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聚焦于近年来在anc耳机上日趋重要,但消费者对其原理几乎一无所知的一项功能——声透传。
声透传(transparency/hear-through),在sony系anc耳机上被称为环境声模式,在apple系anc耳机上被称为通透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无须摘下耳机,切换anc模式至通透模式,即可聆听对方说话(虽然这样不太礼貌);或在通勤时,也可注意包括汽笛声、行车声在内的重要环境声,保障人身安全。
随着apple airpods pro引爆tws耳机市场,声透传功能以其便利性、应用场景广泛性,逐渐受到消费者认可,以致其他厂商在研发anc耳机时,也不得不加入此项功能。但相较于apple系的anc耳机,其他厂商的通透模式在主观听感上总是不太真实。虽然业界的主动降噪设计已日趋成熟,但声透传设计仍有进步的空间,是众多厂商在下一阶段需要追赶apple的技术重点。
**一、透传原理 **
声透传,以布设于耳机外的传声器(可复用前馈降噪所用传声器)拾取环境声,滤波后由耳机扬声器播放,此部分称为电子重放声,与耳机壳体被动防护未隔绝的环境声(不妨简称为被动传声)叠加,最终在人耳鼓膜处形成伪环境声。
有源噪声控制所用滤波器称为控制器,均衡所用滤波器称为均衡器,因此,透传所用滤波器不妨称之为透传器。
在学术上,单麦透传技术早已成熟。在研究早期,它多被称为虚拟现实音频(augmented reality audio, ara)[1]技术,因此透传器也被称为虚拟现实音频混合器(ara mixer)或现场均衡器(live equalizer, liveeq)[2]。
图1 单麦透传原理图(图引自2018, florian denk [3])
声透传的设计重点在于求解具备优异透传性能的透传器参数,度量指标是伪环境声和真环境声在某种准则下误差最小。由于人耳对相位不敏感,且由于佩戴差异(不同佩戴者耳道、耳廓存在不同,同一佩戴者多次佩戴也可能不同),上式中等式右边的若干传函也难免呈现出差异,在高频尤甚,因此拟合通常仅考虑2khz以下的响应。
值得一提的是,中高频的电子重放声相比于低频的被动传声信号存在相关性,且有延迟。而当两信号相似,且有固定延迟,且声压级相差不大时,会形成梳状滤波效应如图2,带来可听的音色差异。
图2 梳状滤波效应(图引自karolina prawda [4])
因此透传路径总延迟(由抗混叠、重构滤波、ad/da转换、电子透传器引入)必须被控制在一定量级以下,否则将在听感上带来可听的音色差异。且由于佩戴者判断方向性,须使用到低频声的双耳能量差(ild)和时延差(itd)。因此若时延没处理好,以及双耳声重放增益不一致,也会破坏原有的空间线索,影响佩戴者的空间感知能力。
**二、透传对比 **
本文选取了apple的airpods pro,airpods max以及sony的wh1000xm3三只耳机来研究通透模式,实验在普通房间进行。噪声扬声器播放粉噪,与人工头相隔1m左右。曲线为三次测量均值,并使用matlab的smoothspectrum函数进行了两个倍频程的曲线平滑。
图表 1 单重透传
上图中:黑色实线为噪声源扬声器播放粉噪时,人工头鼓膜处的传声器拾取信号的功率谱;黑色点划线展示了apple airpods pro,apple airpods max和sony wh1000xm3通透模式下,人工头鼓膜处的传声器拾取信号的功率谱。
上图右子图中,红线、蓝线点划线、绿色虚线分别为apple airpods pro,apple airpods max和sony wh1000xm3通透模式营造的伪环境声,相比于真环境声的传输误差。由图可见,在2khz以下,苹果的主动耳塞和主动耳罩传输误差基本小于3db,性能十分优异,但索尼存在较大误差,实际佩戴感也不太真实。
**三、双重透传 **
当你同时拥有了airpods pro和airpods max之后,你可以用它干各种奇怪而有趣的事情,比如同时佩戴形成所谓的airpods pro max,原先耳塞或耳罩的单重透传也就变成了双重透传。
图表 2 双重透传
