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8 b/10 b是目前许多高速串行总线采用的编码机制,如usb 3.0,1394b,serial ata,pci express,infini-band,fiber channel,rapidio等总线或网络。8 b/10 b编码方式最初由ibm公司于1983年发明并应用于escon(200m互连系统),发表al widmet和peter franaszek ibm刊物的“研究与开发”。8 b/10 b编解码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优点:采用嵌入式时钟,可保持dc平衡;能够更加有效地检测错误;隔离数据码元和控制码元。
为了在usb 3.0中实现数据的8 b/10 b编解码,采用了查找表法和组合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把8b/10b编解码分解成5 b/6 b编解码和3 b/4 b编解码,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了算法的描述,并通过了modelsim仿真,然后在fpga上实现了具体的硬件电路。采用500 mhz的时钟信号,经过测验满足了usb 3.0的传输速率5 gb/s。该创新方法使用了少量逻辑,实现了8 b/10 b编解码器,并且满足usb 3.0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
1 usb 3.0中的8 b/10 b编解码原理
在usb 3.0分层结构中,发送端先对数据或者控制字(k)加扰,然后把加扰后的8 b数据编码成10b发送出去;接收端先把接收到的10b数据进行解码得到8 b数据,然后再解扰得到原始数据。
8 b/10 b编码包含对256个数据字符和12个控制字符的编码。数据字符和控制字符分别用dx,y和kx,y表示,其中x表示与8 b的低5位(edcba)对应的十进制数值;y表示与8 b的高3位(hgf)对应的十进制数值。发送端在编码时,根据编码表将低5位变成6位,高3位变成4位。编码完成后,将10 b的并行字符转换成串行发送出去。接收端在解码时先进行串并转换得到10 b字符,再将该字符分解成6 b和4 b,根据相应编码表看是否有效,最后完成解码。编解码转换流程如图1所示。
不平衡度disp(disparity)表示编码后1个码字中“1”数目与“0”的数目差。“1”用+1表示,“0”用-1表示,码字中的所有“+1”与“-1”之和就是disp。8 b/10 b编码的disp取3种状态:“+2”(6个1与4个0),“0”(5个0与5个1),“-2”(6个0与4个1)。而运行不一致rd(running disparity)是一个二进制参数,只有正、负2种状态,用于编码模式控制。在8 b/10 b编码表中,10 b字符分为2种码表(rd-和rd+)。编码过程中,通过对rd值正负的判断来选择对应码表,如果当前rd为负(rd-),编码器会在rd-编码表中选择对应值输出,并且检测对应输出的10 b值的disp,如果disp=0,则rd不变保持rd-,否则rd值变为rd+;如果当前rd为正(rd+),则在rd+编码表中选择对应值输出,并且检测输出值对应的disp,如果disp=0,则rd不变保持rd+,否则rd变为负rd-。总之,在disp为正或者负时,rd发生交替变换,这种方法是为了使0和1分布更均匀,减小差分信号的直流分量。
2 8 b/10 b编码器的设计
8b/10b编码器是把8 b数据输入拆成低5位和高3位分别进行5 b/6 b和3 b/4 b编码,根据编码表执行编码。因为其中有些特殊的3b/4 b编码,所以需要一个特殊3 b/4 b编码模块。编码后数据通过rd控制模块选择输出,并且把此时的rd状态反馈给下一轮编码。对于8 b控制输入,由于k控制编码只有12种有效,所以需要一个对无效k码的识别模块。因此,编码器分为5个模块:5 b/6 b编码、3 b/4 b编码、特殊3 b/4 b编码、无效k码检测、rd_controller,前4个部分在rd_controller的控制下进行并行编码,如图2所示。图中,kin为8 b控制输入,data_in为8 b数据输入。由于usb 3.0传输速度为5 gb/s,编码器clk为500mhz。
5 b/6 b编码模块、3 b/4 b编码模块对输入的8 b数据输入分为低5位和高3位进行并行编码,输出6 b和4 b数据构成10 b编码,而输出disp_6b,disp_4b是6 b和4 b数据的不平衡度。
