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AR眼镜的复兴之路

如何讲好中国的「ar故事」?他们聊了聊方向。
巨鲸从体育馆中间一跃而起,激起滔天浪花。
2015年,硅谷初创企业magic leap用一段特效视频开启超40亿美元的融资神话,用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颠覆体验和想象。而就在这段视频发布不久之前,facebook也刚以20亿美元收购了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vr。
虽然2015被认为是扩展现实技术(vr/ar)的爆发元年,但转折也到来得非常迅速。三年后,magic leap用令人失望的产品体验和不达预期的销量宣告了行业的第一次泡沫破裂。
过去vr与ar被认为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行业,听了很多故事却鲜有革命性产品出现。但今年一切都变得不同了,现实扩展技术似乎再次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meta的头显设备quest 2售出了超1,000万台,今年还将推出技术更成熟的cambria;而微软的高端hololens 2的售价与销量也将再上一个台阶;苹果的下一代头显、google的iris、字节跳动旗下的pico以及索尼和snap都在向市场发出更加强烈的乐观信号。
目前出售的头显设备中大约90%为vr产品,同时也伴随着巨头们的重兵把守。而ar这个小众的市场正越来越成为创业公司的机会。与已经高歌猛进一段时间的vr产品相比,ar在中国似乎也开始重拾热度。今年以来, nreal、rokid等消费级ar眼镜厂商都陆续收获高额融资。近日,罗永浩创立的细红线科技 (thin red line) 也宣布拿下约5,000万美元的天使轮。此外,高通前不久也推出了ar眼镜专属的芯片。
中国的ar公司似乎表现出了比美国更高的活跃度,但他们是否还会像上一代公司magic leap那样草草收场,我们还很难判断。
01迎来爆发的消费级ar眼镜 消费级ar眼镜在中国市场销量正呈大幅上升的态势。易观分析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国内消费级ar眼镜销量已达数万台,nreal、雷鸟创新、rokid、小米米家、inmo分列销量前五。从市场份额来看,nreal以34.5%的市场份额占据首位;雷鸟创新和rokid以28.6%和24.4%的占比分列二、三位。
排名首位的nreal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徐驰曾任职于magic leap和英伟达,公司背后投资机构包括红杉中国、高瓴创投、顺为资本、阿里巴巴、蔚来资本等。
此前,nreal已布局海外市场,今年8月,nreal正式回归中国市场,旋即成为国内ar眼镜赛道的大热门。
nreal创始人徐驰信心十足地告诉福布斯中国,除了国内市场,nreal目前已在日本和北美的ar眼镜市场上都已经占据第一的位置,预计今年销量将会超过微软hololens。
“其实,如果有一天我们回头看现在的话,2022年可能就是消费级ar的元年,也是我们这样一家中国公司第一次真正将ar眼镜带入人们的视野中。”他说道。
对于近期的ar行业融资小高潮,顺为资本副总裁冯铮认为它的到来并不突然,因为行业本身就一直很热。对此,他列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顺为资本副总裁 冯铮
首先,基于元宇宙的愿景,因为元宇宙本质上就是通过虚拟技术赋能的一个更高效的世界,vr/ar两大硬件设备是元宇宙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入并体验这一虚拟世界的重要入口;
其次,近期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动元宇宙行业的发展。从数字经济的角度来看,希望借助虚拟技术创造社会价值,赋能物理世界。ar的本质是物理世界的基础上叠加信息,让线下生活更高效、更方便,所以在政府的推动下,未来ar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消费级ar眼镜价格的下降,已经成为普通用户买得起并能够体验到的革命性产品,让用户真正感受到全新的交互体验。
对此,君盛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李昊有不同的看法:
君盛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 李昊
ar领域的融资高潮其实在去年,原因在于:
1. 当时全球资金链充裕且放水;
2. vr(虚拟现实)发展速度的加快带动了ar,因为两者同属一个大类范畴;
3. meta(原facebook)全面转型元宇宙,给创业市场、投融资市场和消费市场都带来一波关注度。
反而,今年ar赛道开始趋冷,热度相对下降。原因可能是:
1. 各银行开始加息缩表,带动资金面收紧;
2. 二级市场概念股明显回调;
3. 中国整个投融资市场遇冷,所以今明两年ar赛道的投融资会相对理性,为下一波快速地发展蓄力。
联想创投合伙人王光熙也持相近的观点:
联想创投合伙人 王光熙
其实从前年开始ar赛道就迎来了融资高潮,去年达到了高峰,不少初创企业都获得了融资。到了今年当然会有些收缩,可能明年还将延续这一趋势。
02ar眼镜的「中国故事」 回顾创业之初,徐驰感慨道:“10至15年前,海外普遍认为中国公司只会跟随,或者只能做一些高性价比的产品,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早已不再局限于跟随,而是以做最好的产品为目标,一步一步将固有思维扭转过来。”
同时,ar设备被认为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计算终端,甚至成为与iphone一样划时代的产品。“我自身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所以想参与到定义下一代计算终端中,也希望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此外,中国更靠近供应链,也有着更多的市场机会。我觉得这件事太值得去做了,所以决定回国创业。”徐驰介绍道。
nreal air ar眼镜,图源:nreal
谈到关注ar赛道的契机时,王光熙说,联想创投是联想集团的cvc(企业风险投资),早在2012年就开始关注并涉足相关业务。一方面,当时联想就与谷歌、微软等海外巨头合作,例如代理谷歌眼镜等产品。另一方面,联想自身就有终端品牌以及相关ar产品。2016年,联想创投成立后,就开始布局ar产业链。
