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GPIO结构框图与工作原理

前言
不论学习什么单片机,最简单的外设莫过于io 口的高低电平控制,本教程将向大家介绍如何在创建好的工程模板上通过操作51 单片机的gpio 口输出高低电平。
一、gpio 概念
gpio(general purpose intput output)是通用输入输出端口的简称,可以通过软件来控制其输入和输出。51 单片机芯片的gpio 引脚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与外部通讯、控制以及数据采集的功能。不过gpio 最简单的应用还属点亮led 灯了,只需通过软件控制gpio 输出高低电平即可。当然gpio还可以作为输入控制,比如在引脚上接入一个按键,通过电平的高低判断按键是否按下。
我们开发板上使用的51 单片机型号是stc89c52 或stc89c516,此芯片共有40 引脚,芯片引脚图如下图所示:
那么是不是所有引脚都是gpio 呢?当然不是,51 单片机引脚可以分为这么几大类:
(1)电源引脚:引脚图中的vcc、gnd 都属于电源引脚。
(2)晶振引脚:引脚图中的xtal1、xtal2 都属于晶振引脚。
(3)复位引脚:引脚图中的rst/vpd 属于复位引脚,不做其他功能使用。
(4)下载引脚:51 单片机的串口功能引脚(txd、rxd)可以作为下载引脚使用。
(5) gpio 引脚:引脚图中带有px.x 等字样的均属于gpio 引脚。从引脚图可以看出,gpio 占用了芯片大部分的引脚,共达32 个,分为了4 组,p0、p1、p2、p3,每组为8 个io,而且在p3 组中每个io 都具备额外功能,只要通过相应的寄存器设置即可配置对应的附加功能,同一时刻,每个引脚只能使用该引脚的一个功能。
对于这么多gpio 管脚,我们怎么知道具体某个引脚有什么功能呢?很简单,可以查阅stc89cxx 芯片数据手册获取信息,数据手册在我们光盘“6--芯片资料开发板芯片数据手册”内,里面有一个stc89cxx 数据手册.pdf。里面的第23 页中就有介绍,我们截取了一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获取引脚的名字和引脚功能等信息。这个我们开发板芯片原理图内已经将引脚所有功能都标进去了,所以后面也不需要查找具体引脚有什么功能,直接看原理图即可。
二、gpio 结构框图与工作原理
我们使用的51 单片机gpio 分为p0、p1、p2 和p3 口,下面分别来介绍其内部结构框图与工作原理。
1.p0 端口
p0 端口含有8 位引脚,下图为其中一个,其它几个与之完全一致,因此只需了解当中一个即可。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见,p0 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切换开关、一个非门、一个与非门及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再看图的最右边,标号为p0.x 引脚的图标,也就是说p0.x 引脚可以是p0.0 到p0.7 的任何一位,即在p0 口有8 个与上图相同的电路组成。
下面,我们先就组成p0 口的每个单元部份跟大家介绍一下:
①输入缓冲器
在p0 口中,有两个三态的缓冲器,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三态门有三个状态,即在输出端可以是高电平、低电平,同时还有一种就是高阻状态(或称为禁止状态),大家看上图,上面一个是读锁存器的缓冲器,也就是说,要读取d 锁存器输出端q 的数据,那就得使读锁存器的这个缓冲器的三态控制端(上图中标号为‘读锁存器’端)有效。下面一个是读引脚的缓冲器,要读取p0.x引脚上的数据,也要使标号为‘读引脚’的这个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有效,引脚上的数据才会传输到我们单片机的内部数据总线上。
②d 锁存器
构成一个锁存器,通常要用一个时序电路,时序的单元电路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一个触发器可以保存一位的二进制数(即具有保持功能),在51单片机的32 根i/o 口线中都是用一个d 触发器来构成锁存器的。大家看上图中的d 锁存器,d 端是数据输入端,cp(clk)是控制端(也就是时序控制信号输入端),q 是输出端,q 非是反向输出端。对于d 触发器来讲,当d 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信号,如果这时控制端cp 没有信号(也就是时序脉冲没有到来),这时输入端d 的数据是无法传输到输出端q及反向输出端q 非的。如果时序控制端cp 的时序脉冲一旦到了,这时d 端输入的数据就会传输到q 及q 非端。数据传送过来后,当cp 时序控制端的时序信号消失了,这时,输出端还会保持着上次输入端d 的数据(即把上次的数据锁存起来了)。如果下一个时序控制脉冲信号来了,这时d 端的数据才再次传送到q端,从而改变q 端的状态。
