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5G商用的前夜的观察和思考

这是一个来自实用主义者的提醒,写在5g商用的前夜。2018年是5g商用的前夜,按照计划,到2020年,中国5g将正式商用。这意味着公众可以很快的体验到以千兆为单位的网络服务。
5g的“18岁成人之前”的关键一步已经完成(工信部闻库司长语),标志是由imt-2020(5g)推进组发了的5g中国技术研发试验结果显示,产业链级别的商用水平已经达到,5g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那么,剩下来的问题就是5g到底应该怎么干了,这涉及到网络建设、与4g的关系、5g频段、应用、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北京的通信展给了我们一个观察和思考5g的窗口。
5g的新思维: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5g的新思维。
从两三年前的故事,到邻近建网商用的今天,实用主义逐渐成为主流认知,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正确处理5g和4g的关系。
我非常赞同华为中国地区部总裁鲁勇先生的观点,他说:“我国应该在现有的时间窗内抓住4g产业的机会,探索移动物联网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新服务,在4g上积累丰富的经验”。
是的,行业内众所周知,5g是第一个面向万物互联的通信技术,但是如果给整个社会和行业的预期是万物互联只有全部等到5g才能实现,才去做,可能中国的数字经济不会有大的发展。
至少在现阶段,5g商用之后,还是以为人服务为主,3gpp组织在标准上也只是冻结了embb的相关内容。
5g有质的飞跃,但是并非4g在满足移动物联网发展上就不行,恰恰相反,中国的4g网络,无论是从网络覆盖、基站规模、网络速度,都是目前最优质的基础设施。
撇开4g,单独搞5g,既不现实,也不经济。用鲁勇的话说就是:不需要坐等5g的成熟,而是应当当下行动。
华为鲁勇言语中的当下行动,其实代表了电信设备商对现状和未来的合理判断和预期,其核心是回答如何做大中国的通信业,做大连接,发挥通信行业作为连接器和使用器的作用。我们从中可以观察到以华为为代表的电信设备商更加实用主义的答案,即三个引领论:产业引领、技术引领、体验引领。所谓产业引领,就是不等,在成熟的4g网络上探索和创新;所谓技术引领,就是充分认识到4g将在长周期内与5g并存,5g建设需要有节奏进行;所谓体验引领,就是重点解决家庭和行业宽带体验。
如果考虑到都此前华为给5g热降温的有关说法,我们可以理解为整个产业对5g的认知趋近于实用主义,更加接地气,接近运营商的发展需求。
运营商也对5g奉行实用主义的路线。
此前中国移动总裁尚冰也曾对外公开表示,会根据5g产业成熟度来做出审慎决策,包括投资规模,一定不会盲目投资。
5g的发展,既要考虑到自身成熟的节奏,也要考虑到保护电信运营商投资,实用主义者的基本共识应该是如此吧。
5g新路径:与垂直行业融合,但与4g长期共存
与垂直行业融合,不只是解决终端的问题。
5g从应用到网络到终端,都与4g不同。
因为5g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出现,通用技术就是像电一样,各个行业都会使用到,所以我们在通信展上看到,更多的行业终端被展示出来,5g智能驾驶是一个老故事,但是5g载人无人机就不是了,机械手是一个老故事,但是能够和人猜拳的机械手就不是了,这些都是基于5g在带宽、时延的新特性出现的新终端。
手机显然不是5g的主角,虽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三年,手机依然是最重要的5g业务承载终端。
能够引起电信运营商兴趣的显然是在行业市场无限的想象空间,在通信展上一些设备商继续在讲环保、养老、健康、教育的老故事,凸显对5g认知的不足和转型的乏力,比如普天;一些设备商则瞄准工厂、自动驾驶、城市、家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华为、中国信通。
作为运营商,中国移动的5g也有实用主义的痕迹,副总裁简勤在通信展期间的演说时提到,中国移动的5g将围绕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提前的储备和布局,促进5g和垂直行业融合发展。
这几个领域,有三个特征非常显著:一是国家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政策,二是都拥有可规模连接的泛智能终端,三是能够为5g作为通用技术与各行业融合提供丰富的场景。
