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F5G的代表性技术

移动通信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代际演进,经历了从1g到5g时代。当前正处于5g网络大规模建设时期,5g毫无疑问成为近年通信行业的头部“网红”,话题热度持续居高不下。
然而,部分用户可能并不清楚5g网络代表的是移动通信,它并不包括固定网络。那么,固定网络技术又发展到什么高度了呢?其实,固定网络也已进入第五代,我们称之为“f5g”。
与移动网络的演进一样,在前几代固定网络基础上,f5g在连接容量、带宽和用户体验三个方面均有飞跃式提升。凭借超高宽带、超低时延、安全可靠等特性,它不仅可以应对面向家庭场景的超高清视频、cloud vr、云游戏等应用,也在快速走进千行百业的企业场景。
如果说5g 是天上的一张网,那f5g便是地上的一张网,这两张网紧密相连,“并肩作战”,共同赋能千行百业。
f5g的代表性技术
与家喻户晓的5g相比,f5g鲜有人知。当然,f5g虽然不是今年新造的词,但它却是一个“准新词”。
2019年,5g进入加速发展期,反观固网领域,仍没有清晰的代际划分和演进路线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固网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2019 年下半年,中国电信、中国信通院、华为、意大利电信、葡萄牙电信等10 家公司,牵头固网技术的协调发展,推动技术的标准化,共同倡议成立 f5g 工作组。这个倡议在当年12 月份得到了 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的批准。2020年2月底,etsi宣布成立第五代固定网络工作组(etsi isg f5g),展开f5g定义,推动固定网络代际演进。
通俗地说,f5g其实就是第五代固定网络,即光纤宽带。与前一代固网把光纤连接到家有所不同,这是一个以10g pon(无源光纤网络)、wi-fi 6、200g/400g等技术为表征的千兆超宽时代。
与移动网络的演进一样,在前几代固定网络基础上,f5g在连接容量、带宽和用户体验三个方面均有飞跃式提升,比如它的上下行速率高达对称10gbps、时延降低到100μs以下、连接数提升100倍以上、可保障的稳定体验。
现在运营商和设备商经常提的 “三千兆”,是指 “千兆 5g + 千兆 wifi + 千兆宽带”。千兆 wifi 就是 wifi 6,千兆宽带是 10g pon。
f5g与5g是互补的“孪生兄弟”
f5g和5g虽然是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但它们同宗同源,有一部分技术和网络是共用的,分别代表“固网”和“移动网”的最新技术,在场景应用方面是可以实现互补的“孪生兄弟”,支撑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全社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
业内常说:5g时代看双网,天上一张,地上一张,其中5g被说成是“天上的网络”,f5g是“地上的网络”。这种说法虽然不是很严谨,但也有一定的道理。5g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重点在于无线,主要服务于手机、无人机、车联网等室外或移动应用场景。而f5g是固定通信网络技术,重点在于有线,主要业务是固网光纤宽带接入,如面向家庭、企业、工厂、医院等固定性、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安全的场景,提供高性能宽带服务。一般在光纤可达的情况下,一定是优先选择f5g,因为f5g能带来更大带宽、更低时延,和更稳定、更安全、更可靠的网络特性。
也就是说,传统上应用在电信网络和家庭场景的光通信,凭借超高宽带、超低时延、广泛连接、安全可靠等特性,结合5g网络的移动性和海量连接优势,共同推动2h/2b/2c/2g全场景智能生活的到来,成为千行百业创新应用的关键基础支撑。
f5g+5g是行业数字化转型刚需
f5g和5g共同承担着赋能百行千业的使命,在家庭、交通、教育、医疗、能源、金融、工业制造等各个领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上网课,白领在家上班,专家远程会诊,云上新业态与新模式得到了爆发增长,充分验证了5g智能未来的可行性和价值。这些应用基本上都可以照搬到f5g上,f5g甚至比5g更胜一筹。
中国宽带发展联盟于2019年6月26日发布的《千兆宽带网络商业应用场景白皮书》,系统梳理、总结了f5g千兆网络时代的10大典型商业应用场景,包括cloud vr、智慧家庭、游戏、社交网络、云桌面、企业上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和智能制造等。
在行业应用领域,f5g作为一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工业设备、工业互联网相结合,将海量数据向数据中心进行精确与稳定的传输,以支持工业互联的信息决策,让工业信息化、远程实时、智能管控成为可能。
正是得益于在工业应用场景中,能以超低时延和高稳定性,安全可靠的特性,为智能制造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而这也奠定了f5g未来在智能工业领域的应用,将如同空气一样,成为必备的刚需。
除了工业智能制造场景应用外,在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上,f5g也同样能为多种城市交通智能化操控,提供联网化、智能化的运营支持。
面向未来,f5g+5g携手共舞、双g双提,必将推动各方共同繁荣产业生态,为全球固定网络发展开创新纪元。


让超声波仪像听诊器一样便携
人工智能计算范式和理论总结趋势
OPPORenoZ拍照怎么样
通过场景模型验证管理SoC复杂性
芯科普 | 一文了解存储主流配置UFS
浅析F5G的代表性技术
如何解决贴片电容漏电流的问题呢?
基于光子纤维素纳米晶的柔性汗液传感器
带静电抑制的薄膜共模滤波器抑制共模噪声的原理是什么?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将从被动的运营模式转为主动的设计理念
功放保护了怎么消除:解决方法与预防措施
长城汽车扩张智能新能源版图 欧拉好猫正式登陆港澳市场
从原理图捕获到PCB布局的整个设计过程
电池快速充电加负脉冲就能胜任吗?
实现可吸收和提供电流的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MEMS气体传感器应用和发展
vivo S12系列跑分超72万,新增“游戏BOOST模式”
生成式AI就绪 英特尔发布第五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电动机的分类方法
采用Kalman滤波处理和ARM7微处理器实现靶机飞行高度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