③多路开关
在51 单片机中,当内部的存储器够用(也就是不需要外扩展存储器时,这里讲的存储器包括数据存储器及程序存储器)时,p0 口可以作为通用的输入输出端口(即i/o)使用,对于8031(内部没有rom)的单片机或者编写的程序超过了单片机内部的存储器容量,需要外扩存储器时,p0 口就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那么这个多路选择开关就是用于选择是做为普通i/o 口使用还是作为‘数据/地址’总线使用的选择开关了。大家看上图,当多路开关与下面接通时,p0 口是作为普通的i/o 口使用的,当多路开关是与上面接通时,p0 口是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的。
④场效应管输出驱动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p0 口的输出是由两个mos 管组成的推拉式结构,也就是说,这两个mos 管一次只能导通一个,当v1 导通时,v2 就截止,当v2 导通时,v1 截止。
⑤与非门、非门
这个在学习数字电路时也很好理解,如果没有数字电路基础的用户,可以百度查找与非门、非门以及前面的d 触发器详细了解,这里就不再过多叙述。当然如果搞不明白这些也不会影响后续我们学习51 单片机编程,大家也可以忽略。前面我们已将p0 口的各单元部件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p0 口做为i/o 口及地址/数据总线使用时的具体工作过程。
(1)作为i/o 端口输出使用时的工作原理
p0 口作为i/o 端口使用时,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0(低电平),看上图中的红线部分,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同时与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是相接的,我们知道与门的逻辑特点是“全1 出1,有0 出0”那么控制信号是0 的话,这时与门输出的也是一个0(低电平),与门的输出是0,v1 管就截止,在多路控制开关的控制信号是0(低电平)时,多路开关是与锁存器的q 非端相接的(即p0 口作为i/o 口线使用)。
p0 口用作i/o 口线,其由数据总线向引脚输出(即输出状态output)的工作过程:当写锁存器信号cp 有效,数据总线的信号→锁存器的输入端→d 锁存器的反向输出q 非端→多路开关→v2 管的栅极→v2 的漏极到输出端p0.x。前面我们已讲了,当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0 时,与门输出为低电平,v1 管是截止的,所以作为输出口时,p0 是漏极开路输出,类似于oc 门,当驱动上接电流负载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
下图就是由内部数据总线向p0 口输出数据的流程图(红色箭头):
p0口只能输出低电平,如果输出高电平就要外接上拉电阻(4.7k-10k)
(2)作为i/o 端口输入使用时的工作原理
数据输入时(读p0 口)有两种情况:
1、读引脚
读芯片引脚上的数据,读引脚数时,读引脚缓冲器打开(即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要有效),通过内部数据总线输入,请看下图(红色箭头)。
2、读锁存器
通过打开读锁存器三态缓冲器读取锁存器输出端q 的状态,请看下图(红色箭头)
因为现在stc 51 单片机内存已经足够使用,所以也用不到通过p0 口外扩存储器,对于p0 口作为外扩存储器时的工作原理这里就不叙述,如需了解的朋友可以上网百度。
2.p1 端口
p1 口的结构最简单,用途也单一,仅作为数据输入/输出端口使用。输出的信息有锁存,输入有读引脚和读锁存器之分。p1 端口的一位结构见下图:
由图可见,p1 端口与p0 端口的主要差别在于,p1 端口用内部上拉电阻r 代替了p0 端口的场效应管v1,并且输出的信息仅来自内部总线。由内部总线输出的数据经锁存器反相和场效应管反相后,锁存在端口线上,所以,p1 端口是具有输出锁存的静态口。
由上图可见,要正确地从引脚上读入外部信息,必须先使场效应管关断,以便由外部输入的信息确定引脚的状态。为此,在作引脚读入前,必须先对该端口写入l。具有这种操作特点的输入/输出端口,称为准双向i/o 口。8051 单片机的p1、p2、p3 都是准双向口。p0 端口由于输出有三态功能,输入前,端口线已处于高阻态,无需先写入l 后再作读操作。
