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美元加持,OLED电视如何在技术创新中突围

9月份,大尺寸液晶面板继续以2-3美元的价格下跌,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跌向80%。台系面板企业更是认为,大尺寸液晶能够盈利要等到2021年!
在如此“紧迫”的行业情势下,彩电等采用的大尺寸显示面板的投资方向在哪里呢?韩国企业给出的答案是oled——投资新显示技术、新体验度产品,而非抱着技术过剩的液晶“生死血战”。
三星、lg力挺oled
lg display表示,2019年其在中国市场的oled电视销量将达到30万台。该公司希望到2020年销量将达到100万台,到2021年将达到200万台。
而市场规模的提升,主要来自于lgd广州工厂的6万片每月oled 8.5代玻璃基板的产能——这相当于每年300多万台55英寸电视机的供给规模。此外,lgd还在韩国建设10.5代oled面板产品线。
另一家韩国面板巨头三星则表示,将投资13万亿韩元(约合108.5亿美元),将其位于韩国南部忠清道省的l8 lcd生产线转换为qd-oled生产线:这一项目如果成功实施,几乎是有史以来一次性规划投资最大的oled面板项目。同时,由于其采用lcd线改造的方式进行,理论上不增加全球大尺寸面板产业的产能规模。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尺寸oled面板上,三星已经做了10年以上的全球冠军,且最高市场占比长期在95%以上。目前,oled项目几乎占三星面板产品盈利的90%。在大尺寸液晶价格战迅猛,处于较长亏损周期的背景下,液晶换成oled是不错的前沿布局选择。
但是,面对韩国,两大面板巨头,同时也是全球位列前两位的品牌彩电企业三星与lg的oled tv野心,行业专家也指出:抢占制高点并不容易,至少作为领先者lgd的oled面板尚未盈利,且其技术路线也有争议。
三种oled,两种工艺路线之争
lg、三星都在抢投oled tv面板,但是两家的产品却并不相同。lg的是w-oled,三星则是qd-oled。
lgd的大尺寸oled屏幕产品,采用白光oled作为基础发光材料,利用与液晶电视一致的彩色滤光膜,形成红绿蓝三种原色。这种结构的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rgb三原色oled材料蒸镀的复杂性和材料本身寿命水品与寿命管理的复杂。
三星qd-oled则有效避开了lgd的专利体系,采用蓝色oled作为基础发光材料,利用qd的滤光膜,实现蓝色到红色、绿色光波的转换,形成最终三原色亚像素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与lgd的白光oled非常相似,同时,qd的转换膜可能在色彩上更为出色,但显然成本上更高。
对于以上两种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思路,业内一直有“不彻底”的定性论断:因为,比较中小尺寸,例如手机面板的oled显示产品,“直接的oled rgb三原色”材料而言,单色oled增加一层滤光膜,显然削弱了oled产品的革命性。但是,oled市场的复杂性还不止于此:
从oled成膜工艺看,目前量产技术都采用“蒸镀工艺”,三星的qd-oled、lg的白光oled、市场上的中小尺寸产品无一例外。但是,喷墨印刷工艺的产品也已经进入可以预期的节点:日本joled已经有长期稳定运行的实验线,tcl也准备在第二条11代线上实验大尺寸喷墨印刷oled产品。
同时,oled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另一种电致发光材料qd也没有忘记搅局:oled+qd的混合直接发光、qd自身rgb发光都有实验产品展示。无论是oled还是qd的rgb三元色材料都在不断进行工艺成本、寿命与亮度等方面的技术迭代。最终哪一种材料选择更为“高效”依然是未知数。
所以,投资下一代显示面板技术,无论是最终产品技术结构、材料技术还是工艺技术,都拥有“复杂”的不确定性。——今天的大笔投资,未必能压对砝码:这是技术的风险,也是决定了oled大尺寸产品投资并未成为全球趋势的原因所在。
三星百亿美元的改变与不变
“oled是未来彩电显示的重要方向”、“全球投资没有形成规模趋势,市场处于稀缺状态”、“技术确定性依然不足,未来方向存在变数”:这三点是三星qd-oled百亿美元投资所面临的基本“行情”。
