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L封面!本源量子与中科大团队合作在半导体量子计算方向获新进展

近日,本源量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郭国平教授和曹刚教授等人与国外同行合作,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非色散耦合的受驱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发展并验证了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耦合强度和多量子比特系统的响应理论方法。该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6月9日出版的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微波光子与半导体量子比特的强耦合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它既是利用微波光子实现量子比特间长程相干耦合的前提,也是探索丰富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钥匙。在之前的工作中,研究人员借助高阻抗超导微波谐振腔,实现了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的强耦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强耦合杂化系统在周期性驱动下的动力学现象。
研究人员制备了高阻抗微波谐振腔与两个双量子点集成的复合器件。通过探测双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在周期性驱动下的微波响应信号,发现由于耦合强度的提升,现有色散读出理论方法失效。为此,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新的响应理论方法,与现有理论将谐振腔的影响当作相对独立的微扰项不同,新理论将谐振腔视为受驱系统的一部分。利用该理论,研究人员成功模拟和解释了实验信号,并进一步研究了耦合两个双量子点的杂化系统在周期性驱动下的情形。
图:(a)光学显微镜下的器件结构图。黄色方框内为微波谐振腔,红色方框内为双量子点,插图为电子显微镜下的双量子点电极结构图。(b)单个双量子点-腔杂化能级示意图,灰色震荡曲线代表施加的周期性驱动微波。(c)频谱测量结果。(d)、(e)分别为两个双量子点-腔杂化能级示意图及频谱测量结果。
这些实验和理论研究为理解周期性驱动下的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同时,该研究发展和验证的理论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和可扩展性,不仅适用于不同耦合强度的杂化系统,还可扩展到更多比特,同样可能应用于其他物理体系。
本源量子是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团队始终坚持攻关超导、半导体两条技术路线,以推出国产首个工程化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源”、国内首个量子计算云平台、国产首台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国产首个量子芯片工业设计软件本源坤元等成果。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

荣耀赵明:荣耀V30旗舰5G soc领先行业一年半
听通信技术界的大咖,怎么说5G的
15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有的人已经成为iOS App的开发者
LG NANO86使用WebOS 5.0作为其操作系统
AI来了 25种方式将颠覆现代商业
PRL封面!本源量子与中科大团队合作在半导体量子计算方向获新进展
全景展现汽车创新,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将于下周举行
美国对人脸识别的态度急转直下 对其发出了禁令
Global Foundries与IBM将共同生产32纳米芯片
基于STM32单片机ADC连续采集和DMA循环转换
zigbee技术几大难题在哪
Concept3D的3D和VR导览平台在110万平方英尺的会议中心推出
360智能门铃评测 各种功能设计很丰富让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智能
苹果或今秋发布iPhone 5
金航标电子员工感悟分享 在倔强中成长
iSuppli预测09年LED背光成为面板产业救世主
电子皮肤让机器人“感受”它们检测到的信号
48V轻度混合系统的出现
JBL增加PartyBox类别 耐世特合作推出道路和轮胎检测软件
X-ray在线检测设备在LED灯条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