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将以德州仪器(ti)的高速adc芯片—ads52j90为例,进行adc的4线spi配置时序介绍与分析。
从ads52j90的数据手册我们不难发现,其spi控制模块主要包含4根信号线sen,sclk,sdin以及sdout。ti公司对其产品spi配置信号的命名方式与通用的spi信号命名方式不一样,但实际上sensdinsdout分别对应csbsdisdo。
sen:spi读写的使能信号;
sdin:fpga写入adc的配置数据(寄存器地址和对应地址的值);
sdout:adc对应地址输出的配置寄存器数据;
sclk:fpga提供给adc的spi接口时钟。
首先介绍该adc的spi的写时序,datasheet给出的时序图如图1所示:我们首先大致看一下写时序图,能够了解到对于sdin来说,需要先写入a7~a0的8bit的地址,接下来写入该地址下的16bit的寄存器数值d15~d0,也就是说每进行一次写操作需要不间断的写入24bit 的数据。
对于sen来说,在进行写操作时,其一直保持低电平,写之前和写完后都保持高电平。对于sclk来说,其上升沿每次采集每1bit sdin数据的中心位置,共需要采集24次,才能完成这24bit sdin数据的写入。
图1:spi写时序图
上面三点就是我们初步看这个时序图所得到的结论。对于该adc,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写操作就不会有问题。实际上所有adc的spi写操作都有类似于上面介绍的共同准则,这里归纳如下:
1,无论spi进行读还是写操作,sen必须拉低,否则spi不工作(既不读也不写),读、写完成之后sen必须拉高;
2,sdin的数据每次在sclk的上升沿写入spi;
3,sdin的数据组成一定是先写入配置寄存器地址,再连续写入配置寄存器数值;
图2:spi时序要求
另外,我们看到时序图上有许多时间参数,我们在写代码时不仅要遵守以上的共同准则,还要满足这些参数的时序关系,并保留一定的时间量。datasheet都提供了这些参数的大小,如图2所示。比如tsclk的最小值是50ns,意味着spi的时钟最高20mhz。tsen_su 的最小值为8ns,就表示sen下降沿至少提前第一个sclk的上升沿时间8ns。tdsu 则表示sdin的数据必须至少提前sclk的上升沿5ns准备好,等等。只要遵守了相关的spi准则以及datasheet里的spi时序参数,spi的写操作就不会有问题了。
现在我们介绍该adc的spi读时序,如图3所示。读操作的主要目的是监测adc内部寄存器状态,从而判断adc的配置状态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spi的读操作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先写入a7~a0 8bit的寄存器地址到sdin,然后sdout输出对应地址的16bit的寄存器数值。
这里重点强调一下:理论上来说,在上升沿锁存写入的地址最后1bit后,在接下来的每次sclk下降沿,sdout输出1bit寄存器值,直到16bit寄存器数值完全输出。但实际上每次sclk下降沿输出的数据只有经过tout_dv(12ns ~28ns)后才稳定,后端fpga才能正确接收。从图上我们不难发现,fpga在sclk的上升沿附近获取sdout的数据是非常合适的,在这个位置获取的数据最稳定。
图3:spi读时序图
4线spi的读写时序分析就到这里了,再次强调几个关键点:
关键点1:sen在读写操作时,必须拉低。读写完成之后,必须拉高。
关键点2:sdin的数据每次必须在sclk的上升沿写入spi。对应的数据格式一定是寄存器地址+要写入的寄存器数值。
关键点3:sout的数据总是在sclk的下降沿输出,因此选择fpga在sclk的上升沿获取sdout数据最稳定。
关键点4:一定要满足datasheet给出的spi的时序参数,并在代码实现时要留有适当的时序裕量。
上海积塔半导体获评2023年全国质量标杆企业
基于S3C4510B型微处理器的最小系统设计
电子管栅压的供电方式和特点,The use of vacuum tubes
VIAVI TM500网络测试仪为网络实施提供卓越可扩展性
DRAM供需持续稳定,价格的走势还是不会悲观
FPGA通过SPI对ADC配置简介(二)-4线SPI配置时序分析
工地扬尘监测仪产品概述说明
车载AR导航战争打响,高德三项核心技术储备领先第一步
用模态域分析问题
TI发布业界最高功率的集成型D类音频放大器
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太空WiFi”兴起:争夺控制权势必会成为未来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中芯国际连续第8个季度创新高 市占率续提升
电力商城 邀您共建互联网生态圈
康瑞连接器厂家:汽车连接器怎么选择?
5G研发关键技术:天线的设计和仿真
360手机N5现场上手图赏:超强续航+大内存!
无功功率补偿原理及实例分析计算
软通动力天鹤数据复制服务系统V1.0获得华为技术认证书
华为数字能源融合数字技术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