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类需求爆降,销售额大幅增长,MCU市场正面临两极分化

近日,据台媒报道,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当前消费类前景并不明确,中国大陆地区的ic经销商正在降低消费类mcu的价格,以减少过剩的库存。主要是由于部分ic经销商在此前价格较高时囤积了消费类mcu,但随着市场需求不确定,当前只能降价出货。同时台企也对mcu市场判断较为保守,甚至认为能够维持现状已经不易,利润有下滑的可能。
但另一方面,在ic insights、yole等咨询机构的预测下,mcu市场仍将高速发展,ic insights更是认为,2022年全球mcu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0%,达到21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mcu市场的两极分化
据中国台湾盛群半导体发言人armstrong tsai表示,该公司认为中国大陆目前存在定价混乱的状况,可能会让其经销合作伙伴做出适当的价格调整,用以应对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定价策略。
tsai认为,此次中国大陆消费类mcu价格的下降,主要是由ic经销商而不是芯片制造商本身发起的,目前已经对低价mcu市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小型家用电器的mcu。
有业内人士透露,消费类mcu很难在今年的仅三季度甚至第四季度之间维持高产能利用率,一个原因是他们需要优先完成从2021年推迟的所有订单。同时一些主要osat公司的新建产能也将准备在2022年下半年投产。
更有消息人士表示,mcu供应商在向其代工伙伴寻求更多产能方面已经变得不那么积极,这也为今年市场的需求不振埋下了阴影。
但在另一边,从2022年初开始,mcu价格再次开启了反弹态势。在3月17日,瑞萨旗下三家日本工厂由于地震而停产;3月24日,受到上游原材料、代工产能成本的逐步上涨,mcu大厂st再次向外界发布涨价通知,随后市场中开始传闻英飞凌、nxp、瑞萨、ti等idm大厂都可能会陆续采取涨价措施,以求面对供应链的成本压力。
就在最近,瑞萨官方向代理商发出通知,自4月25日到5月9日期间,禁止销售任何型号物料的库存。瑞萨官方给出的消息是预计将在5月1日起调涨全线产品,具体涨幅尚且未知。有知情人士透露,r5f系列的mcu部分型号预计最高涨幅可达300%。
禁止销售的原因在于目前瑞萨mcu缺口较大,而原厂产能有限、回货速度慢,正常排单交期基本上在一年左右。
从整个市场来看,消费端需求疲软是导致消费类mcu后市不确定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大陆mcu厂主攻消费类mcu市场,台湾厂商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市场需求减少,玩家增多,就导致竞争加剧,这也是为何台湾企业不看好的原因。
但车规级mcu需求仍然坚挺,这从各大车企财报中就可以看到,以特斯拉为例,其2022年q1财报营收达188亿美元,净利润达到33.18亿美元,同比增长658%。要知道特斯拉为了应对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已经多次将整车价格调涨,即便如此,盈利依然大涨。
mcu后市的发展
想要清楚未来mcu市场到底如何变化,就需要了解目前的情况是为何发生的。首先来看消费类mcu市场,上文已经说明主要是由于下游需求疲软所致,导致许多囤货商开始出清库存。
那么消费类市场有多疲软?以智能手机市场为例,调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今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
此外智能音箱市场也受到重创,据runto机构报告显示,2022年q1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创下了近12个季度最低值,仅为763万台,同比下降23.9%,市场销售额为21.8亿元,同比下降19.0%。消费类市场的暴跌,自然对于消费类的mcu产品需求也在暴跌。
再看车用市场,据ic insights最新的《麦克林报告》显示,今年汽车mcu的增长将超过其他大多数终端市场,汽车mcu销售额预计将以7.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英飞凌也在4月份正式上调价格,代理也开始更新订货价格。据了解,目前英飞凌在2022年积压的订单金额已经达到310亿欧元,远超英飞凌自身能承载的产能负荷。因此截至今年一季度,英飞凌的车规级mcu都处于分货状态,交期无限拉长。
因此从后市的情况来看,预测消费类mcu至下半年仍然持续疲软,经销商包括囤货的制造商都会加快出清囤货,但与此同时,下游的市场中需求不振,货源反而越来越多,让市场的供需进一步拉倒,消费类mcu行情可能会加速下滑。
这一情况预计到明年上半年或许将会缓解,被积压一年的消费需求或许将在春节前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疫情因素,以及因为防疫而造成的物流问题,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于消费类市场的恢复情况也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而车用级市场上,受惠于目前下游市场的强需求,也带动了上游市场行业的火热。包括st、瑞萨、恩智浦等mcu大厂,都因为车规级mcu营收的大涨而受益,尽管当前来看车用芯片似乎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仍然未完全恢复。
国内企业如兆易创新、芯旺微等已经开始入局车用mcu市场,开始从消费类mcu转移至车规级mcu产品。面对国际企业漫长的交货周期,国内企业将有一定的窗口期能够进入到这一市场当中。
因此,今年下半年车规级mcu市场仍然将面临供给平衡的状态,但与此同时国产车规级mcu产品将持续增多。但想要真正获得用户的青睐,更重要的是产品性能与供货保障,供货保障这一块国内厂商具有一定优势,但产品性能才是国产mcu真正需要迈过的门槛。
小结
在mcu市场,已经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消费类mcu由于下游市场需求萎缩,以及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导致行情不振。而车规级mcu则处于长期坚挺的状态,也加速了众多国内mcu向车规级转型的步伐。

小米推迟CDR发行申请,择机启动还是估值问题?
长安汽车入围“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入围揭榜单位”
基于智能开关的两种电源方案
反无人机防御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花火聚合路由器介绍 建筑工地移动办公应急组网
消费类需求爆降,销售额大幅增长,MCU市场正面临两极分化
浅谈博途VASS06的CPU设置要求
QLC固态硬盘将成企业新宠!和Solidigm高管探讨未来企业级存储发展趋势
宽带固定衰减器的主要用途和指标
什么?国产航母都下水了,你还不知道军舰有哪些?!
三极管基础知识科普
荣耀9和荣耀v9哪个好?华为荣耀9和荣耀v9区别对比
国内的模拟芯片行业的发展还需要些什么
机器狗入切尔诺贝利禁区执行测试任务
我国云计算市场发展呈现四大热点
fireflyAIO-3288C PWM 输出介绍
如何修改Linux内核代码风格?
可耐受高温及振动的高可靠性性能与结构
多通道ADC使工业4.0的机器状态监测成为可能
服务器端发票识别api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