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红光显示为什么是难题?

2023年底,清华大学与中国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宣布,研究团队通过使用独立式氮化镓衬底 (freestanding gallium nitride substrates (fgs)),提升了红光氮化镓 (ingan)micro led器件的效率和阵列均匀性。研究人员声称,这是首个蚀刻定义台面尺寸小于5μm的ingan红光micro led。
近几年国内外团队在micro led红光显示方面倾注了很多心血,不过,发展至今,红光显示效率低的问题依然困扰着micro led。还有业者质疑,畅谈了十年的micro led显示时代,会不会因为红光显示效率不足而无法兑现?
为什么micro led红光显示效率低? 实验结果表明,当led芯片尺寸下降到20μm以下时,micro led不仅发光效率迅速下降,而且在驱动显示面板所需的低电流范围(0.01a/cm²~1a/cm²)内,micro led非发光复合损耗显著增加。
这个问题在红光led方面会格外显著。相较而言,将典型的蓝光led从目前的常用尺寸缩小到5微米大小,其发光效率会从90%左右骤降到40%左右。虽然出现了很大的降幅,但从应用角度来看,这是能够接受的,micro led高密度也能够弥补这个衰减。
反观红光led,其发光效率会从60%下骤降到1%左右,这个降幅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再高的密度也无法弥补这样的性能衰减。
材料可能是导致红光led发光效率快速衰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蓝光led和绿光led通常由氮化铟镓(ingan)材料制成,由于红光波长更长,因此同样采用氮化铟镓材料制成红光led时,就会在器件的发光区域产生强烈的偏振场,这种偏振场会对红光显示造成一定影响,且随着led芯片尺寸缩小,这种影响会愈发显著。
micro led红光显示效率提升的尝试 红光led显示效率和巨量转移等是量产micro led的主要瓶颈,产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就像开篇提到的,清华大学团队实验结果显示,在1μm的尺寸下,ingan红光micro led在50a/cm² 的电流密度下实现了0.86%的外量子效率(晶圆上)和613.6nm的波长。据悉,与传统蓝宝石基板上生长的micro led 相比,其铟的掺入量有所提高。
材料创新被认为是解决红光led发光效率低的主要途径。2020年,具备ingan基红光micro led芯片规模化量产能力的法国半导体材料商soitec发布了50微米的ingan基红光micro led器件,不过当时该公司并没有透露具体的发光效率数据。
2021年3月,首尔伟傲世宣布已联合美国圣芭芭拉ssleec团队成功开发尺寸小于1μm的蓝光micro led和绿光led,并且在尺寸小于70μm红光micro led的外量子效率(eqe)和良率问题上获得了突破。该团队的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当时的主流方案,红光micro led芯片的外量子效率提升了150%,显著提升了micro led的亮度。
2021年10月,外媒报道称,kaust大学开发出可见光光谱范围内高效发光的micro led(μleds)芯片,成功实现了micro led的全彩化,并且在《光子学研究》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根据介绍,kaust使用了一个半导体材料,通过化学混合能够发出rgn三原色的光,这样可以帮助micro led实现rgb全彩化显示。kaust大学在论文中表示缩小芯片会面临在生产过程中led结构的侧壁会被损坏,从而导致漏电,影响芯片发光。
2023年3月,总部位于英国的初创公司kubos半导体提出了一种采用立方gan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据称能够有效抑制偏振场对红光led发光效率的影响。kubos半导体创始人david wallis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一种立方gan。由于立方gan具有更高的晶体对称性,这种gan变体能够不受强极化场的影响,有效抑制了强极化场对gan基红色led的发光效率的影响。基于这种方法,kubos制造了一款50微米直径的立方gan非封装micro led芯片,它可以发射红光。他们希望据此证明,使用立方gan方案制造更长波长micro led是可能的。
2023年10月,micro led微显示器制造商上海显耀显示科技jade bird display宣布,其自主研发的0.13英寸micro led红光芯片亮度突破100万尼特大关,再次刷新业界纪录。jbd在多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包括在材料生长技术、非辐射复合抑制技术及光束发散角控制等方面。据悉,jbd红光的像素尺寸为4um,而发光的led尺寸<2um,这也对发光效率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algainp外延技术的进步极大程度减弱了micro led表面非辐射复合的影响,延缓了红光micro led在<5um尺寸下的光效急剧衰减的趋势。
结语 红光led显示效率低长期以来都困扰整个micro led产业,成为阻碍量产的难题之一。不过,通过产业界在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积极创新,全彩micro led已经逐步成为可能,相信随着相关工艺逐渐成熟,产业界十年磨一剑,micro led必将成为下一代主流的显示方案。

JBLTUNE500BT头戴式蓝牙耳机评测 这或许就是少女梦
东方集成喜获海淀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认证
四维图新AutoChips AC8015智能座舱SoC芯片助推汽车智能化进程
小米MIX Alpha采用了360度环形屏幕设计将售价19999元
苹果推出触控笔后能增加iPhone的销量吗
Micro LED红光显示为什么是难题?
基于IP网络架构实现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航空接插件的选择方法以及使用规则
什么是抖动?使用抖动消除量化失真
数据标签体系要如何建立?
直流输电原理_直流输电优缺点
恒功率整流器的定义
Sovit3D智慧钢铁厂三维可视化数字孪生系统
央行数字货币为什么没有炒作性
京东方对外展示物联网时代下的O2O智慧零售新模式
苹果回应自燃:自燃设备受过外部物理损坏,是确有其事还是自圆其说?
2020年5G网络占无线网络设施支出5%,2025年为40%
3D可视化数字孪生的功能作用是什么
脉冲控制仪怎么调节
2019年中兴通讯将持续加大5G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