所以5g与垂直行业融合,看得见的是终端,看不见的是对行业的理解和真正的解决行业数字化转型痛点的能力,电信设备商和运营商作为连接器和使用器的提供者,需要一个朋友圈。
与4g长期共存,作为一种5g发展路径是现实的,也是合理的。至少在现阶段,5g的部署是以服务人为准,不能以取代4g为目标,鲁勇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不完全来自于新的频率上的建设网络,还来自于长生命周期内和4g网络的协同,这其中涉及到4g、5g共站同覆盖、云化解决方案实现频率效率最大化等诸多新思维。
ai作为一种通用技术,正在被纳入5g技术升级的必选项。
5g的投资回收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运营商来说,5g的基站密度、能耗、运维都面临全新的变革,投资(capex)规模大是一个问题,运营(opex)也是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选项之一就是ai。
5g或许会使得这一问题加剧,如果不采取新的路径发展5g。
ai是一个好的选项,5g+ai通过海量数据不断“喂食”来产出最大价值,运营商就会基于今天发生的事情,通过模型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比如通过算法预知未来,判断需要增加基站、增加容量、改善网络架构、改善传输网络降低时延等等。
人工智能在规则和执行上,一定比人做的好,这一点毋庸置疑,复杂的5g网络,如果靠目前的网络建设;规划、优化和运维方式,可能将是运营商不能承受opex之重。比如人工的方式可以用18天从万种参数组合中找到较优的基站优化方案,ai则可以准实时从万种参数组合中找到最优的基站优化解决方案。
没有ai,未来运营商的网络可能寸步难行。
5g新挑战:商业模式与人才
中国在无线通信强国的路径已经明确,到2020年,通信设备产业技术和产业能力进入世界强国行列,系统设备保持国际第一阵营,终端进入国际第一阵营,尤其是本国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移动终端、移动芯片要满足本国75%、75%和35%的能力。
坦率的说,这都是以5g能够寻找到优质的商业模式为前提的,——所以当前寻找5g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新挑战。
挑战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电信行业前项收费的基本商业模式受到了来自管理层、互联网、传统行业巨头的巨大挑战;
二是新的商业模式需要以电信运营商和通信行业大规模的投入,完成提速提质,向各个行业供给优质的网络基础设施,才能生长出来。
当前中国的提速降费已经进入了新一轮周期,流量价格快速下滑,电信运营商投资开展不断增加,人工成本持续压降,5g将是一个新的机会,新的机遇,但是需要新的模式尽快出来。
可以说,商业模式的挑战不只是电信运营行业的,而是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也是国家5g强国的挑战。
这个挑战已经有一些积极的迹象,在这次北京通信展我们也看到一些商业模式的探索,此前华为就与中国电信成立了商业模式探索机构,电信设备商表现了积极的意愿推动商业模式变化,电信运营商则更需要放下包袱。
迎接变革,从实用主义者的角度,我认为关键是一要尽快建立融合各个行业的生态朋友圈,二是变革自己的组织以适应5g作为通用技术使能各行业的需求,三是引入真正懂行业数字化的人才。
说到底,人才才是一切的关键,也是最大的挑战。

AMD Zen3性能实测:6核堪比8核Zen2
打破智能电视“失声”怪圈,OPPO智能电视发力音质体验
怎样选购洗碗机
基于ADUC7026的PID算法在基站功率控制中的应用
功能单元+工业工程,锂电装备一体化新挑战
来自5G商用的前夜的观察和思考
华为屏幕指关节操作方法及技术原理
华为P10闪存门最新消息:华为P10闪存门事件将不会再发生,打破三星限制华为要自己造
设计多层板时的重要注意事项
华为荣耀9怎么样?荣耀9和荣耀v9有什么区别?荣耀9和荣耀v9对比评测
OFDR用于桥梁健康监测
产品化的GPT,能否为“百模大战”照亮未来?
曝NVIDIA是台积电CoWoS封装技术的三大主要客户之一 其另外两大客户分别为赛灵思和华为海思
怎样使用奈奎斯特图进行交流电分析呢?
TI推出栅极驱动器UCC5880-Q1,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
小米Max2最新消息:小米Max2现身跑分网站,惊呆众人
电信热插拔参考设计不受过压和欠压输入瞬变的影响
CRC的译码与纠错
技术逐渐成熟 餐饮配送工作或将成为机器人落地的主要阵地
比特币开采高能源消耗令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