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rfid技术,也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是一种无需人为干预、无需通信双方直接接触便可达到信息的传递、识别、操作的目的。它作为物联网范畴内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兴起,rfid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从居民的身份证、超市管理,到金融、国防等领域。然而,随着rfid技术的快速兴起,rfid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其中最引发人们关注的是rfid技术的安全隐私保护问题,因为rfid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安全隐私问题不容小觑。
考虑到rfid标签固有的内部资源有限、能量有限和快速读取的要求,在设计基于加密方案的安全协议时,所采用的加密算法既要简单方便,又不能占用较多的系统存储资源,因此传统的加密算法不太适合于rfid标签中,必须寻求一种既简单又具有高安全性的加密算法。
混沌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规律控制的行为,表现为对初始值和系统参数的敏感性、白噪声的统计特性和混沌序列的遍历特性,其吸引子的维数,有十分复杂的分形结构,具有不可预测性,可用于随机密钥的计算。混沌信号的隐蔽性、不可预测性、高复杂度和易于实现等特性都特别适用于保密通信,因此可以考虑将混沌加密应用于rfid安全机制中。
本文主要研究了混沌加密技术在rfid系统应用中的安全隐私保护问题,所做的工作有:
(1)对国内外已有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种基于混沌加密算法的安全性较高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主要特点是,应用了基于混沌哈希的安全技术、隐私保护技术,提出了具有混沌特点的rfid动态密钥协议。对其安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ban逻辑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认证协议满足安全性的目标。
(2)为了强化基于混沌的rfid认证协议本身的安全性能,对混沌序列的周期性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总结了实验数据,提出了相关理论模型,对今后rfid认证协议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了强化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双混沌实验模型,对推进基于混沌加密技术的rfid的安全认证协议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更为具体的方法,并对构造的双混沌性能和安全性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加密算法具有大周期性、随机性良好、安全性高的特性。
(4)分析了现有的rfid身份认证中的隐私安全隐患,引入了零知识证明协议,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知识的身份动态认证机制,并进行了数据验证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混沌加密算法可应用于该零知识身份认证协议,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rfid技术最早在国外应用,harry stockman可以称为rfid技术发展的奠基人,他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为rfid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1],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开始投入了对rfid技术的研究[2]。
在80年代之前,由于rfid技术发展水平低,而且研发成本比较昂贵,导致它的应用范围较局限,大都应用于军事领域,而随着科技的发展,rfid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应用也越发广泛。就美国来说,美国政府一直把对rfid技术的发展应用作为重中之重的研究[3],us国防部规定,零五年以后国内的军用物资全部要贴上射频标签,美国fda也推荐2006年起在药品上使用射频标签,用以防止假药的流通。在政府大力推动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独特特色的射频识别体系,建立了rfid标准,在硬件和软件研发方面均走在行业前列。欧洲大部分国家对rfid应用的研究也比较早,比如nokia、philips、sap等在电子标签芯片上都研制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成品。中国在对rfid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在80年代后逐渐兴起,最典型的运用是我国居民二代身份证在身份认证方面对rfid技术的利用。目前,rfid技术主要应用在物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超市货物跟踪系统等领域中[3]。
rfid技术应用的普及性也让人们越发关注系统的安全隐私保护的问题,至今为止,已有相当多的安全策略被提出,有些专家提出了在物理层面上对其进行保护,比如auto-id组织设计的“杀死”标签机制,若是内嵌rfid标签的商品被售出,就启动该命令,这样就可以防止非法用户对物品的恶意跟踪,但一旦启动了该命令,标签便不能够再次利用,浪费了资源;利用静电屏蔽原理,把标签放置于一个封闭的金属容器中,阻挡外界信号的进入,但这也阻挡了合法读写器对其进行读写,实用性不强。考虑到物理方法所隐含的缺陷,专家学者们又提出了基于密码加密机制的通信协议,比如sarma、engels等人提出的hash-lock协议[9],weis等人提出的随机化hash-lock协议,henrici等提出的哈希id变化协议,薛佳楣等人设计的rfid反追踪安全机制等等,其他的关于加密机制的认证方案可查询文献。以上这些安全协议数量众多,但却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缺陷,不能满足rfid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要求[4]。
3 现有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分析
sarma等人于2003年设计提出了基于哈希函数的hash-lock认证机制,在起始状态,对每个标签生成一随机数key,得到metaid=hash(key),标签中存放自身id和相应的metaid ,利用metaid取代标签id 进行通信,防止了标识信息被非法窃取,后台数据库中存放相应的metaid,key,id。该协议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协议工作步骤如下:
(1) 标签reader向tag发query查询请求。
(2) tag收到请求后,把自身metaid 发送至reader。
(3) reader接收metaid,并将其发送至后台数据库。
(4) 后台将收到的metaid与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查找对比,若找到与metaid 相同的数据,则把与该数据相配套的(key,id)传送至reader;若不存在,则认证失败。
