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是工业4.0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胡权在“2019新工业产业生态创新峰会暨工业4.0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从2016年开始,工业4.0研究院每年发布一版《全球工业4.0研究报告》,在分析总结已有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未来的趋势研判及前瞻性的预测。希望胡权院长在这次峰会上的主题演讲会帮助您更好地辨明未来的方向,明确自己的定位。
工业4.0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胡权:大家好,非常高兴又来到了上海!从2015年到现在,四年的时间,经过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概念的洗礼,我们今天来看一下,进入2019年,这个特殊的时期会发生什么。我们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会写一份工业4.0研究报告,今年也不例外,今天发布的是2019年全球工业4.0研究报告。
做经济研究或者预测,都会遵循一种规律,叫做周期。技术、经济或者商业都会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来说,技术革命的周期大概是50年,这是有统计数据的,我不详细讲。但是,一个技术革命50年的周期又会继续划分为五个小周期,大概就是十年为一个小周期。在第一个周期的时候,概念的酝酿和发展阶段通常是五年时间。如果把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作为一个时间点,2019年就是第五年,一个很重要的节点。
我们判定,以工业数字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已经结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登上舞台。
在工业数字化之前,工业控制系统里通常的风控系统是什么?大部分采用继电器,继电器本质上属于电气化的技术。
但是当我们进入到plc时代,就是数字化的技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把1968年开始推出plc作为工业3.0或者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如果我们以1968年为节点的话,去年就是50年,50年一个周期,从这个技术的周期来看,能够给大家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已经到头了。在这里我不详细讲,我们报告里面会有非常丰富的数据,表明大家都提高不了生产力了。
当然这个是指全球平均水平,不是指我们中国的水平,中国有些行业实际上数字化水平比较低。在座的各位,如果做工业自动化,或者工业数字化的改造,还是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的。
我们判定,大概在2020年的时候才能真正开始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又是什么呢?我们通常认为是网络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他们的高度化才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实际上在2015年我们就已经提出了。高度自动化本身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2.0”;数字化是工业3.0;网络化才是真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特征。他们之间的轮动,就是分别达到高度的状况,才能称得上第四次工业革命。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自动化大部分发生在工厂的边界,从技术方面来说,主要是机械和人工智能。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在做自动化的时候也起到一定作用。应用场景主要是生产线。
