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人眼传感器捕获生动图像,有助推动人工视网膜技术发展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学家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开发出一种新设备,可通过模仿人眼中的红、绿、蓝光感受器和神经网络来生成图像。他们用模仿人类视锥细胞的窄带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创建了一种新的传感器阵列,并将其连接到模仿人类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算法,以处理信息并生成高保真图像。这项研究工作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
科学家们用模仿人类视锥细胞的窄带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创建了一个新的传感器阵列,并将其连接到模仿人类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算法,以处理信息并生成高保真图像。图片来源:kaiwang/《科学进展》
传统的摄像头或相机中的硅基cmos图像传感器可吸收光线但不区分颜色。外部滤波器可以将红色、绿色和蓝色分开,但滤波器只允许一种颜色到达光传感器的每个部分,浪费了2/3的入射光。
此次研究团队创造了具有严重不平衡电子空穴传输的薄膜钙钛矿,通过操纵不平衡钙钛矿的结构,或者层的堆叠方式,创建了一种传感器阵列,并使用投影仪通过设备投射图像。在红色、绿色和蓝色层中收集的信息,都被输入到三子层神经形态算法中,这是一种模拟人脑运作的计算技术,可用于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
使用了钙钛矿材料的新设备,在吸收光线时会产生能量,这意味着其打开了无电池相机技术的大门——该器件结构类似于利用光发电的太阳能电池,一旦用光照射它,它就会产生电流,所以就像人类眼睛一样,不需要施加能量就能从光中捕捉信息。
这项研究还可能引发人工视网膜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该算法模拟了人类视网膜中的神经网络,基于这项技术的设备,有朝一日可替代人类眼中死亡或受损的细胞,从而恢复视力。
总编辑圈点:
视觉系统非常复杂,人类能欣赏到自然之美是一种幸运。因为感知和处理机制的不同,我们和地球上其它生物看到的世界并不一样;甚至,人与人之间对颜色细微差异的分辨能力也有所差异。此次,科研人员通过模仿人眼中的感受器和神经网络来生成图像,由于使用了新材料,这种设备在感受到光的同时就能产生电流,这也是对相机的革新。更令人振奋的是,该研究或许能推动人工视网膜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即使神经细胞受损,人也能通过模拟看到花花世界。


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迅速 成功研制T800碳纤维赶超日本
要闻摘选:Stellantis成立汽车软件部门 比亚迪发布高端品牌仰望
华舞依旧,未来不远:智能光伏十大趋势告诉我们什么?
明基ScreenBar屏幕挂灯评测 颇具实用性和人性化的功能
设备安装质量通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仿人眼传感器捕获生动图像,有助推动人工视网膜技术发展
衍射光栅的闪耀波长现象
通过三个案例搞懂极值搜索控制
魅族PRO7什么时候上市?魅族PRO7辅屏帅气的3个功能
如何利用简单的微带线进行窄带的复阻抗匹配
MEMS行业也在引入工业互联网模式,努力探索解决之道
日本三大电器巨头亏损创纪录:总额约200亿美元
地平线Mono3助力高等级辅助驾驶加速普及
ANADIGICS推出多模式多频段功率放大器 (MMPA)
欧时预防与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可满足您的多种需求
未来人类或将依靠人工智能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氢燃料电池利好会走一波,纯电动如何走向?
F240消防应急飞行器荣获先锋产品奖,助力空中智慧消防
监控厂商布局智能安防,不久将使用4K级别清晰度
贾跃亭重视美国生态市场 1月3日乐视将携FF首款量产车全球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