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华为在iot方面动作不断。
12月26日,华为“ai生活 享品智”媒体品鉴会在深圳举行。会上,华为官方发布了aiot生态战 略,并为华为方舟实验室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
12月28日,华为智能生活馆进驻杭州。华为智能生活馆(杭州黄龙万科)建筑面积达到738平方 米,馆内设有产品体验区、互动体验区、售后交流区、休闲交流区等多个区域,展品达600多个 sku。华为智能生活馆,就是华为万物互联发展的试验场。
随着华为在iot领域的发力,华为、小米这两个iot生态体系的先行者得战斗越发激烈。华为和小米都是较早进行iot布局的企业,双方在几年前就已进入这个行业。但仔细观察会发现 ,两者在iot战略目标的设立、以及后来的规划执行上都有着很大差别。
厚积薄发、规划清晰的华为iot战略
回顾华为的整个iot布局,小编认为可以用“厚积薄发”来形容。在2018年以前,华为虽然已经 在5g+iot领域深耕多年,但并没有像小米那样大张旗鼓地推广宣传。
凭借着在通讯技术、芯片、软件开发方面雄厚的实力,华为前几年从底层通讯协议开始,完善了华为自建物联网hilink + hiai技术平台。该平台是一个具有高兼容性、先进性的开放标准体系 ,能够让不同硬件厂家的设备都无缝接入到平台运行。
在夯实了iot基础之后,华为在2018年提出了1+8+x的iot开放战略。并在12月发布了aiot战略。 虽然aiot引入了圈层的说法,但核心还是1+8+x。
小编认为,华为的1+8+xiot开放战略是当前iot领域最清晰的战略规划。相比那些成天喊着做iot 却没有想明白的企业来说,1+8+x就是一个灯塔,一个指引。再说一次,在华为用1+8+x之前,没有一家iot企业把物联网商业发展方向说清楚,华为做到了。这就是眼光和实力。
下面我们来详解一下华为1+8+x iot开放战略中3个数字和一个字母的含义。
1:指iot的一个最重要入口——智能手机。
8:指iot未来最常用(或许有的会取代手机成为最重要入口)8个辅助入口,pad、电脑、智能电 视、车载智能屏幕(车机)、智能音箱、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
x:指1+8以外的智能硬件和服务,以及连接这些智能硬件的一切必要因素。比如hilink + hiai 平台,以及hilink三件套(海思的wifi芯片、集成mcu liteos的芯片和hilink sdk)等。
华为1+8+xiot开放战略厉害的不是把物联网商业发展方向说清楚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套健康的 iot发展商业模式。
在华为1+8+xiot开放战略中,1+8都是智能硬件,它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比不可少的链接 要素。同时,1+8也是华为的售卖对象,利润来源。抛开手机这个大家熟知的智能终端不说,pad 、电脑、智能电视、车载智能屏幕(车机),眼镜、手表等也都是大家愿意购买的智能硬件。在 iot前期,这些硬件必然会大规模普及,并最终并网。这不就是我们说的iot时代智能硬件呈指数级增长需求吗?如此大量级的智能硬件销售,足以让华为再上一个台阶。
再说x,这个1+8以外的智能硬件和服务,既是华为链接外界的桥梁,也是华为的盈利点。
这就是小编对华为iot战略的看法,目标明确,方向清晰,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按照华为的iot 规划,未来华为不仅能将1+8这几类最有盈利能力的核心产品线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里,华为还将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多年巨量研发投入,打造出了一个开放的iot标准,吸引大批第三 方厂商加入华为阵营,将各自优势的硬件设备接入到hilink + hiai平台上,形成一个覆盖用户 各种生活场景、自成闭环形态的iot生态圈。
如今,华为技术和产品目前已经覆盖全球5亿多用户,涵盖130多个国家地区、77种语言,连接3 亿台设备、2亿个家庭,与全球15家顶级汽车品牌达成合作,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品类的200个厂 家加入到华为aiot生态中来。
说完华为的aiot战略,我们再来看看小米的iot战略。
小米,当前“世界最大消费iot平台 ”
在2018年之前,业界关于iot物联网的话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小米展开的。与华为前期低调埋头 于技术研发不同的是,小米很早就开始了“造链运动”。雷军在布局iot之初,就提出了“100 家生态链企业”的战略目标。时至今日,小米生态链已经成为拥有上百家硬件厂商、超过1600个 sku的大家伙。其iot开发者平台也接入了多达1.15亿台设备,成为目前“世界最大消费iot平台 ”。
虽然小米iot名声在外,发展看似大而全,但仔细观察发现,小米iot战略只有模糊的方向,缺少明确的目标。小编认为,这和小米创始人雷军有极大关系。雷军是一个对商业有着敏锐嗅觉的人 ,但在对具体目标的认知上,雷军缺少判断力,无法对既定方向的目标作出判断,也无法对达成目标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雷军采用了广撒网的策略,以此来规避商机误判的失误。当然,这也是大多数创业者存在的问题。
所以才有了小米的“造链运动”,小米米家业态。
