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的“全球通”回归之路

中国移动正在紧锣密鼓发动全面的“全球通品牌焕新”战略,通过对昔日的明星品牌“全球通”进行全方位的重磅宣传,同时结合融合数据业务的大力推广等,期望借此能有效提升用户价值,降低因携号转网政策诱导、以及友商的宣传导致的高端用户离网风险,提高用户的贡献率(arpudou)。简言之:“全球通” 要强势回归了。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移动凭借身为国内最早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先发优势,抢先拥有了绝大多数的政府机关、大型国企等高端客户群,并据此率先开发出“全球通”品牌;2001年又成功注册“全球通”商标。“业精于勤、方显卓越”、“go tone”、“沟通从心开始”等成为那是的主流广告语。2004年,借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的大好时机,中国移动为“全球通”品牌赋予了全新的理念,“我能”成为当时社会上的热门词汇,“全球通”成为了高端移动客户的代名词,拥有巨大的品牌价值。
然而,随着2006年之后业务重点向3g的转移,中国移动逐渐淡化了“全球通”品牌宣传,曾经妇孺皆知、显赫一时的明星品牌直接被打入冷宫。到了4g时代,中国移动更是“推陈出新”,不仅仅更换了logo,更是创造了全新的“和”品牌,让用户不仅仅是忘记了“全球通”,更是差点忘了“中国移动”。
追根溯源,“全球通”来源于2g时代,也由此辉煌。“全球通”最早也本来就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中文简称。时隔十余年,移动通信已经发展到了5g时代,中国移动又投入巨大的成本,试图通过老品牌的回归和焕新,重铸当年的辉煌。可问题是,用户会买账吗?依我浅见,其实不然。总体而言,中国移动的“全球通”品牌在当下看来有以下致命的缺陷:
一是受众老龄化:十余年前的移动通信业务远远不像现在,基本上达到人人持有的普及程度,而是政府机关高级官员、大型国企和民企的高管、社会知名人士等高端用户持享受的奢侈化的产品和服务。当年的成功人士在十余年后的现在早已经人到中年,甚至相当一部分已经退休。这些老用户的年龄和习惯明显趋于保守,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差,基本上只习惯于语音通信的方式,时髦一点的也算是学会了短信、微信等,但是在数据业务和流量经营的当下,他们已经无法跟随时代的步伐,再对他们宣传新业务,算不上是“对牛弹琴”,但实际上已经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收效了。
二是内涵空洞化:“全球通”的品牌来自于gsm这个2g时代的通信业务,也深深地打上了2g的烙印。从这个品牌直接联想到的也就是“能在世界各地都能使用的手机”,显然强调的是语音时代的优质网络覆盖之类的概念,这在数据业务已经远远超过语音业务的当下来说,无法真正体现用户的需求,明显不能适应市场拓展和业务推广,品牌呈现明显的空洞化。
三是产品脱节化:“全球通”品牌当年强调的重点,实际上是与竞争对手的网络覆盖差距。而经过这十几年的努力,几家运营商之间的网络差距早已经微乎其微,在局部区域甚至各有千秋、互有短长。品牌的指向已经远远不符合当前的通信服务(产品)的实际,出现了品牌与产品之间的脱节,失去了品牌宣传、推广产品的效果。
四是形式古典化:随着手机用户的普及,青少年用户成为绝对的主力,而这些80、90、00后们,从早都晚机不离手,同时挂着好几个app,听广播不用收音机而是用“喜马拉雅”,朋友间通话基本上是“视频聊天”。这样的新新人类、用户群体,他们一坐下来就满世界找wifi,平常在路上时又办了“流量包月”业务套餐,传统的语音通话时长和频次大大减少,在这个时代再强调“全球通:长久相伴、感谢信赖”这个古典品牌的老故事,对他们简直就是“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早就老掉牙了。
五是传播局限化。这里不得不提中国联通,通过与阿百腾等联手,强势推出“腾讯大王卡”、“爱奇艺冰激凌卡”、“米粉卡”等等,充分体现了产品贴近用户的需求、品牌推广紧跟产品销售,二者之间相得益彰。反观中国移动“全球通”的所谓焕新推广,则根本看不到一点新意,传播方式局限在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而且还在讲情怀!根本上就没有找到用户的基本诉求,发布的套餐资费明显高于友商,难怪收获的都是抱怨和指责。
中国移动的“全球通”回归之路,注定有血色的印记,而且,必然是其路漫漫,我们拭目以待!

一因素或使SiC寿命缩短90%!如何破局?
Exaddon开发了一种低于20μm间距进行细间距探测的3D微打印探针
LED显示“黎明拐点”已至
贴片电容是陶瓷电容吗?
基于Android的Linux内核的电源管理
中国移动的“全球通”回归之路
蓄电池材料一般有哪些?
RFID技术在粮食收购中有什么可以展示自己的
锂电设备企业普遍尝到了“甜蜜的烦恼”
幻灯机、投影仪的维护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对可编程交流电源的要求与测试
pcb设计需要遵循哪些规范
钳位二极管保护电路图 TVS钳位二极管保护原理详解
一个名叫ehisforadam的Reddit
一文带你读懂目标检测
AI对人类生活及工作将带来巨大影响 半导体技术发展将是人工智能重要的推进器
2016第十届国际ICRN双创大赛VR/AR行业赛 暨首届“红谷滩”杯决赛颁奖典礼
关于第二代矢量信号收发仪的性能分析和应用介绍
Rambus推出全球首个PCIe 6.0接口子系统 面向大数据与AI领域
魅族pro6s与魅族pro6 plus,哪个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