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蜂窝通信从 1G 向 5G 演进,并可以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

卫星互联网在国内也搭上了政策的顺风车,加上马斯克的天才形象和 starlink 计划给人颠覆性的感觉,使其成为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有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甚至打出“starlink 将颠覆 5g”的观点。不可否认,starlink 带来了很多创新的做法,但颠覆 5g 还只是一个臆想。
继上周载人发射成功后,6 月 3 日,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将 60 颗卫星成功带入地球轨道,这是 spacex 发射的第八批星链(starlink)卫星。截止目前,马斯克的 starlink 在轨运行的卫星总数已达到 482 颗。当然,按照马斯克的计划,整个 starlink 需要发射 4.2 万颗近地轨道卫星,目前仅进行不足 2%的进度。
今年 4 月,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卫星互联网也纳入了新基建的范围。在上月结束的“两会”上,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推动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建议》。
卫星互联网在国内也搭上了政策的顺风车,加上马斯克的天才形象和 starlink 计划给人颠覆性的感觉,使其成为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有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甚至打出“starlink 将颠覆 5g”的观点。不可否认,starlink 带来了很多创新的做法,但颠覆 5g 还只是一个臆想。
卫星互联网已经“今非昔比”,有其广阔天地
提起卫星互联网,大家第一印象就是 20 多年前摩托罗拉推出的宏大“铱星计划”和其暗淡收场的故事。然后就是近年来多个卫星互联网公司前赴后继的现象,尤其是进入 2020 年,全球最大的卫星服务商 intelsat 和明星卫星互联网公司 oneweb 相继因巨额债务申请破产,然而依然不能阻挡人们在卫星互联网方面探索的热情,starlink 就是其中最为积极的探索者之一。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卫星互联网已经“今非昔比”,多个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给予这些创新者更好的条件。
(1)卫星互联网“基建”的成本大大降低:经过十多年技术迭代,商业卫星的研发费用大大减低,而发射成本也显著降低,这方面 starlink 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 spacex 实现了可回收火箭技术,可以实现一箭多星发射。近日,媒体报道 spacex 采用了很多工业级器件替代宇航级器件,从而大大降低相应成本。成本的大幅下降,给卫星互联网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
(2)卫星互联网性能大大提升:正如移动蜂窝通信从 1g 向 5g 演进类似,卫星星座也开始了升级换代,其性能大大提升,从而扩大其服务范围。比如,以前仅能提供短报文服务,现在能够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提供空中 wifi 接入、提供物联网接入等。
(3)卫星互联网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越来越明显,形成大量的应用场景,尤其是物联网的需求,很多行业产生无处不在、随时随地接入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很多地面通信无法满足的场所,卫星通信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同时也扩大了卫星通信运营商和服务商的商业范畴,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因此,基于以上进展,卫星互联网已不再是 20 年前高成本、低收益的领域,而是形成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当然,卫星互联网尤其特殊的功能和场景,不能将其和 5g 的功能和场景混为一谈。
然而,starlink 替代 5g 依然是一个“白日梦”
包括 starlink 在内的卫星互联网已经在为全球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包括很多行业用户的应急通信、物联网等应用和少量个人用户偏远地区的通信服务。从多个角度仔细分析卫星互联网和它们的应用,明显可以看出一些自媒体宣扬的“starlink 颠覆 5g”并没有事实依据。
(1)从技术角度看基础设施部署
此前,卫星互联网话题专访过中国信科副总经理陈山枝,陈山枝明确指出:
“所有通信系统容量上限都受制于香农公式:c=wlog2(1+s/n),与采用的频率带宽及通信信道的信噪比有关。由于卫星与地面终端的通信距离、所受的噪声和干扰都大于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结果是卫星通信的频谱效率远低于同期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科学,不是马斯克的商业奇才能够颠覆的。”
根据陈山枝的测算,目前 starlink 低轨卫星平均频谱效率约在 2.5bit/s/hz,只达到 3g 水平;而目前 5g 是平均频谱效率 10 bit/s/hz 以上,约 4 倍以上。若 starlink 要颠覆 5g,实现与 5g 相当的系统容量,至少要提供相当于 5g 基站数量的卫星。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止 2019 年底,国内 4g 基站已超过 500 万。未来 5g 要实现 4g 的覆盖,其基站数量可能是 4g 的 2 倍以上,即有可能超过 1000 万。以此计算,starlink 要颠覆 5g,至少需要发射 1000 万颗卫星,而马斯克计划的 4.2 万颗卫星是远远不够的。
马斯克 4.2 万颗卫星已经让世人非常震撼了,发射 1000 万颗以上的卫星,不论是从成本上,还是从低轨容量上看,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2)用户和成本收益角度看服务范围
首先是卫星互联网服务群体
从 starlink 的官网可以看到,其愿景是“为那些接入不可靠、昂贵或无法接入的区域提供高速宽带接入”。所以,从这一愿景中我们就能明显看出其服务的目标对象只是少数用户,而不是像 5g 那样面向所有行业和所有个人、家庭。
“接入不可靠、昂贵或无法接入的区域”范围也非常广阔,毕竟包括 5g 在内的移动通信主要覆盖的还是人口密集的区域,而这些区域占据全球陆地的面积 20%左右,还有广阔的森林、沙漠、高山、滩涂以及更为广阔的海洋都没有有效的通信手段,这些就是卫星互联网的用武之地,为应急通信、森林防火、船只航行、环境监控、电力巡检等行业应用形成较好的基础设施,甚至包括一些偏远地区 5g 接入网的回传。
其次是卫星互联网的收益来源
根据 starlink 计划披露的信息,一些媒体测算过其背后的商业利益,如果一切按照 spacex 计划,starlink 到 2025 年的用户将超过 4000 万,当年收入会达到 300 亿美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一用户年均收入是 750 美元,约合人民币超过 5200 元,这还是 2025 年的户均费用。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与蜂窝通信相比,以中国移动公开的数据为例,2019 年中国移动 4g 用户 arpu 值为 56.4 元,则每用户年均收入为 677 元,而 5g 的 arpu 值仅比 4g 高 6.5%,到 2025 年 5g 每用户年均收入与目前不会有太大差距。以 5g 单用户年均 600 多元与 starlink 单用户年均 5200 元成本相比,starlink 能够颠覆 5g 吗?
