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怎么测量三极管管型、管脚和性能?

众所周知,三极管具有基极、集电极、发射极三极,另外还有npn型还有pnp型,那么如何用最快的方法进行三极管测量来确认三极管的管脚和管型。另外,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是否可以通过三极管测量进行判断?接下来本网整理了老司机们到底如何进行三极管测量,原来三极管测量“此中有深意”:
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极管到底有啥管型和管脚
半导体三极管也称为晶体三极管,可以说它是电子电路中最重要的器件。它最主要的功能是电流放大和开关作用。三极管顾名思义具有三个电极。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构成的,而三极管由两个pn结构成,共用的一个电极成为三极管的基极(用字母b表示)。其他的两个电极成为集电极(用字母c表示)和发射极(用字母e表示)。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一种是npn型的三极管,另一种是pnp型的三极管。三极管的种类很多,并且不同型号各有不同的用途。三极管大都是塑料封装或金属封装,常见三极管的外观,有一个箭头的电极是发射极,箭头朝外的是npn型三极管,而箭头朝内的是pnp型。实际上箭头所指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电子制作中常用的三极管有90××系列,包括低频小功率硅管9013(npn)、9012(pnp),低噪声管9014(npn),高频小功率管9018(npn)等。它们的型号一般都标在塑壳上,而样子都一样,都是to-92标准封装。在老式的电子产品中还能见到3dg6(低频小功率硅管)、3ax31(低频小功率锗管)等,它们的型号也都印在金属的外壳上。我国生产的晶体管有一套命名规则,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和电子爱好者应该了解三极管符号的含义。符号的第一部分“3”表示三极管。符号的第二部分表示器件的材料和结构:a——pnp型锗材料;b——npn型锗材料;c——pnp型硅材料;d——npn型硅材料。符号的第三部分表示功能:u——光电管;k——开关管;x——低频小功率管;g——高频小功率管;d——低频大功率管;a——高频大功率管。另外,3dj型为场效应管,bt打头的表示半导体特殊元件。
三极管电极和管型的基础判别方法
(1) 目测法
① 管型的判别
一般,管型是npn还是pnp应从管壳上标注的型号来辨别。依照部颁标准,三极管型号的第二位(字母),a、c表示pnp管,b、d表示npn管,例如:
3ax 为pnp型低频小功率管 3bx 为npn型低频小功率管
3cg 为pnp型高频小功率管 3dg 为npn型高频小功率管
3ad 为pnp型低频大功率管 3dd 为npn型低频大功率管
3ca 为pnp型高频大功率管 3da 为npn型高频大功率管
此外有国际流行的9011 ~ 9018系列高频小功率管,除9012和9015为pnp管外,其余均为npn型管。
② 管极的判别
常用中小功率三极管有金属圆壳和塑料封装(半柱型)等外型,图t305介绍了三种典型的外形和管极排列方式。
(2) 用万用表电阻档判别
三极管内部有两个pn结,可用万用表电阻档分辨e、b、c三个极。在型号标注模糊的情况下,也可用此法判别管型。
① 基极的判别
判别管极时应首先确认基极。对于npn管,用黑表笔接假定的基极,用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极,若测得电阻都小,约为几百欧~几千欧;而将黑、红两表笔对调,测得电阻均较大,在几百千欧以上,此时黑表笔接的就是基极。pnp管,情况正相反,测量时两个pn结都正偏的情况下,红表笔接基极。实际上,小功率管的基极一般排列在三个管脚的中间,可用上述方法,分别将黑、红表笔接基极,既可测定三极管的两个pn结是否完好(与二极管pn结的测量方法一样),又可确认管型。
② 集电极和发射极的判别
确定基极后,假设余下管脚之一为集电极c,另一为发射极e,用手指分别捏住c极与b极(即用手指代替基极电阻rb)。同时,将万用表两表笔分别与c、e接触,若被测管为npn,则用黑表笔接触c极、用红表笔接e极(pnp管相反),观察指针偏转角度;然后再设另一管脚为c极,重复以上过程,比较两次测量指针的偏转角度,大的一次表明ic大,管子处于放大状态,相应假设的c、e极正确。
三极管的管型和管脚究极判断大法:四句口诀
关于三极管的管型和管脚江湖一直传言着这样的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下面是其详细讲解部分。
一、三颠倒,找基极
大家知道,贴片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贴片三极管。