所以,彩电业对三星的qd-oled投资必然持有开放的态度。例如对于lg,即形成了面板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合力宣传oled,利害参半;对于“买面板”做电视的企业,可能未来多一个选择,无论如何都不是太坏的事情,甚至是好事;对于oled的未来,三星成功了则证明一种可行方向、三星失败则证明一种“歧途”,也都是好事……
唯独对于三星,qd-oled意味着一种“冒险”:qd转换滤光膜是否足够成熟,是一个没有先例的挑战;两种新材料“oled+qd”的联合运用,可能是一个强成本因素,尤其是lgd的白光oled不断降价,大尺寸lcd已经白菜价背景下,这一点会更为突出;采用蒸镀工艺,虽然三星有此前中小尺寸oled面板制造的丰富经验,但是是否会被喷墨印刷截胡,亦不得而知……更为重要的是,100多亿美元的投资,未能在彩电面板供给端形成“真正具有趋势性”的技术路线规模——这个投资额,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很大,对于大尺寸面板行业而言则有限,不能撬动行业标准的新技术尝试,又会让技术不确定性的风险加杠杆:lgd oled面板至今未实现盈利的“老黄历”还在,lgd虽然oled大尺寸面板布局全球笑傲群雄,另一面则是亏损、关厂、重组、换ceo和裁员等大招。
因此,三星的重磅投资是韩国面板业借助oled大尺寸产品再次腾飞,还是三星会成为lgd第二,一对难兄难弟在技术创新突围的泥潭中煎熬,现在无论如何都是未知数。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oled tv
大尺寸oled之难已经是显示产业的共识:6代及其以下世代的rgb三原色oled面板,采用蒸镀工艺,应用于中小尺寸显示,不仅实现了柔性化、可折叠,更是全球开花大规模上产。仅京东方就规划建设了4条生产线;另一面,大尺寸市场,面向tv为主要用途的oled面板,现在只有lgd量产,三星qd-oled正在画饼!
虽然京东方、华星光电都展示过例如白光oled、qd和oled混合、喷墨印刷oled等众多新技术产品,但尚未投入规模生产线的建设。二者的大尺寸产品产能扩张的重点依然是液晶产品。行业专家认为,在大尺寸液晶新线较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oled大尺寸线建设即便不考虑“技术成熟性”,也至少是三年后的事情。
而为何中小尺寸oled爆发,大尺寸持续冰冻呢?原因就在于技术上的难度:第一是蒸镀工艺大尺寸化后难度更高、成品率更低、成本更高(喷墨印刷理论上能解决这一问题);第二是,彩电与手机代表的中小屏幕产品的“换代周期”不同,应用场景差距显著。这使得面对tv市场,rgb的oled材料寿命必须更好、稳定性更加、亮度更高,这三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总之,即便有三星qd-oled的大手笔投入,全球范围内oled大尺寸化的潮流也很难迅速复制。oled tv作为高端货的身份还能长期保持,液晶作为彩电市场主力的地位坚挺十年毫无压力——且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大尺寸液晶面板供给将有望冲刺全球半壁江山。

如何考虑插装线路板的一些可制造性设计
黑客利用远程代码执行漏洞,超过30万个网站易受到攻击
芯片短缺会导致什么后果
国产通用CPU迎来好消息,龙芯已进入12纳米时代
在实验室中构建坚固耐用的低成本RF探头
百亿美元加持,OLED电视如何在技术创新中突围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基于PCM1864前端语音处理解决方案(3)
USB-C接口或将成电子产品统一标准接口,上游连接器市场迎来爆发期
无线网络管理的六大策略
任正非接受德国媒体采访:西方必须接受其他国家的崛起
海泰方圆成功当选黑龙江省商用密码协会会长单位
特斯拉供应商和大工业重组供应链 在美国建设第一家工厂
湖山AVK300音响摩机经验之谈
超高频rfid技术的关键知识点分享
基于三轴加速度计的评估板的设计演示
解读分散式48V架构的汽车电源系统方案
区块链技术进化的下一步将是完全去中心化
3D打印机在制造业有什么作用
西藏首家华为授权体验店Plus将于8月19日正式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