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发明出新的单晶体管逻辑结构 使晶体管面积缩小50%

目前的晶圆都是由硅元素生产制成,已知硅原子的直径大约是0.22nm,再考虑到原子之间的距离,理论极限至少是0.5nm,但肯定没有任何公司可以做到。普遍认为3nm将是芯片制程工艺的极限。
事实上自从晶体管制造工艺进入10nm时代之后,继续提升制程工艺变得原来越困难,特别是intel在14nm工艺上足足停留了5年之久,因此想要继续提升芯片性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另辟蹊径。
日前,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在集成电路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项突破。他们发明了让单晶体管“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的新逻辑结构,使晶体管面积缩小50%,存储计算的同步性也进一步提升。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周鹏指出:“这项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原子晶体硫化钼做出了新结构晶体管。在此基础上,团队发明了新的单晶体管逻辑结构,在单晶体管上实现了逻辑运算的‘与’和‘或’。”因此原先需要2个独立晶体管才能实现逻辑功能,现在只要1个晶体管即可。
如果该发明成果成功产业化,将推动集成电路向更轻、更快、更小、功耗更低方向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伺服电机分类及编码器工作原理
二氧化硫检测仪原理_二氧化硫检测仪的特点_二氧化硫检测仪选型注意事项
我国研发出富锂锰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1380Wh/kg以上的比能量密度
基于DSP芯片实现雷达回波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的设计
数字显示电源电路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发明出新的单晶体管逻辑结构 使晶体管面积缩小50%
球阀抱死故障判断及排除流程
电脑主板RTC电源供应原理
米尔科技MYC-SAMA5D3X核心板概述
HIFI初烧者首选——飞利浦SHP8000,最低调沉稳的高端耳机!
日产的电池回收和电池翻新的工作
英飞凌用于鉴定真伪的安全IC芯片
同济团队研发心梗人工智能预警系统
甲类放大器工作点和优势
视频和音频的带宽是如何计算的
什么是DIN阀门连接器?
使用74HC595驱动LED流水灯实验
国自推出新品:SLIM前移机器人和SLIM搬运机器人
mma7660重力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介绍
HMC1023LP5E基带可编程VGA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