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制造业不断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机电装备的设计、制造和调试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设备产品的设计缺陷容易导致难以预测的运行故障,故复杂机电设备的研发成为当前智能制造的重点和难点[1]。据统计,机电装备从研发到进入市场,系统缺陷及错误修正所耗费的时间,占据高达70% 的生产周期[2]。
传统机电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多级串联、逐级递进的过程,如图1 所示。在工程设计阶段,机械、电气、自动化各部分的设计顺序和执行相互独立。由此使得机械产品的设计周期长,问题修正次数多,研发成本高。
数字孪生将多学科协同,对物理对象的特征、行为、性能等进行数字化描述和建模[3],通过虚拟方式实现产品的调试和验证,是一种高效、环保的产品开发技术。
随着智能制造的转型和升级,培养适应未来产业的数字化人才尤为重要。未来的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机械、电气、自控系统的设计与装调,还需具备工业组网与通信、数字化设备设计、数字化产线运行与监控等各种新技术的运用能力。针对工业自动化流水线装配分拣的典型应用场景,研发了一套数字孪生应用平台。
该平台集成西门子主流软硬件,提供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解决方案。综合利用ug nx、tia potal (简称tia)、plcsim advanced(简称plcsim adv)等多平台,开展机械、电气、自动化、多学科协同设计,并通过平台接口和以太网通信进行全过程数据交互,可实现“以实控虚”“以虚控实”,对plc 程序设计的正确性和机械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调试和验证,优化装备设计。以此平台作为数字孪生应用示范教学平台,有助于培养具有数字化设计能力的新技术复合型人才。
平台基础环境
1.1 nx mcd
西门子ug nx 软件集成了cad/cam/cae 多功能模块,可用于三维建模、模具设计、运动仿真、电气布线等场合[4,5]。mcd 是nx 在“工业4.0”背景下新增的子平台,支持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借助外部接口的易互联性,将机械、电气、自动化多领域协同集成,形成强大的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体系。可用于3d 建模和仿真,提供机电设备设计过程中的软件在环、硬件在环仿真调试。通过虚拟设备模型与plc 连接,可对产品运行的可靠性进行虚拟调试和验证。
1.2 tia portal
tia portal 是西门子公司在“工业4.0”背景下推出的全集成自动化工程组态平台。tia v15 以上版本的软件平台将自动化项目的关键组件进行了集成:s7-1500 plc高级控制器,人机界面和伺服、变频器驱动系统。提供了标准化的工程理念,使用户可高效配置,编程调试和诊断,快速、直观执行自动化和驱动任务[6]。借助高效能仿真工具、分布式io 和开放性接口,与其他平台相连,共享数据,易于构建数字双胞胎。
1.3 plcsim adv
plcsim adv 是针对s7-1500 系列 plc 推出的一款高性能plc 仿真器。与传统的plcsim 仿真工具相比,它是以面板的形式独立运行,除了提供内部访问接口(softbus),可以仿真运行plc 程序外,还能通过外部网卡实现tcp/ip 实时仿真通信。此外,还支持运动仿真、多软件联合仿真、过程诊断,可创建高达16 个plc 实例。
1.4 通信连接
opc ua 是工业4.0 中一个重要的通信协议,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各级别工业设备(不同协议和平台)的相互通信。它将物理设备、传感器、电机等形成数字化模型对象,供不同软件访问。opc ua 提供了一致、完整的地址空间和服务模型,支持windows 应用程序与现场自动控制应用软件的信息交互[7],使得同一系统的信息可以统一方式被访问。
profinet 是新一代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自动化总线标准,主要用于现场设备(使用profinet io)的直接连接,具备实时、开放、灵活的优异性能。它使用组件化的设计,支持分布式自动化控制方式。opc ua 与profinet 两标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确保底层自动化环境与应用层it 环境数据的无缝垂直通信。
平台结构与功能
2.1 平台的系统结构
针对智能制造产线常见的自动装配分拣单元,设计如图2 所示的数字孪生应用平台。该平台用于工件的装配、分拣及包装。其主体结构由供料单元、传送单元、装配单元、分拣单元、物料仓储单元、操控单元组成。
以s7-1500t 系列plc 作为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控制器;变频系统以g120 变频器驱动传送单元的交流电机,带动皮带传送工件;采用v90 伺服驱动套件控制装配单元的xy 丝杆滑台精密运动,配合气缸完成拾取物料和装配;hmi 用于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外围io 设备由按钮、传感器、指示灯、电磁阀等构成。plc 通过路由器,采用profinet 通信标准与变频系统、伺服系统、hmi 进行数据交换。
工业pc 机作为上位机和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平台,通过以太网连接web 服务器和小型客户端。
