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谋表示,也有很多人是先上班许多年才创业,也有更多的人一生都是上班,不创业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认为,半导体业是铁饭碗,绝对值得年轻人投入。而对于创业,张忠谋说,这要看每个人自己的特质、性格,主要还是看创意。年轻人假如是很早就有创意,毕业后就有创意,或者甚至在大学念书时就有创意,而且这个创意是有人会支持,有股东会资助的,不妨先创业。
那么,这么多苦逼的电子工程师到底是怎么了?心态为什么这么不踏实、这么浮躁?社会给电子工程师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娱乐界的颁奖晚会、红地毯炒的沸沸扬扬,吸引n多媒体的目光,而为什么没有专门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举办多一些这种活动?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thomas l. friedman提出建议,认为应该大力宣传像是“英特尔科学奖”颁奖晚会这样的活动,让其现场实况能在mtv、espn等频道转播;他的理由是——应该塑造此类活动在大众心目中的名望以及“酷”的感觉,甚至激励迷恋好莱坞明星的莘莘学子们,为他们树立新的榜样。
这点子不错,也有可能成真;但我想退一步问:我们是如何落到现在这步田地,让各种日常琐事、甚至是产业精英“过劳死”的事件充斥媒体头条,让那些是真正改革者、创造者的精英科学家与辛劳的工程师们,反而成为被忽略或是被嘲笑的对象?
从历史到今天,为什么工程师声望渐失?
以上的问题无法简答,如此状况的产生也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但我有我的理论,原因其实很简单:科学家与工程师是在无意之间自己搞成这样,可说是“始料未及定律”的一个例子。
我为什么这么说?回溯1940年代到1960年代晚期的大众传播媒体报导,那时候的工程师与科学家往往是杂志、电视节目、励志故事的主角人物,被誉为协助大众更进一步认识周遭世界以及开发节省人力、改善生活产品的领袖级人物。那些赞扬、掌声喝采与尊敬,都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
来到现代,被认定为工程师与科学家的族群,总被看成怪胎、宅男、书呆子──其中或许有少数人赢得大众尊重(例如比尔盖兹、张忠谋…),但那些实在是少数案例──总之几乎达到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地步。
只是因为太优秀
这个教训是,当你做一种工作做得太好而且看起来很容易,旁人赏识的眼光马上就会消逝不见,事实上还出现残酷的转变。
日复一日,人们早就已经对眼前不可思议的科技进步习以为常,甚至只会要求;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常态、是自然发生的事情,就像呼吸一样,没有想到那些付出的汗水、辛劳,以及让所有复杂的东西化为现实所需接受的、那些数不清的训练。 (想想看,我们把电子设计专门知识、材料科学、测量科学等等化为一颗ic,而且单价可能不到1美元)
每次部分评论家对一支新手机品头论足,而且随口就坚持“他们应该加入某种功能”,或是“他们应该这么做、不是怎样怎样”,我就觉得别扭,心里面的os是:老兄,你说的简单,因为你不需要去做。
我的结论是,工程师与科学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声望逐渐消失,是因为他们的成就超出了所有人、甚至是他们自己的期望。
未来主义派作家arthur c. clarke曾说: “所有足以称之为先进的科技,就跟魔法没两样。”而我们已经拥有了魔法、敬畏之心已去,甚至将之视为日常可见、垂手可得;我们也发现,创造这些日常可见、随手可得的成就,竟得来不被称道、不受赞许的结果。
简化LTE的复杂性:第一个可重构的射频前端
推动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耐科装备上市IPO深耕先进封装技术
AVR下载电路的设计
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实现更智能的交通规划和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
IMEC乐观展望2010全球半导体产业
电子工程师真的吃力不讨好?为什么工程师声望渐失
二战时期遗留问题 因长期管制影响韩国显示半导体产业要尽快解决
IC Insights预测:中国难以实现2025年70%的IC自给率
基于新型三维合金负极的先进锂金属电池
激光雷达市场前景可期!到2024年市场价值将达到22.73亿美元
Freescale的汽油发动机管理解决方案
KT面向5G用户将推出8款应用程序定向流量免费的活动
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将于2021年11月1日-3日在河南郑州举办
空间站的作用_空间站离地球有多少公里
电子芯片有哪些功能 不同芯片有不同功能
中国联通是否会改变物联网的布局
北斗与GPS信号兼容 实现民用信号互操作
华为新开发智能汽车激光雷达方案
传移动广电将合作 张海涛任国网董事长
寒武纪芯片超越苹果A11处理器,中科曙光携手AMD致力国产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