数字化会更广泛一些,它的边界是企业。比如,西门子的解决方案,除了数字化工厂,还有数字化企业。对整个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采用的技术就更多了,除了软件、人工智能还有大数据相关的技术。按照德国的划分,主要划分成一个生产月,一个经营月,放在生产线上就叫工业数字化。如果数字化放在经营月就是erp、crm,我们叫做经营管理的数字化,按中国的说法就是信息化,经营信息化。因此我们说,数字化更多的体现在经营从上往下的渗透,基于生产现场的数字化,整个企业的数字化才会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
网络化更大的价值在哪里?去年开始大家纷纷建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上云,希望能够实现产业资源的整合。这个边界是不是更大了?这个很重要。自动化的边界在工厂,数字化的边界主要在企业,网络化的边界是产业,产业是大家梦寐以求的,都希望对产业的资源能够进行调动,这需要互联网、物联网还有区块链等技术。它的要求更高,需要有能力去运营,做产业运营。
更重要的是,参与的角色应该怎么划分呢?参与的角色很多时候是贴标签,为了能够分辨它。你搞不清楚阿里云在做什么,你搞不清楚ibm在做什么,做了划分就能够辨别他们。制造企业先放在第一位,他的核心价值是生产系统,它的模式通常是高度集成的。如果你希望为它解决生产线的问题,一定要考虑集成,战略的重点是你要解决非标的生产线。你的主要概念是用信息物理系统、嵌入式系统。典型的案例是富士康。
我跟西门子沟通的时候,他问我他属于什么角色?我说你总体属于技术提供者。因为他虽然也在生产产品,但是它的产品大部分并不是卖给最终的消费者,当然西门子冰箱除外,在座讨论的还是着重于西门子的解决方案。
技术提供商的商业核心是解决方案,商业模式是硬软件一体化,战略重点要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最后都是由我做。其实好多东西不是我自己做,我用我自己的品牌,我最终把这个解决方案再给到合作方帮我来解决。主要的概念蛮简单,就是技术知识化、工业app,典型案例有西门子、和利时、中控集团等。
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平台服务,他擅长招一群聪明人在办公室帮他做软件和集成服务,他的商业模式就是平台赋能。他最喜欢跟人家谈赋能,它的战略重点就是想办法让你上云,你上云就好了。但是,我们在座各位许多是制造企业的人,你们上了云之后,客户的问题解决了吗?很难,特别是公有云,并不能解决。互联网企业主要概念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互联网、云服务,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为典型代表。
这样做一个划分,大家就会对号入座了,他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不同在哪里?作为经济学家,我用经济学的方式来分析一下:制造企业追求的是制造业服务化,它的未来一定是由制造业来提供服务;技术服务商追求的是软件级服务,就是saas;而我们互联网企业追求的是一切皆服务。
比如红领,它是哪种服务?制造西服的整个过程都是服务,我完全帮你定制。包括像海尔这样的公司也想这样做,他想c2m,他追求的经济原理是什么?三大集成,就是工业4.0三大集成。大家如果不清楚,看一下2017年我们的工业4.0研究报告就比较清楚了。这个就不浪费大家时间了。
软件及服务就是把服务技术化。我做一个软件中间件,把你的运营管理放到我的平台上,将来远程管理就可以了,这样我就不用到现场去。技术服务化可能产生一些更新兴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价值。
互联网公司需要的就是规模,有规模就会成功。但事实上,互联网公司在传统的互联网领域成功了以后,进入到实体经济或者进入到真正的产业的时候,没有几个是成功的,甚至于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成功。小黄车还有没有?在北京已经没有多少了。当然还有其他的所谓互联网的玩法。虽然互联网企业进入工业领域都特别困难,但是它的逻辑是成立的,就是利用网络效应,用很多钱去砸,砸到用户数很多,然后再慢慢的变现,所以他们的逻辑起点是你们都来上云吧。
我们既然是工业4.0的年会,德国的工业4.0肯定跑不了要谈谈的,我们的报告也对它进行了最近的更新。
