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的发展方向

现场总线发展历程 1984年美国inter公司提出一种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位总线(bitbus),它主要是将低速的面向过程的输入输出通道与高速的计算机总线多(multibus)分离,形成了现场总线的最初概念。80年代中期,美国rosemount 公司开发了一种可寻址的远程传感器(hart)通信协议。采用在4~20毫安模拟量叠加了一种频率信号,用双绞线实现数字信号传输。hart协议已是现场总线的雏形。
1985年由honeywell和bailey等大公司发起,成立了world fip制定了fip协议。
1987年,以siemens,rosemount,横河等几家著名公司为首也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互操作系统协议(isp)并制定了profibus协议。后来美国仪器仪表学会也制定了现场总线标准iec/isa sp50。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逐渐形成了两个针锋相对的互相竞争的现场总线集团:一个是以siemens、rosemount,横河为首的isp集团;另一个是由honeywell、bailey等公司牵头的worldfip集团。
1994年,两大集团宣布合并,融合成现场总线基金会(fieldbus foundation)简称ff。对于现场总线的技术发展和制定标准,基金委员会取得以下共识:共同制定遵循iec/isa sp50协议标准;商定现场总线技术发展阶段。
现场总线现状 由于各个国家各个公司的利益之争,虽然早在1984年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协会(iec/isa)就着手开始制定现场总线的标准,至今统一的标准仍未完成。很多公司也推出其各自的现场总线技术,但彼此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还难以统一。
现场总线的发展方向 1、网络结构趋向简单化
早期的map模型由7层组成,现在rockwe11公司提出了3层结构自动化,fisher rosemount公司提出了2层自动化,还有的公司甚至提出1层结构,由以太网一通到底。目前比较达成共识的是3层设备、2层网络的3+2结构。3层设备是位于底层的现场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以及各种分布式i/o设备等,位于中间的控制设备,如plc、工业在制计算机、专用控制器等;位于上层的是操作设备,如操作站、工程师站、数据服务器、-般工作站等;2层网络是现场设备与控制设备之间的控制网,以及控制设备与操作设备之间的管理网。
2、大量采用成熟、开放和通用的技术
在管理网的通信协议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最流行的tcp/ip协议加以太网,操作设备一般采用工业pc甚至普通pc,控制设备一般采用标准的plc或者是工业控制计算机等,而控制网络就是各种现场总线的应用领域。
由此可见,新型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控制系统(如dcs、plc)之间并不是完全取而代之的关系,而是继承、融合、提高的关系。

安徽发布多项集成电路产业减税政策
华为完成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 刷新业界纪录
半导体IP如何成为无人驾驶价值的核心?
罗永浩下个创业项目将是元宇宙
鼠标接口的发展
现场总线的发展方向
Ecotones Duet睡眠声音机器选用欧胜DAC和放大器
PCB布局有什么巧妙的技巧吗
平板电脑越趋高端化 怎样的平板电脑才叫好用?盘点平板电脑的痛点
MACsec-先进的车载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运营商联合推出5G消息业务_看三大运营商如何布局
明星机器人企业深陷倒闭潮 市场到底怎么了
基于硅和钙钛矿的串联太阳能电池技术将是下一代最有前途的光伏产品
锐科激光加大高端制造研发投入 推出多款高端细分领域的专用激光器
一位软件工程师的面试经历和感受
应用在遥控器触摸按键中的电容式触摸芯片
微美全息推出头戴式AR观影设备,你的巨幕IMAX影院
TL494组成的逆变器电路解析
欧司朗注资加拿大Motorleaf 再发力植物照明
屏幕指纹触控技术它有什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