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mwc上,芯片商、通信设备商以及运营商这三股势力正式吹响了从4g到5g迈进的口号。而在5g商用之前,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将决定话语权的高低,这样的竞争对通信设备商而言显得尤其重要。
作为一家拥有140多年历史的老牌通信设备巨头,爱立信的地位在4g时代就遭遇到了华为、中兴这两家企业的冲击。但在5g的研发上,爱立信的表现并不逊色于任何一家企业。仅在今年短短的3个月内,爱立信就动作频频:先是携ibm共推硅基毫米波相控阵ic,后又联合韩国sk电讯完成全球首个洲际5g网络测试。。。。。特别是相继联合全球各大运营商频频放出大招,其心昭然堪比明月。
事实上,早在2012年爱立信就已开始了投入了5g技术的研发,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网络切片以及5g nr两项技术。
5g网络切片技术
说到爱立信的5g技术造诣,首先得提到它的5g网络切片技术。
“5g网络切片”这一名词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并不陌生,它是5g时代被讨论最多的一种技术,被业界誉为5g时代的理想网络架构。网络切片可以让运营商在一个硬件基础设施切分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每个网络切片从设备到接入网到传输网再到核心网在逻辑上隔离,适配各种类型服务的不同特征需求。
2013年,爱立信成功推出了网络切片的新模式。它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自动化和动态业务流程,结合运营商软件定义网络架构框架(sdn)和云系统解决方案,量身定制网络、云和管理,满足消费者和企业每个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提高运营商网络和it资源的效率。
此外,雷锋网了解到,爱立信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5g网络切片用例。
第一,移动宽带,具有大容量、高速率的特性,智能天线(包括可控天线元件、频谱及基站间的协调)将有助于为5g用户提供此类服务;
第二,多媒体,至2020年视频设备将达到150亿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类用例需要一定的上下行链路网络容量,还需要网络具备超高可用性及高速移动性,同时这些特性的提供方式将会更加经济有效且节约资源,因此仅在需要时才会采用资源密集型运行模式;
第三,机器类通信(mtc),具体又可以分为大规模mtc和关键mtc。
2014年9月,爱立信携手ntt docomo开始共同开发动态网络切片技术。这一技术在去年6月有了新的进展。二者宣布双方已成功完成对5g核心网动态网络切片技术的联合概念验证(poc)。在本次概念验证中,爱立信开发出网络切片生命周期与服务管理技术,切片管理功能和网络切片都是系统根据服务需求自动创建的,从而确保通过多个逻辑网络同时交付种类繁多的服务。这是爱立信5g网络端到端系统的下一步举措,该演示还包括虚拟无线接入网的实现方法,其可用于实现通用4g和5g网络无线互操作性。
另一方面,爱立信在联合网络切片技术上与全球运营商,尤其是韩国和德国,保持了密切的合作。
2015年7月,爱立信与韩国sk电讯签署5g合作备忘录,双方联合开发部署专为5g业务优化的网络切片技术;其后3个月,二者共同开展了5g网络切片试验,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大规模物联网以及企业解决方案等业务优化,创建了专门的网络切片。
在2016年的mwc大会上,爱立信又拉上了德国电信、韩国sk电讯宣布将在全球开展合作,为联合网络开发突破性的5g技术。同年6月,三者携手部署全球首例横贯大陆的5g试验网络,爱立信是本次合作的唯一基础架构提供商,三者采用网络切片、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sdi(软件定义技术架构)、分布式云等5g技术,在韩国和德国部署试验网络,主要目标是通过优化用户漫游体验推动高级5g用例扩展到全球。
随后,爱立信进一步引入5g漫游联合网络切片技术,联手sk电讯和德国电信,在2016年7月共同创建并演示了全球首个跨洲际的5g试验网。据雷锋网此前报道,在这次演示中,两家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已经应用了网络切片技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德国和韩国之间实现了网络连接,在此基础上,其他运营商的网络可利用sk电讯和德国电信创建网络切片。
2016年10月,imt-2020(5g)推进组正式结束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相关测试,其中网络切片等技术成为第一阶段的关键测试内容之一,爱立信正是该技术的主要测试厂商。
在刚结束不久的2017 mwc上,爱立信发布了5g联合网络切片的最新进展:携手中国移动联合开发并演示5g智能工厂原型,演示基于5g互联工厂标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模拟智能工厂环境中的装配线。
5g nr(新空口)技术
5g nr技术,也是爱立信布局5g必谈的一项技术。全球运营商、设备商一直在试图推进5g nr技术实现标准化,所以巨头之间的合作也非常频繁。去年12月、爱立信联合高通、sk电讯宣布合作开展5g nr试验,这意味着,未来5g nr有望成为全球5g标准。更进一步讲,5g时代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具体来看,爱立信在5g nr上主要从5g nr基站和5g毫米波技术两处使力。
