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负载和阻性负载的一个差异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差异点。
一个问题
在带感性负载时,在阶段②,漏极电流id在变化时(上升),漏源电压vds不变;在阶段③,id不变化时,vds在变化(下降)。为什么会这样?
欧姆定律不适用
如上述问题,此时的电流变化时,电压不变;而变流不变时,电压又在变化。用欧姆定律已经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
理论解释+仿真验证
为了进一步分析电路,我们给续流二极管增加一路电流显示am1,如下图所示。
跑一下“瞬时分析”,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在阶段②时间内,am1电流在下降,am2电流在上升。
阶段②,通过am1波形,我们能看到二极管上有电流流过(一部分的电感电流,续流),二极管处于正偏状态。此时vf2的电位就会被钳位在略高于vs1的水平,如下图所示,vf2钳位在10.62v。而且只要还有电感电流流过二极管,二极管就处于正偏状态,阳极就会比阴极电位高大约0.6v左右,vf2就会一直被钳位。
所以,在阶段②期间,am1一直有电流,vf2表现出的电压就不变化(被钳位)。这里解释了为什么漏极电流id变化,而漏源电压不变化。
那阶段③呢?
在阶段③米勒平台期间,前面文章中已经解释过,此时mos管处于饱和区(恒流区),漏极电流id几乎取决于栅源电压vgs。vgs不变,则漏极电流id也不变。
在阶段③期间,二极管中的电流am1非常小(如上图所示),此时电感电流基本完全移入mos管,二极管不再导通,vf2也不再被钳位到vs1+0.6v,漏源电压开始发生变化。由于mos管内部的导通阻抗在逐渐降低,进而mos管所表现出的漏源电压也在逐渐减小直至接近于0v(但不是0v,因为有rdson存在);
总 结
今天主要是讨论了带感性负载时,为什么会出现id变化时,vds不变化;而vds变化时,而id又不变化的原因:
①在阶段②时,续流二极管有电流流过,发生正偏,vf2被钳位,所以漏源电压不变;
②在阶段③时,由于vgs不变,id不变。而续流二极管截止,vf2不再被钳位,随着mos管导通阻抗降低,漏源电压逐渐减小。
上述表述是基于个人理解,如有不当,还请各位专家高工批评指正,谢谢。
集创推出4K2K 大尺寸LCD TV全系列驱动芯片
基于EKF算法的电池SOC估算研究
国内将打造成3D打印领先市场
浅谈仿真工具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Synopsys将收购思源科技(SpringSoft)
MOS管米勒效应:感性负载和阻性负载差异点解析
2022年性价比高的耳机有哪些?适合学生党的蓝牙耳机推荐
信号隔离器的归类
软通动力彭强:拥抱智能化时代 加速转型升级
瞬间售罄 华为Mate9 Pro首发 京东抢购成功体验
印制板有什么设计要求
魅族pro7发布魅族笑了,这一设计魅族pro7将再次领先iPhone8发布
μTCA 冗余电源子系统中的 12V 分配
苹果供应链议价策略:多元化与尖端技术相辅相成
利润大跌,SK海力士因日本出口管制拟减产闪存
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该如何保持稳健发展?
每月120亿条对话数量之后 微软小娜的下一步怎么走
施密特触发器
丰田计划投资近30亿美元研发自动驾驶汽车软件 并领头成立新公司
高速信号设计中紧耦合与松耦合之间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