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业内有资深人士在互联网上发表一篇题为“mcu市场研究报告”的文章,文章列出了国内现有的40余家mcu企业,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华大半导体、灵动微电子和东软载波(原海尔集成电路)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很少被听说的企业,而一些从事mcu业务的企业并不在这个名单中。报告透露,接近半数企业获得了arm cortex-m内核的授权,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具备开发和生产当今市场主流mcu的能力。
40余家企业中,并没有多少主营mcu的上市公司。目前,能够看到的有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和东软载波三家。其他厂家,比如华大半导体、大唐微电子、同方微电子和贝岭股份,多是大型集成电路上市公司,mcu只是其产品线中一个很小的分支(当然智能卡业务除外)。
中颖电子2017年的财报显示,2016年销售额达到5.18亿元,同比增加25.8%。从营收结构上看,家电及机电mcu约占60%,其他4个产品线分别占10%。mcu业务的销售额估计达到3亿元。中颖电子的发展重点是8位mcu和小家电应用。
兆易创新最新的年报显示,2017年实现营收20.3亿元,同比增长36.32%,其中mcu业务收入金额约为3.4亿元。中颖电子和兆易创新的年报数据,与研究机构“中国mcu市场观察”一文中的数据基本吻合。研究机构表示表示,2017年中颖、兆易创新和东软载波(包括集团内部交易)已经有5000万美元的销售额。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产32位通用mcu的领头羊,兆易创新mcu产品线已发展为19个系列、300余种芯片,可以覆盖广阔的市场应用。目前,其最新的arm cortex m4系列也已经推出。
总体看国产mcu,不论是市场份额还是技术先进性,都无法和国外企业相比。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目前占据的主流市场还停留在8位mcu,占比50%左右。16/32位mcu占比分别为20%左右。这意味着,国内mcu应用领域多集中在低端电子产品,中高端电子产品市场还在外企手里。
40余家mcu企业中,生产32位通用型mcu的企业屈指可数。我们看到,除了兆易创新、灵动微电子之外,其他企业,比如华大半导体、航顺和致象尔微电子等,只有若干种通用mcu芯片。
技术上,多数国产mcu企业还是依靠st的生态环境,甚至很多企业产品定义的编号也与st类似。比如,stm32f103是最流行的32位arm m3 mcu,现有大约20款产品。国内某企业生产4款常用的产品,与st的管脚兼容。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市场,尤其在市场缺货和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但是,这样的做法,会面对芯片硬件和支撑软件等领域的侵占知识产权风险。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政府也会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外企打击盗版的意识和决心也会越来越大。
生态环境建设上,多数国产mcu企业还停留在开发板、烧写器和基础固件库上,至于开发环境(ide)、rtos和中间件,依旧依靠第三方更高层应用的支撑,比如物联网、专业算法库、行业应用以及大学计划。值得称赞的是,宏晶电子和兆易创新支持举办了一些高校电子大赛,推动国家人才培养发展。虽然灵动微电子支持华为lite os物联网操作系统、iar和keil arm ide,但是与mcu外企大厂依旧相距甚远。
串激电动机的结构
NAT转换网关(网段隔离器)在数据采集物联网系统中有什么作用
实体书销量增长:纸张复活,Kindle将死?
这款波纹灯设计来源于灵魂
ERS electronic推出全新一代WAT330
国产MCU与意法半导体等大厂的差距在哪里?
IR 推出配有集成式功率因数校正的三相位逆变器
纳米电线制造方法问世
技术协同创新,支持5G网络的发展
日本版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引路号」今天正式上线服务
不易燃、局部高浓离子液体电解质成就低温锂金属电池!
时钟振荡器的类型分类 单片机电路晶振不起振原因分析
2019年高院校首次开设虚拟现实应用专业
BMS中的分流器是什么(上)
赣锋锂业的锂盐产能扩大到什么程度呢?
7000亿、5G,理解华为事件的两把秘钥
如何有效地比较CMOS开关与固态继电器的性能
GD32 FATFS+FTL Nand解决方案
讴歌MDX7座SUV动力6.7s破百,内饰非常有大将之风,起售价高达70万,您觉得怎么样?
VR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四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