2.2 平台实现的功能
数字孪生是通过全过程数字技术实现物理信息的融合。按照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结构,平台从物理实体、虚拟模型、数据信息、集成连接、服务支持五个维度[8] 来构建应用场景。其功能关系及实现原理如图3 所示。首先,以mcd-tia 作为数字样机建模、电气设计、自动控制编程与仿真的集成平台,通过软件在环[9] 方式可开展虚拟仿真与调试,优化模型和程序设计。
然后,采用真实plc 采集实体设备平台的传感信号,并使用已经过虚拟调试验证的程序驱动电磁阀、电机、指示灯等执行机构,控制实体设备正常运行。最后,借助真实plc 与集成平台的接口,通过变量链接和以太网通信,实现虚实数据交互,通过硬件在环[10,11] 以实控虚、以虚控实、虚实联调。
(1)虚拟仿真与调试
1)mcd 虚拟环境构建。
①构建几何模型。根据装配分拣装备的功能需求、控制逻辑,利用nx 进行3d 建模或从部件库中进行构件选型,装配完整的虚拟样机模型,设计虚拟场景。
②定义物理属性。分析组件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定义刚体、碰撞体、对象源等对象属性;添加铰链副、滑动副、齿轮副等运动形式;设置速度、位置控制等运动控制参数。
③分配测控信号。添加执行器与传感器,为虚拟模型的运行设定传感信号与驱动元件。
④设计仿真序列。利用信号触发及动作执行的逻辑关系,设计基于时间或基于事件的仿真序列,控制对象的运行时间与流程。
⑤配置交互信号。创建mcd 与外部tia 交互的信号,以实现mcd 中虚拟模型与tia 中变量的链接,使plc 程序控制虚拟模型运行。
2)tia 自控环境搭建。
①设备组态。添加硬件设备,选择s7-1500t plc、添加与实体设备对应的di/do 模块;组态2 个v90 pn 伺服驱动器、2 个g120 变频器、1 个ktp700 触摸线。采用profinet 通信方式,将上述电气元件进行网络组态,分配ip 地址。
②程序设计。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分配plc 的i/o 地址,设计变量表;根据样机模型的控制逻辑要求,设计控制程序,包括自动、手动、复位等不同运行模式。
③ hmi 设计。在tia 的画面设计中,设计开机登录界面、自动操作界面、手动操作界面、故障报警界面。
3)mcd-tia 接口设置与虚拟调试。
① 添加虚拟plc。通过plcsim adv 高级仿真器创建虚拟plc 实例,启动仿真,执行tia 中下载的控制程序。
②通信设置。在mcd 中通过“plcsim adv”接口对tia 程序变量与mcd 模型信号进行信号配置和映射,实现mcd-tia 两者的变量链接。
③仿真调试。启动tia-mcd 仿真,将plc 和hmi 均转至在线。在自动、手动、复位模式下观察虚拟模型的运行情况,验证程序的正确性、稳定性。通过仿真和调试修正错误,优化程序和参数。
(2)实体设备调试
在tia 中完善工艺轴的设置,优化伺服变频的运行参数,取消虚拟plc、虚拟轴等仿真相关的设置。使用已经验证的程序和hmi,并下载至真实plc 硬件中,对程序进行实体运行验证。根据传感信号的状态,调整传感器的灵敏度、检测距离;根据气缸的动作,调整节流阀的流量。根据皮带的运行状况,利用startdrive 组件进行变频器驱动的配置和参数设置。
由丝杆滑台的运行情况,应用软件v-assistant 对v90 伺服驱动进行优化调试。通过硬件调试和参数适配,使硬件平台按任务要求正常运行。
(3)虚实联调
使用经过硬件设备调试的plc 程序,将真实plc 与mcd 虚拟平台通过opc ua 通信达到数据交互。
1)通信设置。在tia 中启用opc ua 服务器并设置地址,激活许可;将mcd 的外部信号接口改为opc ua接口,并输入服务器的url 地址,通过opc ua 服务器访问s7-1500 plc 的变量;将变量与mcd 信号映射连接,就建立了真实plc 与虚拟模型的数据交换。
2) 以实控虚。虚拟模型的执行信号均来自硬件plc,故在mcd 中屏蔽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仅接收plc 发过来的控制信号。虚拟模型将跟随实体设备的运行时序、逻辑动作。
3)以虚控实。将实际设备的传感器信号进行屏蔽,仅使用mcd 模型的虚拟传感信号。此时,plc 硬件程序的输入来自mcd 模型的传感器,plc 的输出同时驱动硬件设备和虚拟模型,实际设备将跟随虚拟模型运行。
4)虚实同步运行。在mcd 中调整真空吸盘、按键等仿真序列的时间,调整伺服驱动、变频驱动的运行参数,可使虚拟模型和实体设备的运行时序、逻辑动作协同一致,达到虚实同步,如图4 所示。
平台的教学应用
3.1 实训环境布置
考虑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需要,数字孪生实训室的区域布置如图5 所示。实训室中央为数字孪生体设计、编程、调试区,两侧为实体硬件调试与验证区。教学设施配置: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实训平台设备共8 套;高配置虚拟仿真计算机(工作站)48 套;6 工位小组围坐式桌椅8 套;虚拟仿真训练资源包(12 个应用场景);多媒体教学系统1 套(高速以太网交换机)。
3.2 教学项目设计
基于孪生平台的硬件实体,按照功能模块(机械、电气、运动控制、通信等)和知识、技能点,共设置26个教学项目。
1)机械设计模块:①机械结构认知与mcd 建模;② mcd 的刚体,传动副等属性设置;③ mcd 的信号与接口设置;④ mcd 的物理特性属性设置;⑤ mcd 虚拟仿真和调试。
2)电气设计模块:① tia 博途编程软件认知;②传感器认知与应用;③外部设备i/o 分配与变量表设计;④电气硬件连接与网络组态;⑤开关、传感信号采集控制;⑥开关量输出控制;⑦模拟电压采集与输出控制;⑧编码器高速脉冲输入采集控制。