德国总体来讲是成功的。这个图的右边是德国政府,也跟我们一样有发改委、工信部,他们支持了工业4.0平台。这三大协会还出了相关的报告,2018年重点推标准化,想办法形成标准。我们工业的痛点就是标准化,企业想标准化然后让竞争对手用我的东西,我们既想标准化又不希望我们自己被标准化,这是一个矛盾。德国也不例外,德国也希望推出标准化,但是他想的是,反正咱们卖的东西又不是卖给德国人,我卖给中国,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我们是卖给中国人,这个事情逻辑就成立了。我们联合起来做标准化的东西,共同卖给中国人,这是成立的。从2018年的报告可以看出,都在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德国人提出工业4.0的时候,它是一个未来项目,也就是说,德国人认为我就是做一个科研而已,但是做着做着中国人有兴趣了,那么我何不在汉诺威博览会宣布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跟进,后来就成真的了,这个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有趣的是,德国的工程院很痛心,德国的一些企业到中国说数字化就是4.0,那这个就不行了,就没有想头了,他发现他提出的工业4.0不美了,这件事情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他们也发布了大量的报告。
德国自己认为,已经步入了“能力陷阱”。他们认为德国太强了,就好像我有两只手,如果我右手太强了,我左手就没事儿了。德国的机械行业是非常发达的,自动化行业也比较发达,他在数字化方面的发展实际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更别说互联网了。在座的各位如果去过德国就会知道,德国差不多在我们十年前的水平,还在车身上印一个www的网址。德国的工业也很困难,这是它的难点,德国人自己也头疼,于是提出,说我们是不是陷入了“能力陷阱”。
这个是《工业4.0成熟度指数》,德国工程院认为,数字化是属于工业4.0发展之前的阶段的,这个跟我的看法一致,我们也认为数字化不是工业4.0,但工业4.0需要数字化。可以说数字化不是工业4.0的充分条件,但它是必要条件。
8月29号,德国提出颠覆性创新的建议。德国担心,卖了许多设备到中国,也可以说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德国要考虑他的未来,如果美国人或者中国人搞出了颠覆性创新,德国的东西卖不出去怎么办?因此,他们就发了跳跃式创新的文件。
德国意识到他跟中国有的地方是一样的,例如大众汽车,州政府占有股份,相当于民营的集体企业,但是它的规模非常大。德国人意识到真正要创新必须要依靠小企业,因为只有小企业想改变命运,大企业谁想改变命运?一定要大企业官僚,小企业才有机会,如果大企业都不官僚还跟小企业一样灵活,还跟小企业一样做颠覆性创新,那小企业哪有机会?所以官僚是正常的,你让它继续官僚就行了。
德国也在学习我们,他们提出了一个相当于互联网+的概念。按照它对电动驱动器的管理壳、aas的表述:它知道电动驱动的特征和能力,知道如何应用,还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查找到电动驱动器的信息,还有特定的标准语法和语义,还可以通过静态、现场设备、网关和边缘计算等实现。
日本在80年代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很牛,当时提出了人工智能+制造业的构想,实际上是失败的。在座各位一定有做精益管理的,说到精益管理,毫无疑问日本是鼻祖,做得特别好。日本的精益管理主要用现场力来表述,他们确实做得挺好的,好多企业都是学的日本,现场力是日本制造的强项,应该继续加强。我们不能光去学别人,结果自己会的又不会了,要有专业分工,首先要把自己擅长的东西保住。
日本跟德国一样,都在担心一旦发生产业革命,自己会没有机会。因此他们在2018年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提出了“互联工业”作为国家的战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要提互联工业?如果以经济劳动生产率水平来比较的话,日本人的生产效率并不高,这个是统计出来的,日本在全球排名第14位,中国是第72位,第14名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比更先进的咱们也比不过。
日本政府定义了“数字化+现场力”,把数字化跟现场力加起来,具体是什么我就不讲了,因为比较复杂,大家可以去查资料。日本人做事详细得我们都头疼,我们有一个翻译部门负责翻译资料,日本的资料一写就几百页,翻译量太大了。
日本人认为,如果发生革命,我日本人也不能错过。我将我的社会5.0和互联工业联系在一起。我要考虑未来我的儿女、孙子的成长,因此要开始做准备。他们也开始做互联工业,加强相关的研究。他们认为互联工业是通过连接创造价值。
日本也推出了像edgecross、field system、adamos等典型案例,他们认为这就是工业互联平台,既然互联网跟工业融合是趋势,那一定要去做。
德国、日本讲完了,来说一下俱乐部我们自己的事情。2019年是关键年,好与不好先不管。工作的,老板不开除我,让我有价值,争取多赚一点钱;假设是学生,就想想看有哪些东西,如果我先了解了,将来工作后老板裁别人不裁我。
