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i接口是由1998年9月,在intel开发者论坛上成立的数字显示工作小组(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简称ddwg)发明了一种高速传输数字信号的技术,有dvi-a、dvi-d和dvi-i三种不同的接口形式。dvi-d只有数字接口,dvi-i有数字和模拟接口,目前应用主要以dvi-i(24+5)为主。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即数字视频接口。它是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英特尔)、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组成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推出的接口标准。
dvi是基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转换最小差分信号技术来传输数字信号,tmds运用先进的编码算法把8bit数据(r、g、b中的每路基色信号)通过最小转换编码为10bit数据(包含行场同步信息、时钟信息、数据de、纠错等),经过dc平衡后,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数据,它和lvds、ttl相比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能,可以用低成本的专用电缆实现长距离、高质量的数字信号传输。tmds技术的连接传输结构如图1所示。数字视频接口(dvi)是一种国际开放的接口标准,在pc、dvd、高清晰电视(hdtv)、高清晰投影仪等设备上有广泛的应用。
dvi接口详解及其优点
dvi接口的优点
显示设备采用dvi接口具有主要有以下几大优点:
一 速度快
dvi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图像信息不需经过任何转换,就会直接被传送到显示设备上,因此减少了数字→模拟→数字繁琐的转换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它的速度更快,有效消除拖影现象,而且使用dvi进行数据传输,信号没有衰减,色彩更纯净,更逼真。
二 画面清晰
计算机内部传输的是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使用vga接口连接液晶显示器的话就需要先把信号通过显卡中的d/a(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模拟信号线传输到液晶内部还需要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再一次转变成数字信号才能在液晶上显示出图像来。在上述的d/a、a/d转换和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信号的损失和受到干扰,导致图像出现失真甚至显示错误,而dvi接口无需进行这些转换,避免了信号的损失,使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三 支持hdcp协议
dvi接口可以支持hdcp协议,为将来看带版权的高清视频打下基础。不过要想让显卡支持hdcp,光有dvi接口是不行的,需要加装专用的芯片,还要交纳不菲的hdcp认证费,因此目前真正支持hdcp协议的显卡还不多。
hdcp
信号从接口形式,管脚定义,数据格式等都与dvi相同,只是考虑保密的原因,对数据进行了加密,要符合hdcp的协议要求。考虑到这只是协议层面的不同,我们可将此两者等同考虑。
hdmi对dvi的影响
hdmi与现有同属数字接口的dvi相比,hdmi最大的改变在于集成了视频和音频传输,并且接口体积小,其灵活性和方便性较有优势,hdmi接口只用一条线就解决了两种输出,将大大简化设备的连线,让桌面更加整洁。
dvi接口的现状
目前市场上的dvi线有18+1和24+1以及18+5和24+5这4种规格。
18针属于单通道dvi,传输速率只
有24针的一半,为165mbps。在画面显示上,单通道的dvi支持的分辨率和双通道的完全一样,但刷新率却只有双通道的一半左右,会造成显示质量的下 降。一般来讲,单通道的dvi接口,最大的刷新率只能支持到1920*1080*60hz或1600*1200*60hz,即现有23寸宽屏显示器和20 寸普通比例显示器的正常显示,再高的话就会造成显示效果的下降。而使用大屏液晶显示器的话,24针的双通道dvi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至于18+5和24+5这种规格都属于dvi-i,多出来得4根线用于兼容传统vga模拟信号。这种接口在显示卡上用的多,显示器基本不用,除非是970p这样的单接口显示器才会考虑采用。
如果显示器低于23寸宽屏或20寸普屏的话,使用18针dvi完全没有问题,用24针的当然可以,但有些浪费了。另外,如果想用大屏幕显示器的话,一款具备双通道输出的显示卡也非常重要。因此现在大多数显卡采用的是dvi-i双通道接口,性能达到
要求。实际上现在显示卡在很多情况下,dvi能达到应有的性能指标。
IGBT模块赋能马达驱动应用
Polar将可能会成为2019年下半年的币圈黑马
汇顶科技和OPPO关系交恶 获OPPO 5年“封杀令”
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啦!
无线电基础知识
dvi接口是什么_以及其优点介绍
基于物联网技术,智能家居正在快速的发展
人工智能可以帮科学家发明出隐形衣吗
高电压三元固态电池研究成果
单结晶体管各管脚的判别方法/性能好坏的判断
电容器的ESD耐性
神经网络再进步 麻省理工“人造突触”问世
下一代PLC闪存可能就要到来了
如何进行医疗产品外观设计加工处理
微软Windows Search效率低下的解决办法
电子管的制造过程
处理电源电压反转的方法
软包电池的特点和市场格局演变的拐点
Web 3.0时代和元宇宙需要的网络生态高度重合
苹果的手机陀螺仪怎么工作的,它与机械陀螺仪有哪些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