君盛投资从2018年开始关注ar赛道,李昊分析道,当时正遇vr/ar行业的融资低潮,但在全球范围内,头部企业对ar技术的储备在加速,而且产业链成熟度有进入拐点的迹象。以此为节点,君盛投资先后投资了多家初创企业,包括亮风台、珑璟光电、影目科技、诠视科技等,如今均已成为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国内ar眼镜产业链的发展迅猛,国产化程度日益提升,其中ar光学等领域,技术能力已经能够与国外厂商并驾齐驱。其中,光学模组也是ar眼镜的核心部件之一,决定了最终的成像效果和用户体验。从设备的成本占比来看,光学模组占比超过40%,已经超越处理器等其他零部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耐德佳创立于2015年,是一家国内ar/vr光学模组行业头部供应商和产学研技术转化公司。目前,耐德佳已实现自由曲面、birdbath、光波导等ar技术全系布局,拥有从复杂曲面面型设计、智能制造、光学模组检测等多项核心技术积累,其自由曲面ar光学模组系列产品已应用在高通、联想、米家等消费级ar眼镜上,技术水平堪比蔡司、爱普生等国际巨头。
耐德佳创始人兼ceo程德文教授告诉福布斯中国,创业是自己的夙愿,随着谷歌眼镜发布、facebook收购oculus等重要事件的发生,耐德佳当时认为产业化的时间点到了,希望将实验室里的技术进行产业化应用开发,推动ar头戴显示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之所以选择ar赛道,是因为团队认为ar比vr的难度更大、门槛更高、想象和市场空间更广,更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壁垒。
耐德佳创始人兼ceo 程德文教授
虽然ar眼镜的技术路线还未确定,存在不确定性,但我们也看到了ar赛道的确定性,即显示效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毕竟其作为元宇宙的入口,需要更好的体验。
同时,ar眼镜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越来越轻薄、功耗越来越低、功能越来越强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将逐步实现一个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最终朝着下一代计算平台进化。所以,耐佳德团队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快速开展技术和工艺迭代,不断提升产品量产综合交付能力,助力产业真正迎来爆发。
vr头显头部企业pico的总裁周宏伟也表达了对ar的关注。
pico总裁 周宏伟
相比于vr,ar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周期,不管是产品形态,光学技术,还是续航能力,都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目前ar产业链当中的公司,有的在做交互方案,空间识别,包括科技巨头在陆续做ar相应的系统开发,这说明整个行业发展趋势还不错。
03从体验出发,迈出第一步 对于magic leap面临一些风波为例,作为前员工的徐驰有自己的看法。
nreal创始人 徐驰
其实,当初magic leap的那一拨人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今天,他们仍然在这个赛道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其中不少已经加入苹果、微软和meta等巨头。也就是说,magic leap花重金培养了这一波行业人才,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我也认同magic leap离消费者有点远的观点,归根到底,现在行业拼的就是终端的体验是否成熟。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能否买到足够成熟且价格合理的终端产品。 
徐驰从nreal在韩国发布的第一代产品中吸取经验,在第二代产品中去掉了多余的功能,强调“口袋巨幕”这一概念,即随身的智能投屏,并聚焦于这一刚需场景。他进一步解释道,在ipad刚推出的时候,同样是从适配所有iphone应用出发,将屏幕“放大”,成为一个“大号iphone”。
他说,这本身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智能投屏其实就是从智能手机延伸过来的一个场景。只要先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待用户体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内容一定会来,然后就会进入一个螺旋上升的互相促进的过程。
“nreal一路走来,我们始终有个追求就是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小步快跑去做创新和迭代。”他说道。 
冯铮认为,无论是ar还是vr,观影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从短期来看,它们为用户增加了一个全新的交互体验方式,例如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观看影片。毕竟这对于ar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开始,也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因为以往ar只能存在于消费者的想象中。但从长远来看,这显然不是最终的应用场景。
周宏伟对用户体验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也对ar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pico总裁 周宏伟
首先,要坚持长期主义和用户体验优先。不管是vr还是ar,相关技术都需要进行长线迭代,因此在产品打造的过程中,一定要从用户的实际需求与体验出发,进行技术的长线布局与投入;
其次,要兼顾硬件和生态的同步发展,并制定清晰的阶段目标。无论是vr还是ar,都需要硬件和生态的配合发展,才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从而不断吸引新用户的加入,推动行业的正向迭代。