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趋势?总体来说,2015年讲中国制造2025,2016年讲智能制造,2017年讲工业互联网、2018年也讲工业互联网,2019年是什么?我们认为可能有三个流派:智能制造是跑不了的,原因很简单,智能制造一听很高大上,做自动化的都愿意往智能制造上去做,没有问题,智能制造太通俗易懂了;工业互联网也一样,跟工业有关,还是互联网,马上联想就是bat;另外又提出了产业互联网,虽然提了很多,不算行业的主流,但是2019年就可能会成为主流。因为互联网企业开始比较频繁的提这个概念,它代表一种做法、玩法,可以关注。
我们来看一下智能制造,在座各位做智能制造的可能更多一些。我们需要学日本、学德国,美国也要学,咱们都要学,咱们还是学生,好好学习是最重要的。德国的管理壳,我觉得是最有价值的,它做得很精细,德国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很方便,很有价值。日本的现场力数字化转型,如果有做精益管理的,可以根据这个形成一整套的体系,详细的就不讲了。美国总体来讲就是两个概念,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其他是不同的概念,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相关的报告。数字制造主要是指的cax、plm、数字孪生等应用;智能制造是指物联网。
从发展路径来说,德国是一整套体系化、网络化的发展路径,中国工程院也提出了类似的路径,但好像没下文了。如果你做智能制造,我建议你把德国的东西好好看看,可能会有启发,它甚至有相关的标准,自己还做了一些开源的东西。我们也在推开源,我觉得我们中国大量的制造企业都需要开源。
制造端发起的智能制造短期见效不明显,我们觉得至少要10年以上的时间,一定是慢的,制造业+、互联网+不管做哪一套都是需要时间的。
2019年可能还会推出大量的工业互联网品牌。大家都在做,都想做,但是我的结论是,短期内无法形成自循环的商业模式,因为各种同质化竞争和平台过剩会很快到来。如果上平台肯定要补贴,给钱就上平台,不给钱就不上,那找他要钱就得了。这里有一个总体的排名大家看一下。
产业互联网,由于腾讯的加入,使得2019年的发展可期。我们也做了预测,有个预测要跟大家讲一下,我们可能在2019年成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还有其他的一些变化,大家回去慢慢看就行了,因为时间原因不能耽误太久。
最后总结一下,我讲的东西其实蛮简单,就是讲周期,作为经济学家讲周期我是最保险的,我不能讲具体的,前面很多老师讲的很具体,那些东西我不会,我讲也不合适,我讲周期,周期是很重要的。工业4.0是用资本家的钱,中午吃饭还有人在问我,有没有在这轮赚了钱,我说有,比如说某某某企业,他就是慢慢的熬。
我们2016年做工业4.0创新平台,有很多知识的分享,2017年我们出了工业4.0研究报告,2018年又出了一份,基本上一开始是自动化,然后数字化,再然后是网络化。
2019年,工业4.0研究院不能只是玩点ppt,我们希望做实际的事情,我们在跟工业4.0俱乐部共同推进“开源”,为企业解决具体的问题。目前主推两个项目,一个是德国的管理壳,它实际上是德国人做的开源。后面我们会跟工业4.0俱乐部一起把德国相关的人士邀请过来,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做进一步的交流。
利用边缘计算对我们工业级的参与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会与美国的一个基金会合作,后面也会进一步推进。我们会有很具体的操作,比如平台之类的。
谷歌将摄像头实时分析功能整合至Pixel3中
安科瑞Acrelcloud-6000安全用电管理平台在某化工有限公司的应用
浅析一种单载波信号的频谱分析法
11月智能手机新机型有56款,出货量同比增长0.2%
瑞萨电子推MCU新品,瞄准低功耗工业和物联网应用
2019年全球工业4.0研究报告
浅析串口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常见问题
“Qualcomm中国智能物联网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
从光学系统和CMOS成像器的组合中分析相机系统的图像质量
苹果显示专利曝光 将用于AR-VR头显
模拟芯片前景乐观 预测2022年规模高达748亿美元
深度好文,详解PowerVR Furian GPU架构的改变(二)
NVIDIA招聘 | 自动驾驶团队的宝藏管理职位了解一下
通过钻孔热能储存太阳能,打造新型光伏储能项目
结构函数的由来及推导过程
如何提高固网家宽的品质
被动元件这波缺货是结构改变估计要到2019年
S7-200 SMART系列控制系统,在QT10砖机自动生产中的应用设计
指纹识别的DSP实现方案
MAX16820典型应用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