由于在8 b/10 b转换表中,8 b数据输入高3位为“111”、低五位分别为“01011”,“01101”,“01110”,“10001”,“10010”,“10100”时,输出的4 b是特殊情况,特殊3 b/4 b编码模块就是完成对这几种特殊情况输出,输出sp_4b_rdn和sp_4b_rdp是特殊编码的不平衡度。
当8 b输入是控制k码时,控制码只有12种是有效的,无效k码检测模块就是检测输入的控制码是否有效,如果无效输出invalid_k=1,如果有效则输出invalid_k=0。
rd控制模块除了将编码后数据选择输出,主要是根据disp_6b,disp_4b,sp_4b_rdn和sp_4b_rdp来跟新当前rd值,并反馈到下一轮编码的rd输入,保持差分信号传输的直流平衡。
3 8 b/10 b解码器的设计
8b/10b解码器接收到的数据是10 b,根据8 b10 b解码原理,把10 b数据分开为低6 b和高4 b,然后分别对低6位和高4位进行解码,划分为2个模块6 b/5 b解码、4b/3b解码。这些10位的数据分为特殊k字符和有效数据字符,特殊k字符是控制字符。解码器结构如图3所示,分为4个模块:6 b/5 b解码,4 b/3 b解码,无效码检测、不平衡度检测。
6b/5b解码和4b/3b解码模块根据编码表,选择输入10 b数据对应输出5 b或3 b。当高4位为“1001”,“0110”,“1010”,“0101”时,数据字符和控制字符其对应的输出是不同的;并且高4位为“0001”,“1110”时也是特殊情况。输入10 b数据中有1 024个数据,有440个有效数据字符,24个控制字符,还有560个错码。当输入为错码时,无效码检测模块会检测出错,输出1个errdetect。不平衡度检测模块主要是根据前面模块输出的disp和当前的disp(current-disp),判断解码是否发生错误。当disp_4 b=0时,disp_6 b!=0,则current_disp应该等于disp_6 b,如果不等则发生错误。即要保持不平衡度在“+2,0,-2”三个值中变化,超出则发生编码错误。
4 仿真分析
本文完成了8 b/10 b编解码器的rtl设计,并在modelsim上进行功能仿真。
图6是编解码联调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输入的数据经过编码器编码成10 b的数据,然后在经过解码器所还原的数据跟之前输入的数据一样,说明编解码功能正确,并且最高的工作频率能够达到500 mhz,满足usb 3.0的数据传输速度。
5 结语
本文采用的分块编解码方法,使用了少量的逻辑完成了8 b/10 b编解码器设计。该编解码器在usb 3.0数据传输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运用,满足了usb 3.0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
为什么需要动态分配内存?
详细解析MOSFET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安全地毯在冲压生产线中的应用
京东与五星电器合作开店,全面满足“金九银十”多样化需求
国内首款:自研安全交换芯片“玄武芯”ESW5610正式发布
USB3.0中8b/10b编解码器的设计
如何在VHDL中实现一个简单的寄存器
驻波比-反射损耗等的换算
锂电池新突破!让电动车续航力提高两倍
华为英国市场推出带有谷歌服务的新版P30 Lite手机
华为P30Pro拆解 潜望结构的确采用的是横向结构十分精巧
高通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描绘混合AI赋能的智能未来
USB3.0外设电源设计技术(2)
夜狼安防Cat.1联网报警主机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由汽车推动的电池技术改进将为许多其他应用带来附加的好处
怎样去设计一种基于RTT-LVGL宠宝监测平台?
中国首批Azure OpenAI服务落地案例:为万科提升客户服务工作提供领先的生产力
PCB设计中迎接0.3mm超细间距器件挑战
2017年世界半导体市场情况详细分析
NRK3301语音识别芯片在早教机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