测试贴片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对于指针式万用电表有,其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贴片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
二、pn结,定管型
找出贴片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贴片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
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对于npn型贴片三极管,由npn型贴片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流向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贴片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2)对于pnp型的贴片三极管,道理也类似于npn型,其电流流向一定是:黑表笔→e极→b极→c极→红表笔,其电流流向也与贴片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
四、测不出,动嘴巴
若在“顺箭头,偏转大”的测量过程中,若由于颠倒前后的两次测量指针偏转均太小难以区分时,就要“动嘴巴”了。具体方法是:在“顺箭头,偏转大”的两次测量中,用两只手分别捏住两表笔与管脚的结合部,用嘴巴含住(或用舌头抵住)基电极b,仍用“顺箭头,偏转大”的判别方法即可区分开集电极c与发射极e。其中人体起到直流偏置电阻的作用,目的是使效果更加明显。
利用三极管测量判断三极管性能
1、已知型号和管脚排列的三极管,可按下述方法来判断其性能好坏
(1)测量极间电阻。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按照红、黑表笔的六种不同接法进行测试。其中,发射结和集电结的正向电阻值比较低,其他四种接法测得的电阻值都很高,约为几百千欧至无穷大。但不管是低阻还是高阻,硅材料三极管的极间电阻要比锗材料三极管的极间电阻大得多。
(2)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ceo的数值近似等于管子的倍数β和集电结的反向电流icbo的乘积。icbo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长很快,icbo的增加必然造成iceo的增大。而iceo的增大将直接影响管子工作的稳定性,所以在使用中应尽量选用iceo小的管子。通过用万用表电阻直接测量三极管e-c极之间的电阻方法,可间接估计iceo的大小,具体方法如下:万用表电阻的量程一般选用r×100或r×1k挡,对于pnp管,黑表管接e极,红表笔接c极,对于npn型三极管,黑表笔接c极,红表笔接e极。要求测得的电阻越大越好。e-c间的阻值越大,说明管子的iceo越小;反之,所测阻值越小,说明被测管的iceo越大。一般说来,中、小功率硅管、锗材料低频管,其阻值应分别在几百千欧、几十千欧及十几千欧以上,如果阻值很小或测试时万用表指针来回晃动,则表明iceo很大,管子的性能不稳定。
(3)测量放大能力(β)。目前有些型号的万用表具有测量三极管hfe的刻度线及其测试插座,可以很方便地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先将万用表功能开关拨至?挡,量程开关拨到adj位置,把红、黑表笔短接,调整调零旋钮,使万用表指针指示为零,然后将量程开关拨到hfe位置,并使两短接的表笔分开,把被测三极管插入测试插座,即可从hfe刻度线上读出管子的放大倍数。另外:有此型号的中、小功率三极管,生产厂家直接在其管壳顶部标示出不同色点来表明管子的放大倍数β值,其颜色和β值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但要注意,各厂家所用色标并不一定完全相同。
2、检测判别电极
(1)判定基极。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三极管为pnp型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2)判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pnp为例)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红表笔基极b,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在阻值小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3、判别高频管与低频管 高频管的截止频率大于3mhz,而低频管的截止频率则小于3mhz,一般情况下,二者是不能互换的。
4、在路电压检测判断法