p1 口的结构相对简单,前面我们已详细的分析了p0 口,只要大家认真的分析了p0 口的工作原理,p1 口我想大家都有能力去分析,这里我就不多论述了。单片机复位后,各个端口已自动地被写入了1,此时,可直接作输入操作。
如果在应用端口的过程中,已向p1 一p3 端口线输出过0,则再要输入时,必须先写1 后再读引脚,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此外,随输入指令的不同,p1 端口
也有读锁存器与读引脚之分。
3.p2 端口
p2 端口的一位结构见下图:
由图可见,p2 端口在片内既有上拉电阻,又有切换开关mux,所以p2 端口在功能上兼有p0 端口和p1 端口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输出功能上,当切换开关向下接通时,从内部总线输出的一位数据经反相器和场效应管反相后,输出在端口引脚线上;当多路开关向上时,输出的一位地址信号也经反相器和场效应管反相后,输出在端口引脚线上。
对于8031 单片机必须外接程序存储器才能构成应用电路(或者我们的应用电路扩展了外部存储器),而p2 端口就是用来周期性地输出从外存中取指令的地址(高8 位地址),因此,p2 端口的多路开关总是在进行切换,分时地输出从内部总线来的数据和从地址信号线上来的地址。因此p2 端口是动态的i/o 端口。输出数据虽被锁存,但不是稳定地出现在端口线上。其实,这里输出的数据往往也是一种地址,只不过是外部ram 的高8 位地址。p2 口既可作为i/o 口使用,也可作为地址总线使用,通常主要用作i/o 口使用,地址总线使用不作分析。
p2 口的结构相对简单,前面我们已详细的分析了p0 和p1 口,只要大家认真的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p2 口我想大家都有能力去分析,这里我就不多论述了。
3.p3 端口
p3 口是一个多功能口,它除了可以作为i/o 口外,还具有第二功能,p3 端口的一位结构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p3 端口和pl 端口的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p3 端口的各端口线有两种功能选择。当处于第一功能时,第二输出功能线为1,此时,内部总线信号经锁存器和场效应管输入/输出,其作用与p1 端口作用相同,也是静态准双向i/o 端口。当处于第二功能时,锁存器输出1,通过第二输出功能线输出特定的内含信号,在输入方面,即可以通过缓冲器读入引脚信号,还可以通过替代输入功能读入片内的特定第二功能信号。由于输出信号锁存并且有双重功能,故p3 端口为静态双功能端口。有关p3 口第二功能,在前面章节芯片管脚功能定义已经讲解过,此处不再重复。
至此,我们就把51 单片机的p0、p1、p2 和p3 口内部结构及原理讲解完,可能有的朋友会很懵、看不懂,没关系,这些都不会影响你编写单片机应用程序,大家记住以下几点即可:
①p0 口是漏极开路,要使其输出高电平,必须外接上拉电阻,通常选择4.7k~10k 阻值。
②p0、p1、p2 几乎都用作普通i/o 口使用,既可作为输入,又可作为输出。
③p3 口既可用作普通i/o 口,又可作为第二功能使用,比如串口、外部中断、计数器等。

预计明年初能见到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八大环境问题的挑战
数字传感器的特点
全自动驾驶的落地需要哪些技术条件哪些道路条件支持
云端未来:运行方式差异较大!云游戏比本地游戏好在哪?
51单片机GPIO结构框图与工作原理
纳微氮化镓功率芯片进入全新三星Galaxy S22系列45W旅行充电器
区块链能否恢复民意调查投票中的信任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叠境数字多项创新AI技术首发
A7125-2.4GHZ 2Mbps无线音视频传输Rf IC
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Air: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何选择咔嗒/噼噗声抑制器(How to Pick a Cl
冰箱压缩机不工作 主要有以下原因
关于SMT的基本知识掌握要点介绍
FPGA攻城拔寨,引领视频监控应用潮流
LED植物照明的发展优势及全球研究进程分析
基于单片机和计数器/定时器实现光纤单片机测速系统的设计
威盛王雪红:仍将上网本作为突破点
浅谈3D NAND Flash技术未来的走向及发展趋势
什么移动电源质量好,质量好的移动电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