从这个角度看,starlink 的用户并不会和 5g 普通用户有太多重合,而更多是一些支付能力较强的用户。根据自媒体“量子位”的报道,starlink 计划获得美国军方的订单,可以看得出 starlink 未来所服务的并非普通移动通信用户。
那些鼓吹“starlink 颠覆 5g”群体,你们愿意为每年 750 美元的通信费买单吗?
卫星互联网与 5g 的争夺焦点:频谱资源
马斯克一向针对 5g 很少发表看法,然而今年 2 月,马斯克曾发布推特,抱怨 5g 在频谱获取上非常贪婪,可以看出背后是对频谱资源在卫星和蜂窝网络之间分配的不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 starlink 进展并非一帆风顺。
卫星互联网与蜂窝网络一个典型的区别在于,卫星基础设施建成后,可以为全球提供服务,而蜂窝网络只是在本地提供服务。理论上来说,蜂窝网络只要符合本地频谱划分和管理制度即可,而卫星互联网必须符合全球统一的频谱划分规则。因此,频谱资源对于卫星互联网更为珍贵。
大部分卫星采用的是 ku、ka、v 等波段,即 12ghz-75ghz 频段,也有一部分使用 c 波段,即 4ghz-8ghz。然而,随着蜂窝通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 5g 的商用,蜂窝通信与卫星通信频谱之争也愈演愈烈。
举例来说,上文提到的全球最大的卫星服务商 intelsat 申请破产,一个插曲是在 5g 浪潮席卷全球的趋势下,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发布了加速清除 c 段波频谱的指令,以支持美国 5g 无线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规则,intelsat 公司作为使用 c 段波频谱的公司之一,需要在限定期限内交出 c 段波频谱,才能获得拍卖带来的 48 亿美元补偿金。但想要获得这些补偿金,则需要 intelsat 在规定的时间内筹集 10 亿美金,对 c 段波频谱中的客户进行迁移。而美国运营商在毫米波频段部署 5g 网络,也在多个方面与卫星通信产生一些冲突。
去年 12 月,spacex 曾卷入了一场对于 12ghz 频段的争夺。运营商希望联邦通讯委员会发布新规,允许其在 12ghz 频段建设 5g 网络。而 spacex 对此提出反对,认为对于 12ghz 的重新分配,将对 spacex 服务的客户造成很大影响。
这也许是马斯克发推特抱怨 5g 在频谱获取上贪婪的原因。然而,在现实中,似乎 5g 与卫星通信在频谱争夺中,5g 的群体占据有上风,卫星互联网的创新者们还需要更多努力,争取频谱资源,毕竟频谱也是卫星通信的资源瓶颈。从这里来看,starlink 颠覆 5g 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总结一下,卫星互联网与 5g 明显不是替代、颠覆的关系,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应用群体。目前,国家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新基建之中,可以看出卫星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与 5g 等其他新基建的领域一起,构筑我国数字经济的基石。


直通模式让储能续航更持久
电机中通过最大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小米官方开始预热小米6!小米6搭载双摄板上钉钉
蓝牙的技术有哪些特点?
未来“人脸门禁”将会颠覆“二维码门禁”吗
移动蜂窝通信从 1G 向 5G 演进,并可以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
海信电视发布史上最强MiniLED电视:分区数达4万,10000尼特
使用51单片机实现按键控制LED灯的亮灭
华为是解决快速充电中涉及的热失控问题的?
成就音质车空间,马自达阿特兹改装芬朗汽车音响
如何熟练掌握40个电气二次回路知识
Xilinx DDR3控制器接口带宽利用率测试(二)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构建城市能源互联网
英伟达能否在AI芯片领域脱颖而出
GaN的晶体结构及射频应用
变频器滤波电容引起的一个问题
华为将于7月29日召开旗舰新品发布会
esp8266加入到c51单片机单通道程序的编写
小米6、华为P10、一加5、魅族pro7、努比亚Z17区别对比评测,旗舰机大较量哪家强?
如何把KUKA-C4的通过网络备份到PC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