1、5g nr基站
2016年6月,爱立信推出了全球首个5g nr无线设备air 6468。它支持64收发天线的大规模mimo(多入多出)和mu-mimo(多用户多入多出)等5g技术,更内嵌了爱立信的5g插件(plug-ins)软件模块,从而将massive mimo plug-in、mu- mimo plug-in、ran virtualization plug-in(运行虚拟化插件)、intelligent connectivity plug-in(智能连接插件)和latency reduction plug-in(降低延迟插件)等关键5g技术概念,全面引入到了现有的蜂窝网络之中。这意味着,air 6468不但能全面提升运营商的lte网络性能,而且在5g空口标准确定后,可以不更换现有设备,就通过软件升级方式平滑过渡到5g。这对推进5g商用的意义绝对不可小觑,目前国内一些设备商如中兴等,正是考虑到5g空口标准还未确定因而在5g布局上还未敢完全施展拳脚。
同年8月,爱立信率先交付5g nr无线系统,这是面向massive mimo与mu-mimo的全球首个商用5g nr基站。据雷锋网了解,作为爱立信无线系统家族中的新成员,5g nr基站旨在满足当今网络对5g的关键需求,首批预计将于今年实现部署。此次成就表明,连同爱立信5g插件,以及已经应用于屡获殊荣的爱立信无线测试床中的爱立信商用无线系统基带5216 ,爱立信已经成为全球率先提供5g接入网所有组件的设备供应商。
在此基础上,爱立信在2017mwc大会前夕,率先推出了完整覆盖核心网、传输网和无线接入、以及数字支撑系统、转型服务和安全系统等组合的端到端5g商用化产品。这一产品在air 6468的基础上,扩展了对于中频和高频的支持,多天线技术也从64收发提升到512收发,可以应用于所有的频率范围。
基于以上5g nr基站技术的建设,爱立信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外场测试。
去年12月底,爱立信联合高通、sk电讯宣布,计划合作开展基于5g nr标准的互操作性测试和ota外场试验,目前3gpp正基于其规范制定5g nr标准。
在这之后不久,爱立信将美国运营商at&t也拉入了5g nr测试的阵营。今年1月,爱立信携高通、at&t宣布将于2017年下半年开展5g nr试验,这一试验使用了爱立信的终端和基站原型解决方案,它将密切跟踪并帮助加速利用6ghz以下频段和毫米波频段的全球5g标准。
爱立信的5g nr测试在今年3月有了突破性的成绩。爱立信携sk电讯开展了首次5g网络端到端的系统演示。此次演示采用了云核心网(cloud core)、虚拟无线接入网(ran)和空口nr/lte互操作性等技术。在这次现场演示中,二者实现了超过1gb/s的端到端数据传输速率,与核心网外部网关之间仅有约4毫秒的往返时延。5g nr标准采用了800mhz带宽,运行在15ghz频段上。
2、5g毫米波(mmwave)技术
5g毫米波也是5g新技术的一种,它与5g基站设备联系紧密。今年2月,爱立信携ibm联合推出应用于未来5g基站的硅基毫米波相控阵ic(集成电路)。该相控阵ic结合了ibm在高集成相控阵毫米波集成电路和天线封装解决方案的优势,以及爱立信在设计移动通信电路和系统的技术积累。它能实现在28ghz毫米波频率下工作,并已经在相控阵列天线模块中成功演示。这一成就对推进5g商用意义非凡。
ibm科研中心科学和解决方案副总裁 dario gil 曾如此评价这一成就:5g毫米波相控阵列的发展是一次重大突破,它紧凑的尺寸和廉价的成本,为网络设备提供商和运营商提供了极具商业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在2017mwc大会上,爱立信进一步联合英特尔展示了其在5g毫米波技术的进展:演示运行了跨厂商5g无线28ghz测试无线基地台和设备平台。而高频28ghz技术有望成为5g的基础之一。
结语
当然,在5g网络切片技术和5g nr技术这两项技术上,爱立信也将持续受到来自华为、中兴等设备商的挑战。正如爱立信总裁兼ceo鲍毅康所说,未来的愿景正在逐渐成型。虽然还没有在商业上大规模部署,但虚拟化、云技术、5g和物联网都正在成为现实,并产生巨大的势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它既是压力,又是机遇。”
PCIMAsia2017青铜剑科技力推IGBT驱动展现雄厚实力
工控系统中硬线交换信号,和不同设备间的通讯
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人工智能将成为重要支撑
惠普ENVY34c评测 一台十分平衡的机器
关于6%鲁尔圆锥接头多功能测试仪的介绍
争夺5G话语权 爱立信要靠这两大技术对抗华为?
露点仪测量条件的选择
嵌入式Flash的边界是什么,有何作用?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电网企业总体战略及目标
加密货币促进传统业务发展的六种方式
碳膜电位器修复方法有哪些
OTP6126千兆以太网传输性能测试仪的性能及应用分析
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军用无人机十年仍是市场重心
三生三世三月不想错过你?小米6:呆萌的价格高性价比高配置
基于电源监控芯片TPS3307的DSP图像处理系统设计
超耐用LDMOS提升功率:恩智浦发布BLF188XR
电子负载及其在检测设备测试中的应用
Strand7功能:工作环境
性能怪兽小米6正式发布:双摄四曲面,大内存,流畅不发热!
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