(1)在实际应用中、小功率三极管多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由于元件的安装密度大,拆卸比较麻烦,所以在检测时常常通过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被测三极管各引脚的电压值,来推断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而判断其好坏。
(2)大功率晶体三极管的检测 利用万用表检测中、小功率三极管的极性、管型及性能的各种方法,对检测大功率三极管来说基本上适用。但是,由于大功率三极管的工作电流比较大,因而其pn结的面积也较大。pn结较大,其反向饱和电流也必然增大。所以,若像测量中、小功率三极管极间电阻那样,使用万用表的r×1k挡测量,必然测得的电阻值很小,好像极间短路一样,所以通常使用r×10或r×1挡检测大功率三极管。
(3)普通达林顿管的检测 用万用表对普通达林顿管的检测包括识别电极、区分pnp和npn类型、估测放大能力等项内容。因为达林顿管的e-b极之间包含多个发射结,所以应该使用万用表能提供较高电压的r×10k挡进行测量。
(4)大功率达林顿管的检测 检测大功率达林顿管的方法与检测普通达林顿管基本相同。但由于大功率达林顿管内部设置了v3、r1、r2等保护和泄放漏电流元件,所以在检测量应将这些元件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加以区分,以免造成误判。具体可按下述几个步骤进行:用万用表r×10k挡测量b、c之间pn结电阻值,应明显测出具有单向导电性能。正、反向电阻值应有较大差异。在大功率达林顿管b-e之间有两个pn结,并且接有电阻r1和r2。用万用表电阻挡检测时,当正向测量时,测到的阻值是b-e结正向电阻与r1、r2阻值并联的结果;当反向测量时,发射结截止,测出的则是(r1+r2)电阻之和,大约为几百欧,且阻值固定,不随电阻挡位的变换而改变。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功率达林顿管在r1、r2、上还并有二极管,此时所测得的则不是(r1+r2)之和,而是(r1+r2)与两只二极管正向电阻之和的并联电阻值。
5、带阻尼行输出三极管的检测
将万用表置于r×1挡,通过单独测量带阻尼行输出三极管各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即可判断其是否正常。具体测试原理,方法及步骤如下:将红表笔接e,黑表笔接b,此时相当于测量大功率管b-e结的等效二极管与保护电阻r并联后的阻值,由于等效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较小,而保护电阻r的阻值一般也仅有20~50,所以,二者并联后的阻值也较小;反之,将表笔对调,即红表笔接b,黑表笔接e,则测得的是大功率管b-e结等效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值与保护电阻r的并联阻值,由于等效二极管反向电阻值较大,所以,此时测得的阻值即是保护电阻r的值,此值仍然较小。将红表笔接c,黑表笔接b,此时相当于测量管内大功率管b-c结等效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一般测得的阻值也较小;将红、黑表笔对调,即将红表笔接b,黑表笔接c,则相当于测量管内大功率管b-c结等效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测得的阻值通常为无穷大。将红表笔接e,黑表笔接c,相当于测量管内阻尼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测得的阻值一般都较大,约300~∞;将红、黑表笔对调,即红表笔接c,黑表笔接e,则相当于测量管内阻尼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测得的阻值一般都较小,约几至几十。


74ls47连接数码管设计电路(74ls47引脚图功能_真值表及应用电路)
智能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云对机器和设备进行监控?
V2X被推崇多年,为何至今还犹抱琵琶半遮面?本文讲明白了~
少林寺也进入5G时代了吗
IC设计产业紧贴创新应用
老司机怎么测量三极管管型、管脚和性能?
加快AI应用脚步 Arm新款Mali处理器齐发
PCB 板到了终结之时吗
光学系统双胶合透镜的替代设计方法
双路数字多相控制器MP2965GQK介绍
EMC传导发射的试行计算方法介绍
AMD即将为移动平台推出两款新卡,采用7nm制造工艺
多项全能!移动安卓布控球Y3到底有何不一样?
激光雷达与相机的融合 分辨率达300线以上
国产一体成型电感取代国外品牌
iphone13预售价格多少
力特推出新型电子保险丝保护集成电路LS05006VPQ33
Samtec助力EVSE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
Diodes直流-直流降压转换器利用轻载算法提升效率
FP-CLD-AZURE1软件包专为云服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