上图中上部两子图中:黑色实线为噪声源扬声器播放粉噪时,人工头鼓膜处的传声器拾取信号的功率谱;黑色点划线展示了耳塞为apple airpods pro,耳罩分别为apple airpods max和sony wh1000xm3时,耳罩和耳塞都开启通透模式下,人工头鼓膜处的传声器拾取信号的功率谱。
上图中下部两子图中:红线为apple airpods pro通透模式传输误差;蓝线为apple airpods max或sony wh1000xm3通透模式的传输误差;绿线为双重透传时的传输误差(封号代表同时佩戴);绿色虚线为单重透传的传输误差的叠加(加号代表叠加,虚线代表并非真实测得)。
由图可见,在3khz以下的频段,双重透传的传输误差基本是单重透传传输误差的叠加。但在其上的高频,呈现出较大差异。分析原因如下:
耳罩透传器原本设计的传输末端在鼓膜,双重透传时其实只传到了耳塞的前馈传声器处,便由耳塞接过透传的“接力棒”,继续向耳道内传输。对耳罩而言,耳罩的扬声器至耳道口和至鼓膜的传函,在3khz以下应无较大分别,在3khz以上则由于高频声在耳道传递过程中发生较大变化,最终呈现出较大差别,致使双重透传不再是单重透传传输误差的叠加。
**四、多麦透传 **
airpods max左耳罩有三处开孔,共有四枚传声器,左前开孔较大,有两枚传声器。右耳罩有三处开孔,共有三枚传声器。佩戴并调至通透模式,手指划过各个孔位,可听到摩擦音。这说明至少有六枚传声器被用于透传模式。若推测左右用于透传模式的传声器数量相同,则单侧有三枚传声器被用于透传模式。
学术上理论推导最优透传公式,是针对单麦透传的,那多麦最优透传是什么呢?我的猜想是,在指向性较强的声场景下,多麦是否可以做doa估计,然后选择该方向角度下,预先设计好的最优透传器,以求该方向的声音最清晰地透入进来?但此方案在研发之初就需要探明:
(1)从客观谱误差、主观听感两方面入手,评估多方向角度透传,相比于单角度透传,是否具有性能提升。如无提升或不足以感知,则预研意义不大。若有明显提升,随空间网格选点数上升,感知性能存在边界。边界之外再增加网格选点数量,则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因此,要在网格选点数和性能感知之间做权衡。
(2)如何做依赖于装置(device-specific)的多麦doa估计,其估计精度、响应时间、追踪速度、鲁棒性,是否满足实际落地应用时的各项指标要求。
(3)空间网格点选取位置及数量(人类对水平正前方定位精度最高,对两侧定位精度较低,因此合适空间网格选点可能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此外,我曾佩戴着apple airpods max并调至通透模式骑车,基本听不到风噪声,表现比sony wh1000xm3要好。推测多麦方案对于消除风噪也有增益。
浙江500千伏海底电缆工程选用博禄高压解决方案为5G技术奠定基础
断路器是什么_断路器工作原理
为什么要用红外热成像仪
笔记本lpddr4x和lpddr5区别?
交通事件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应用方案
浅析ANC耳机系列之通透模式
USB Type-C接口有哪些优劣势?到底是什么制约了它的普及?
未来苹果Mac设备或将搭载AMD第二代RDNA卡实现光线追踪功能
小米众筹第160期新品发布——云米智能法式四门冰箱
简述|OTG原理功能简述及解决方案
关于高速数控钻及平面数控钻床的功能介绍
aigo国民好物固态硬盘P7000这就是PCle4.0的魅力
英飞凌1200V CoolSiC™ MOSFET助力不同功率的工业电源实现最高效率
Matter 中国区开发者大会报名将满额!精彩演讲、经验分享…满满干货等你来!
在城市综合体的大力建设进程下,物联网感知技术将会被广泛应用
线间变压器
美光将推出最新的第四代3D NAND闪存
佑驾创新荣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线上研讨会】瑞萨MCU新能源解决方案研讨会内容抢先看
5G信号接收器如何进行气密性防水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