制器曾用于首个电子引擎控制模块,提高汽车燃油效率并降低排放,它们推出了业界首款通信处理器,帮助互联网释放潜能。2004年,飞思卡尔成为一个独立上市公司。
“皇家飞利浦电子宣布从半导体部门撤资之后,即于2006年9月成立了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恩智浦半导体凭借在高性能混合信号电子领域的深厚积淀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恩智浦在汽车、智能识别和移动行业引入了多项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包括无线基础设施、照明、医疗、工业、消费技术和计算。”恩智浦半导体全球ceo rick clemmer说。
除了从大企业分拆出来的公司之外,也有一些公司在这段时期内成立,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rda。rda运营副总裁赵国光表示,rda于2004年4月成立,主要从事射频、混合信号芯片及系统芯片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在中国射频、混合信号芯片及系统芯片市场具有领导地位。作为一家本土企业,rda在成立后的一年时间内,就推出了scdma(大灵通)射频芯片套片(包含射频收发器,射频功率器和射频收发开关),战胜了两家国际知名公司的同类芯片,获得了客户的订单。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产业环境,半导体企业也在做着相应的调整。intel在1985年放弃dram市场,将cpu和逻辑电路作为发展重点,又重新夺回了世界半导体霸主地位。无独有偶,amd为了增加竞争力,于2003年剥离了存储器业务,集中精力从事cpu业务,而其存储器业务与富士通合资成立了spansion闪存公司,由spansion独立发展存储器业务。而今年spansion又再次收购了富士通的mcu和模拟业务部门。此外,amd在2006年并购了ati,加强了cpu的图像处理能力,而在2008年分拆其制造业务,使得发展策略更加明确。2011年,ti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加强自己模拟产品的市场优势。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从开始时的大型整机企业中的业务部门到今天最具创新能力、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产业的惊人成长历程,活跃在产业中的巨头企业在推动技术发展及产业进步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企业的商业属性对于市场机遇的嗅觉促进了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快速融合,同时,也正是商业属性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加速了技术进步。到今天,分工精细,效率提升的巨头企业将继续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下去。
利用开关电容和积分器实现锁定放大器的设计
普源无源高阻探头RP3500A的产品使用说明书
入局出行领域只是第一步 后续的一系列问题才是企业走下去的关键
一种增加音箱声卡的OTG功能的设计
极性自适应RS-485总线收发器AiP8485A与AiP8485B简介
溯源:带你深入了解知名半导体公司的发展轨迹
另辟获利蹊径 太阳能厂转攻便携式市场
如何烧录PFS122-MSOP10的封装
华为愿与美国政府共同探讨和建立保障网络安全的有效测试机制
美国声称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国外设计和制造其半导体的能力
Sivers IMA高精确度非接触式电子传感模块
zpwsmile桥芯片产生通用的CompactPCI单板计算机
基于云平台的果园水肥精准管理系统介绍
亚马逊停止在美国的Prime Pantry食品杂货送货服务 拟优先履行未结订单
基于LTC6803的低成本燃料电池单体电压监测器设计
富士胶片加码半导体材料业务,三年内投资700亿日元
几位嵌入式技术大牛:嵌入式操作系统那么多,如何选择?
Pebble狙击Apple Watch 华为智能手表痛点分析
《能源法》要为“能源革命”设定总体目标和时间表
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