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应用中,驱动设计主要影响igbt开关的表现和短路保护的安全性,结构设计影响了杂散电感和均流性,而热设计对整个系统是决定性的,它决定了变流器能否达到要求的输出功率等性能指标,而热设计恰恰是刚入行的igbt应用工程师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热设计是个统称,其中包含了发热功率的计算和修正、散热系统的测量验证。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详细说说。
1- igbt发热功率的计算和修正
上一期我视频中介绍的iposim就是发热功率的计算工具,iposim是基于plecs软件基础之上做的应用开发,用户选择拓扑输入条件参数后,网页会把信息发送到后台服务器用plecs进行运算,然后再把运算结果返回到用户界面,iposim可以覆盖大部分的拓扑结构,因此省去了客户自己用plecs编程建模的工作,而且是免费开放使用的,省去了客户自己付钱购买plecs软件,所以真的很感谢英飞凌能提供这样免费优质的服务。
当然如果你系统的拓扑比较复杂或不常见,iposim无法提供相应的选项,你也可以自己用plecs或其他仿真工具编程计算。当然,还有最原始的方法,拿支笔在纸上算。怎么算?波老师来告诉你:
发热功率分为两部分:导通损耗功率,和开关损耗功率。
不同的拓扑计算的简化公式是不一样的,当然如果不简化那都是一样的,就是把开关过程的每次开关损耗都累加起来,然后再把导通过程中的电压电流相乘积分后累加起来。但是这事基本人没法干只能让计算机干,plecs软件就是用这个方法。
对于开关电源类拓扑的损耗计算相对简单,因为开关电源基本工作在稳态,每次开关的电流电压是固定的,所以每次的eon、eoff也是一定的。
开关损耗功率 psw = fsw (eon + eoff),fsw为开关频率,eon、eoff为实际开关时刻的电压电流对应的损耗。二极管同理psw = fsw * erec。
导通损耗功率 pcond = d * vcesat(@ic) * ic,其中d为igbt的导通占空比,ic为实际流过igbt的电流值,可能是个线性(硬开关)或非线性(llc)的变化值,如果你追求精确可以用ic(t)来表示,即随时间变化的ic方程式。如果你嫌麻烦,可以用一次导通过程中的平均电流作为ic,虽然有点误差,但是方便很多。vcesat也是要用此实际导通电流下的饱和压降,千万别用成了igbt额定电流的饱和压降。二极管同理。
对于spwm逆变拓扑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论文[d.srajber, w. lukasch: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ower dissipation for
the igbt and the inverse diode in circuits with the sinusoidal output voltage; electronica ´92proceedings, pp. 51-58] 中介绍的方法,我就直接贴公式了,大家下载iposim离线版的压缩包,里面有一个pdf文件介绍了这些计算公式。
上面是计算方法,而修正的办法如上期视频中所述,需要基于实测的eon
、eoff、erec来选择rg,并输入实测的散热器热阻(因为结温会影响损耗)。
2- 散热系统的测试验证
igbt模块的散热系统常见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所有的热阻rth都对应了一段温升δt,温升和热阻的关系等同于欧姆定律。
环境温度ta是很容易准确的测量出来的。
rthjc是igbt的datasheet里给出了的。
恒温tc和散热器温度th也可以测量,但是测量的精确性不容易保证。
测量方法如下图(截图自英飞凌an2015-10):
但是这种测量的准确性不容易控制,需要多次反复测量来验证结果的可信性。为什么测不准?因为热电偶的接触不是那么靠谱,细节我会在以后的文章里介绍。
现在假设你已经能够较准确的测出了tc,根据公式rth=δt/p,那还需要得到损耗功率p。
损耗功率p是通过计算得出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igbt会带高压,不容易直接测出igbt模块的发热功率。如果对计算热阻不放心,也可以用低压直流或交流电源模拟出实际的损耗功率p,来验证计算的p准不准。
方法如下:
- 假设在额定工况下计算出的损耗功率是100w。
- 首先如上述方法在散热器上开槽或打孔埋入热电偶(热电偶的位置要在芯片正下方,芯片位置图可以问厂商)。
- 让变流器工作在额定工况下,实测tc或th。
- 然后在此散热器上给igbt芯片持续导通低压直流电源,控制电源的电流,使igbt芯片的发热功率等于100w,此时再次实测tc或th,通过对比测试结果可以判断出仿真计算的准确性。
- 注意:上述模拟发热的测试tc会略高于实际工况,因为发热集中在igbt芯片或二极管芯片,如果追求完美,可以用h桥来控制电流方向和占空比,以精确分配igbt和二极管的发热功率占比。
- 用(tc-ta)/p就等于底壳到环境的热阻rth_ca,此热阻包含了散热器的热阻和安装接触面(导热介质层)的接触热阻。
有没有觉得很简单?别高兴太早,刚才有个坑还没填上,就是tc、th测量准确性的问题。那有没有什么办法绕过这个坑?我想机智的你肯定发现了上图中有块奇怪的黑色不明物。
那其实是未灌胶喷黑的igbt模块,大图如下:
当我们给这个黑漆漆的igbt模块通上直流电源模拟损耗功率后,我们要用到一个神器~~~红外成像仪!用来实拍igbt的芯片结温,如下图:
为啥要喷黑漆?确切地说是无反光黑漆,因为这样符合成像仪默认的红外反射率,否则反射率不对,测量结果就不准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红外成像仪测出的芯片表面最高温度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tvj,如下图所述,一般的定义是用非绑定线的最高温与两个,边缘点温度求平均得到的温度才是in-situ测试法中对应的tvj。(注:in-situ 是指电测结温法,用小电流下的饱和压降来推算出结温)
测出了结温tj,直接用(tj-ta)/p,即得到整个热阻rthjc+rthch+rthha。
减去已知的rthjc,就得到了我们接触热阻加散热器热阻了。
按这样去套流程走一遍,散热系统的热阻就清楚得妥妥的了,这时候你可以用刚刚测出的热阻值减去iposim里默认的rthch,得到散热器的热阻rthha,用这个热阻输入到iposim里,那计算结果就妥妥得靠谱啦!
谷歌称TCP拥塞控制算法BBRv3表现出色,本月提交到Linux内核主线
下一代的智能终端设备如何加强安全性
8微米点燃深圳光博会!从红外热成像领军者到多维感知,睿创产业布局初现
健身房中的智能魔镜将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健身乐趣
RECOM最新推出高性能RP03-RAW系列电源解决方案
一文解读IGBT驱动设计中的热设计方案
射频拉远技术分析
分析自控系统设计中PLC的选择
一加7搭载高通骁龙855旗舰平台应该没有任何悬念
利用2.5GPU年的算力在7个数据集上训练了12000多个模型
谷歌深度学习算法检测癌细胞 准确率超过专家
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合理吗?对用户而言合算吗?
骨传导耳机有什么优缺点
贴片机视觉系统工作原理
逆变电源怎么静音,检查一下电池
普适性与体系内部对称性间的深刻联系探讨
爆iPhone 13的配置和外形将再度升级,5G功能更完善
生物监控器由8位RISC微控制器ATmega8L控制?
智能制造从来不是装备企业的孤军奋战
区块链技术可以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