(5) reader将得到的key 数据传送至tag。
(6) tag把收到的key 进行哈希运算,对比h(key)与metaid 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发送自身id至reader,reader将其与步骤4中得到的id 对比,若相同,则双方认证完成;否则,tag不合法。
该认证机制将通信中的数据用哈希函数进行隐藏,由于哈希函数的单向性,该协议在保护数据隐私方面起到一定作用,而且整个通信过程只需要进行一次哈希运算,计算量也较小。但是,该协议也有较多的安全漏洞,步骤2中tag每次响应reader时都是固定的metaid,很难抵挡位置跟踪;步骤6中id以明文方式在无线信道中传送,易于被非法用户窃取,难以抵抗假冒和重传攻击;tag的id固定不变,很有可能被别人克隆。因此,hash-lock协议并不能满足系统安全性要求。
4 基于混沌加密的rfid认证方案
通过前述对射频识别技术面临的隐私问题分析,以及对攻击者常用的攻击手段的介绍,可以看出rfid技术存在的安全威胁不可忽视,亟需需求相应对策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我们对现有的几种rfid认证协议进行的分析、对比,看出这些协议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本文借鉴它们的思想,在哈希锁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
考虑到rfid标签固有的内部资源有限、能量有限和快速读取的要求,在设计基于加密方案的安全协议时,所采用的密码算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该是越简单越好。复杂度高的算法在计算时间和计算量上都比较耗费,不适合应用于低成本的电子标签中,因此很少采用公钥加密算法。现有的认证协议大都是基于哈希函数加密技术实现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假定标签是被动式标签,也即是无源标签,它的低成本使得它的存储容量非常小,只能存储少量的数据信息,而且它计算能力很低。所以,在初始化时,标签tag中只限于存储自己的唯一的标识符id经过运算后的哈希值h(id),本方案采用的是第三章构造的双混沌加密算法产生的哈希值。后台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的是与tag的id相对应的h(id’),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后台数据库被非法入侵者入侵后造成标签id泄露。协议流程图如下图2所示。
4.1 协议的描述
协议认证过程如下:
(1)rfid读写器生成一随机数rr,然后把rr和请求query一起发送给标签。
(2)标签接收读写器发送过来的rr,对rr进行hash运算,然后把加密后的结果进行异或h1=h(id)?h(rr),发送给读写器。
(3)读写器接收标签发送过来的h1数据后,将h1和rr发送至后台系统中。
(4)后台系统接收h1和rr后,运算得到如图示数据。随后在数据库中查找是否存在。若存在,则证明该标签是合法的,否则是不合法。
(5)后台数据库生成一随机数rd,然后把h2=h(id’)?h(rd)和rd一起发送到阅读器,阅读器接收数据后,再发送至标签。
(6)标签接收数据h2和rd后,首先进行验证,看是否存在id使得h(id)=h2?h(rd),若存在,则证明读写器合法,否则,则证明读写器不合法。至此,双方认证结束。
4.2对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1)隐私保护
在本方案中,标签与数据库中存放的都是经过hash运算后的128位的比特值,这样,标签在没有提供任何能够危及自己的信息的前提下即可完成读写器对自身合法性的认证。而且即使数据信息遭到泄露,攻击者得到的只是hash值,由hash的单向性不可能推导出id。
(2)有效抵挡位置跟踪
每次标签传送到h(id)?h(rr)动态变化,攻击者不能根据固定输出对标签进行跟踪。
(3)数据安全
本方案采用的是混沌hash,一般的hash算法,比如md5,sha-1等算法已被王小云等人成功破解,它们的安全性面临严重威胁,攻击者可以对其进行破解,而在混沌hash中,hash值和具体采用的混沌映射、迭代次数、参数、初始值等等都有很大关系,其序列轨迹极其复杂,对其进行破解比较困难。
(4)存在的隐患
目前该协议仍缺乏id动态刷新机制,存在不能抵挡标签复制的隐患。
5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hash的认证协议在计算量和存储空间上相比方案1有一定的优势,但它没有动态更新id的机制,在一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中,比如军事和金融领域内,会出现标签被复制的危险,而且标签内存储的是经过hash加密后的密文,由于hash函数的单向性,不能反向推出其标识,在一些要求认证合法后进行数据修改的应用中,比如一卡通系统,不能对其中的余额进行更新操作。因此在一些安全性要求不太高的环境,例如一些门禁系统中,就可以采取基于hash的认证方案,而对于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应用中,虽然在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上花了一些代价,但最主要的还是其在安全方面的优势,因为衡量一个好的安全认证协议不仅仅要看其在计算量和存储方面的优势,更主要的是能够有效抵挡各种攻击。本节在对传统的hash-lock认证协议的不足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改进,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两种安全性较高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主要特色是,应用了基于混沌哈希的安全技术、数据保护技术,提出了具有混沌特点的rfid动态密钥协议,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简要介绍了ban逻辑的概念,阐述了如何利用ban逻辑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证明,并给出了对改进协议安全性进行证明的过程,结果表明,协议满足安全性目标的要求。
既是秒消毒卫士又是小台灯 小米有品上新啦
华为mate10什么时候上市?华为mate10最新消息:华为mate10身负重担!救场华为P10还是狙击iPhone8?
EFM8 Universal Bee试用体验:对于simplicity studio的一点使用心得
颜值赶超荣耀8,出货量远超华为P10的荣耀9你不爱?
英飞凌推出智能卡40纳米时代安全芯片,完美应对市场挑战
基于混沌加密的RFID认证协议是怎样的
构建以软件为中心的下一代自动化测试系统
如何利用物联网来进行城市精细化管理
980遥遥无期?华为这四款麒麟970处理器的旗舰手机目前最值得推荐
三维传感系统供应商“驭光科技”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
modbus 如何读取浮点数
什么是电池材料隔膜剂?
搭建做交易所平台开发币币OTC系统软件公司
Box 模块的使用方法
如何启动本机docker服务
做技术,切不可沉湎于技术~
CRM客户关系管理分析模型——RFM模型
亚马逊AWS业务成长最快,下一步转投人工智能
笔记本电脑排行榜:戴尔成就5000轻薄性能商务本 性能强劲助你征战职场
千人峰会、精英对话,2021 ITES深圳工业展蓄势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