除了战略的缺陷之外,小米iot体系最大的问题是“缺芯”。缺芯的问题,首先是来源于小米在技术研发上投入资源的不足。我们仅以2017年的状况为例,华为在这一年投入的研发资金高达接近900亿元水平,而小米总共只有区区60亿元左右,两者的差距巨大。
研发投入上的差距,直接造成两者iot生态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华为不但有hilink + hiai平台, 而且在核心操作系统、以及硬件上也成就不凡。简而言之,华为的iot系统已经形成了芯、端、云三个层面的领先优势、并开始向全球的合作伙伴赋能。
而小米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许多关键领域都不得不依赖其他企业。例如,在手机ai芯片、iot 芯片方面,小米都缺乏实力,无法像华为那样依托自家的麒麟芯片实现自主的产品以及技术迭代。这也导致了小米在高性能、低功耗iot芯片方面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迭代速度也远远落后于华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小米只能靠组装卖货,赚取中间差价。
而且,在小米的iot产品系列中,除了手机这个核心产品掌握在自己手里外,其余产品大多依赖生态链企业去研发制造。问题是,这些生态链企业也和小米一样,面临“缺芯”的困扰。
这与华为将手机+8大辅助入口产品全部握在自己手中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缺芯”的小米iot生态链体系,除了会在长远发展上埋下隐患,在中期、近期来看,也严重影响了小米的盈利 能力。
华为iot pk 小米iot
对比华为iot和小米iot我们会发现,这是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华为iot是自营+开放的模式,小 米是自营加半开放模式。那么,两种模式谁更有竞争力?
我们先来看小米“生态链模式”。小米的生态链布局,采取的是“金融+实业”的双向驱动方式 ,以“占股不控股”的模式不断扩张其生态链规模。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见效快,能够快速的打开 市场。但潜在的问题是,真正能够进入小米iot平台的智能设备,大多来自于甘愿接受小米管控的小企业。市面上销量大、口碑好的家电、智能设备厂商都很难进入这个“圈子”,这就让消费者的选择极其有限。长远而言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华为采取的策略则是,将手机+各种入口智能设备在内的“1+8”核心产品牢牢掌控在手中,在此基础上,依托hilink + hiai的赋能,将iot平台向所有的硬件厂商开放。这个做法的好在于:既通过“1+8”确保了核心的盈利能力,又能够以开放标准广泛“交朋友”,让华为的iot生态尽揽市面上最好的家电、智能设备品牌,给用户最好的使用体验。
比较二者,小编更看好华为的aiot战略。但是,华为的aiot战略也有自己的不足。当前,华为iot中做得比较好的是“1”,其他的“8”还需要继续努力(虽然有的做得还不错,但还不够)。此外,华为的iot和小米iot一样,还处于设备链接阶段。iot从链接到应用,再到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阶段,华为还应该加强对iot设备连接和应用的攻坚,尽早做到让设备真正的便捷利民。只有那样,华为的iot战略才算是走出了真正的第一步。
5g正式商用已经进入倒数阶段,物联网广泛应用也即将到来。5g+iot时代,谁能够真正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谁就能够率先引领“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而各个企业iot战略的制定、规划和执行能力,则是决定其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时代正在来临,谁将引领浪潮,我们拭目以待。
新风光SVG在煤矿瓦斯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福布斯》预测:2021年人工智能的四大趋势
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大公司都在探索区块链
从“0到1”,海沧建设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区
微鲸电视D系列65D评测 符合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能
盘点华为和小米在IOT领域的战略布局
优秀程序员通常都有这些特质
中微爱芯CD4000系列产品推介——模拟开关电路
5G将开启一个新的智能手机时代
全面屏下前置电容式指纹识别还能走多远
电能质量知识
杀毒之后Windows桌面不显示的解决方法
智能门禁的可编程高效节能电源的实现
VR技术为教育行业带来这四大好处
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探索新型计算架构
台积电熊本厂预计2024年完工
FinFET到GAA:先进制程,先要“支棱起来”
IDC机房用UPS冗余供电系统的配置和设计
四川绵阳召开全国首次在“云端”呈现的国家级高科技展会
Adobe创意云字体,为iOS和iPadOS提供17000种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