同时,ar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周期,也需要把每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制定得更加清晰。通过过往的能力和技术的积累,持续地对ar领域进行投入,并且坚定地去执行,等技术、产品、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的爆发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04下一个计算终端  “终端的变迁,将我们从pc主导的互联网时代进入智能手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认为,下一个将是空间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一个3d的空间。”徐驰如此描述,未来,我们身处的真实世界将与3d虚拟世界无缝融合。通过拨动一个简单的按钮,就能实现自由切换,而ar眼镜就是其中的关键。
未来,这样一个虚实融合世界势必需要终端来呈现,任何长方形的屏幕都难以成为3d显示交互平台,所以ar眼镜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计算终端。
对于ar眼镜何时走向普及的问题,徐驰认为:“如今这一设想已经到了拐角,并不会遥远。正如iphone的出现,颠覆了整个行业并成为划时代的产品一样,ar领域还缺少一个乔布斯一样的人物,通过一款现象级的产品,以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实现商业化落地。”
对于同样的问题,李昊认为:
君盛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 李昊
首先,需要杀手级的应用,目前的应用还不够“刚”(需),还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使用习惯;
其次,产业链成熟度尚待完善,使其更具可佩戴性,功能更完善、更轻、续航更好以及完善的量产能力;
再者,价格的持续下降,目前ar终端仍是智能手机的配件,既然作为配件,就需要更低的价格。
长期来看,ar眼镜是有可能成为独立计算平台的,但达到每年几十万台的销量,可能还需要3年甚至更长时间。最后,缺少巨头入局,诸如苹果、华为等均没有推出真正的ar产品,仍然以vr和mr为主,所以距离c端大规模普及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比vr,ar设备要慢一个周期,vr本质上与智能手机有点类似,它与ar在交互部分的硬件有很大的差异。”冯铮认为,目前ar还有两大难点需要解决。
顺为资本副总裁 冯铮
首先是光学器件,目前有多种技术路线,最终哪个方案脱颖而出仍没有定论;
其次是信息的叠加,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叠加虚拟信息,额外增加了通过人工智能对线下场景的感知理解和建模的难度。所以,ar设备的普及还需要几年时间。
程德文从显示效果的角度阐述ar未来的发展,他认为,目前,自由曲面、bb (birdbath) 等显示技术的本身效果已经相当不错,但都仍有进一步改进的可能,大概有2、3年时间基本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但不能说就此达到终点了,任何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和优化。
谈到ar将成为下一个计算终端的话题,李昊表达了他的看法:
君盛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 李昊
任何一个新的计算终端其实都与产业链成熟的节奏同步,首先是硬件供应商的成熟,随后是老平台的应用厂商将应用移植到新平台上,慢慢形成用户的认知和需求,然后销售量快速起来,再促进产业链的成熟与价格的下降,从而慢慢孕育独立属于新的终端交互方式的应用与内容公司。
典型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机的第一批应用都是从pc上移植而来,包括邮件、地图、浏览器等功能。后面基于手机端这些功能被大众接受,终端就开始爆发,然后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就层出不穷了。
尽管遭遇资本寒冬,但今年国内消费级ar眼镜市场依旧迎来了一波爆发。这不止是终端厂商异军突起,更预示了整个产业链正迈向成熟。虽然目前ar产业距离真正的规模化和商业化仍然有一段距离,但其从元宇宙的大趋势和多方观点来看,都预示着ar将是一个确定性的赛道。
如今,硅谷投资者们仍对magic leap的惨痛教训心有余悸。同时,全球消费电子持续下行。另有传闻称,苹果首款ar眼镜可能在明年3月量产。种种迹象对于中国ar产业链,尤其是消费级ar眼镜领域将是历史挑战和机遇并存。
毕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机器视觉项目案例
松下ALPHA阿尔法洗衣机打破原有外观设计理念 打造高端品质生活
JK触发器原理是什么?
高通骁龙888更多基准跑分曝光:和A14 Bionic仍有差距
关于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模式简易分析
消费级AR眼镜的复兴之路
如何使用Vulkan Graphics API
无线关键技术突破 华为发布带内全双工(BWP-FD)技术验证
看图解析 小米二代手机功能揭秘
台积电统治7nm、冲击5nm:三星杀价20%也没用
蓝牙究竟比WiFi厉害在哪里,看完本文你就知道了
时序分析的设计约束SDC怎么写呢?
瑞为以人脸识别为出发点 未来将带来更多智能化行业应用
AR行业重要切入口解读及四大AR明星公司
nuScenes数据集引发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信息共享文化
5G时代,IPTV平台如何顺势而为?5G大屏时代,如何开启智慧全场景?
物联网连接选项如何做出合适的选择
非处方眼镜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和符号,而这可能会促使智能眼镜的普及
变频电源在异步电机叠频法温升试验中的应用
水质监测类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