3)运动控制模块:①变频系统参数设置与编程调试;②伺服系统参数设置与编程调试;③ plc 高级运动控制(同步运动、凸轮运动、插补运动)。
4) 通信与界面设计:① plc 的profinet/opcua/modbus/ 自由口/ udp、tcp/ip 等通信控制;② hmi界面组态、报警功能、配方功能、动画设计。
5)虚拟仿真模块:① plcsim、plcsim adv 的应用② simit(unit)驱动行为仿真的应用;③ mcd 虚拟模式运行与调试。
6)综合联调:①系统控制程序设计;②系统hmi 设计;③系统虚拟仿真和调试综合;④机电一体化硬件系统综合联调;⑤虚实一体化联调。
实训教学时,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先是以平台组成单元为载体,开展操控单元、瓶身瓶盖供料单元、供料传送单元、分拣传送单元、物料分拣单元、丝杆运动控制6 个子单元的仿真及调试训练。然后针对整机开展系统联调训练。
3.3 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生机电一体化的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平台集成了传感器检测、气动控制、伺服驱动、变频驱动、触摸屏监控、以太网通信等多项工业自动化当前使用的核心技术、新技术,使学生多层面锻炼机械设计、电气设计、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能力,适应未来智能制造对数字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推动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由于数字化孪生系统与真实设备的一致性,教学内容可以虚实结合,也可虚实分开,而不受限于硬件设备。故借助数字化孪生的“软”平台,“教”和“学”将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通过远程即可开展线上学习和实操仿真训练。在类似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无法开展现场教学的情况下,可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以mcd-tia 平台为基础,可设计各种部件放在重用库中,组合、装配成各种设备模型。由此可创生出灵活多变的教学项目,有利于根据学习对象的学情开展分层次、个性化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3)减少实训耗材与实训设备维修工作。受限于经费与场地等因素,目前各校用于机电自动化方面的实训设备往往不足,难以满足普通教学班(30~50 人)的使用需求;且因学生的熟练程度不一致,容易导致电气元件损坏及设备故障,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让教师疲于应对设备调试与维护。数字孪生应用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设备的机械建模、plc 编程调试任务,提高程序正确率,降低设备故障。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用在核心技术点的有效指导上,提升教学效能。
结束语
基于nx mcd 和tia 的集成式系统工程环境,采用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方案,搭建了装配分拣系统的数字孪生应用平台。通过概念建模和基于物理场的仿真,借助以太网通信和软件接口的变量链接可实现设计建模、仿真优化和实例化验证。
该平台作为数字孪生技术的示范应用教学平台,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智能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复合型人才。由于mcd-tia 的基础环境与硬件易相映孪生,且与其他孪生平台易交互集成,本装配分拣平台还可以灵活扩展。如增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设备,形成更为复杂的智能制造产线孪生体。或与matlab 等软件交互,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和数学建模,优化机件设计与运动控制,进而研发更复杂、精密的机械装备。
工业网闸的系统架构及技术原理
赛普拉斯其USB-C? 芯片出货量突破10亿片大关
2012年职业排行榜:软件工程师高居榜首
碳化硅外延片全球首个SEMI国际标准发布,瀚天天成主导
中国铁塔在港公布2020年中期业绩
研发一套数字孪生应用平台
RA CLASS B认证函数库使用简介
智能语音电话机器人的强大功能都有哪些
如何在融合多种定位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条件下实现万物互联
中国第一款自动驾驶车用ASIC芯片将于下周由地平线正式首发
苹果iPhone12mini/Pro Max体验:拍视频无敌,信号不完美
根系分析仪的用途以及功能特点的简单介绍
骁龙®X70 5G调制解调器或将实现全新里程碑
串联谐振过电压原因
苹果春季发布会将至 盘点iPhone8隐藏的五大黑科技
诺基亚宣布将要率先推出4G、5G网络切片方案
华为Mate9保时捷版明日开卖!正面保时捷Logo 配双充电头
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协同工作实现物联网效益最大化
深兰科技与西班牙BOMAPA集团签署AI工业解决方案合作协议
地线带电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