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人工智能的缩写,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展,而这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而且有助于缓解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开始逐渐把人工智能与传感器相结合,努力探索打造智慧农业。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在智慧农业方面,要研制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等。建立完善的天、空、地全方位的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及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各地有关部门也开始陆续出台有关政策,努力把人工智能与传感器共同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来。
可见传感器在农业生产领域当中的重要性。利用传感器可以对土壤、病虫害、农事操作等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网络平台,再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加工,为生产管理、质量追溯、农技服务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近期,浙江瑞安农民告别了“锄禾日当午”的苦,成功将人工智能与传感器相结合,为农业发展再添力。据了解,瑞安是浙江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种植面积上万亩,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种植水稻生产成本显然过高,因此,浙江瑞安围绕生态水稻种植这一主题,利用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据瑞安市曹村艾米田园综合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袁剑反应,以往农民种水稻要亲自下田观察作业,而现在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高精度卫星定位,在农田安装智能物联网传感器和高精度田间监控设备,自动把各类农田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让农民们足不出户便可完成整个巡田工作,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人工智能与传感器的结合除了应用于水稻种植,在水产养殖行业也有应用。通过传感器对水产品的实时监测,采集数据信息,再经过电脑系统的加工传输,水产养殖人员也能实现在室内办公。通过电脑监测视屏,养殖人员就能对水质、水温以及水产品生长情况一目了然。
现如今,随着人工智能与传感器的强强联手,智慧农业的发展已如火如荼。为了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粮食产量,节约人力成本,不少地区已经开始陆续采用“人工智能+传感器”的模式助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未来,我们相信,农业将会迈入智能化的崭新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将上新台阶。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将走向高端
如何使用Web3j库管理Java中的ERC20令牌
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采用AR/VR技术,可让机组人员提前熟悉飞机的布局
三星S8 Plus的电池容量将与三星Note 7一致:达到了3500mAh
关于低副瓣、超低副瓣天线技术知识
传感器和AI如何协同为农业服务
3M 3R108系列工业RJ45模块化插头
LT3598用于驱动两串90mA LED的驱动电路图
a11处理器是什么_如何评价苹果A11处理器
一文解析reids 内存分析及溢出回收
微星Z390GAMINGPLUS上手 该有的该要用的都有
射频识别技术漫谈(14)——Mifare S50与S70的存取控制
完整的DDR电源解决方案LTC3876
逆变器如何匹配182/210硅片尺寸的超高功率组件呢?
大热的四轴飞行器设计_软硬件参考方案
一种新的OLED架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语音识别芯片的经典应用案例
谷歌开发一个轻量级的库——TFGAN 它可以让生成对抗网络更易于实验
北极芯微推出全新8×8通道dToF SiP微型模组DTM4080M
数字孪生应用将在工程建设行业进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