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一直是手机屏幕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6.5英寸以上的手机不适合单手握持。因此继续拓展屏幕尺寸虽然毫无难度,但是绝大多数的手机品牌都放弃了这样的尝试。如何在固定尺寸的屏幕上做文章?于是提升屏占比的变成了头等大事。
屏占比之后 手机屏幕的突破将走向何方
屏占比的概念并不新潮,从智能手机刚开始出现的那几年,很多品牌就都在讲这方面的故事。不过当时屏占比仅仅60%多,而如今全面屏的出现,让手机的屏占比突破90%。为了提升屏占比,市场上出现升降摄像头的设计。显然屏占比已经成为手机屏幕近一两年优化的主要方向。
全面屏手机正在普及 但是提升屏占比天然有限制
但是屏占比升级的瓶颈显而易见,未来手机屏幕如何发展呢?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分辨率的道路也早就荆棘密布,2k手机屏幕已经够用,配置4k分辨率再6.5英寸的尺寸上没有明显效果。尺寸、分辨率、屏占比都没有了前进的空间,那么是不是就剩下颜色一条道了?
笔者认为未来手机屏幕将主要从材质、构造两个方面去改变。全面屏的事情我们就先不讲了,这是大势所趋,未来可能入门级的手机都是全面屏的配置。我们还是聊聊新变化方向。
随着oled屏幕的不断发展,手机应用oled屏幕已经司空见惯。其实早在几年前oled屏幕就已经出现在手机之上。熟悉htc的人应该还记得,htc one s应用的就是oled屏幕,而三星也有不少款手机使用了oled屏幕。不过那时的oled屏幕不成熟,颜色显示上并不完美,总是给人“浓妆艳抹”的感觉。其实那是因为oled材料寿命不同,不同基色的oled材料寿命不同,所以短寿命的oled材料占比多一些,因此影响整体的颜色表现。
htc one s手机就已经使用了oled屏幕
现在就不同了,oled屏幕逐渐成熟起来,成本也开始下降。从目前的态势来看,随着苹果以及各种旗舰手机对于oled屏幕的推崇,oled产业的发展即将加速,未来无论从效果还是成本上,oled屏幕都会有长足的进步。未来中高端手机换装oled屏幕是大势所趋。
目前oled屏幕手机正在增多
除了oled屏幕还有一种qled屏幕。两种屏幕其实都是自发光的材料,但是qled屏幕的亮度更高,可以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的通透,同样的色彩色域表现下,qled屏幕拥有“抓人眼球”的效果。
相对来说qled屏幕目前研发滞后,虽然市场上有qled电视,但是那是利用qled材料做成背光模组,通过蓝色led激发形成新的背光系统的技术,并非真正的qled屏幕。这一点很多人还不是特别清楚。目前已经有很多品牌开始重视真正的qled屏幕的研发, 笔者预计这种屏幕很可能最先应用到手机屏幕之上。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构造的事情。日前,三星手机总裁表态,旗下首款可折叠手机将于年底前发布,据德国杂志welt报道,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表示折叠屏手机在华为的计划之内。那么折叠是不是未来的手机屏幕的发展方向呢?
折叠手机的形态是否受欢迎还需要验证
oled屏幕具有柔性特质。但是目前柔性基板的技术还不成熟。我们见到的oled屏幕主要还是平面应用。而折叠手机需要屏幕具有高度柔性特质,这样就大大的提升了屏幕制造的难度。虽然这种屏幕目前是可以生产的,但是无法保障特别充足的供应量。
笔者预计折叠手机无法成为主流
而传统的lcd屏幕无法做到柔性屏幕,只能在曲面效果上想办法。很多电竞显示器都是曲面的设计,其实他们采用的就是lcd屏幕。但是曲面手机已经被证明并不适合市场。曾经三星和lg都推出过曲面屏的手机,但是市场反响并不大。利用lcd屏幕制造折叠手机就必须要有接缝,这是会严影响消费者的体验。
笔者认为了折叠手机还是需要采用oled屏幕才可以,不过折叠手机虽然听着炫酷,目前还只能是传统手机的替补。其造价高,应用场景不明确,加上产品制造难度大,并不会像全面屏一样成为主流。
全面屏的思路其实还是传统路线,屏占比的本质是在手机尺寸无法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在特定尺寸的空间内提升显示效果的尝试。随着全面屏产品的不断人热销,很快全面屏就无法成为一个刺激点,因为很多入门产品也开始配置全面屏的设计。
所以未来屏幕的材质,屏幕的结构需要进行改变,才能继续让手机屏幕有新的亮点。此外其实还有很多技术可以帮助手机拓展显示效果,诸如投影技术,裸眼3d技术等等,但是这些技术其实都缺少必要的应用场景,并且技术也不成熟,因此未来无法成为主流方向。
怎么消除电阻分压(没有电压跟随器)带来的误差
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崩溃?
光纤传感器OFweek Mall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
电蜂优选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领域发展新趋势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噪声分析与优化
屏占比之后,手机屏幕的突破将走向何方?
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All上线 Lambda 160万LAMB大放送
智能音箱如此火爆,它到底有哪些智能之处
STM32L4系列内部FLASH双字编程示例
电感有什么样的作用应该如何进行分类
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地识别不同的激光脉冲传播
MIT研究揭示大脑可塑性基本规则
苹果将取消京东方的供应?京东方痛失3000万屏幕订单
新一代TSN通讯协议推动工业以太网迈向Gbit/s时代
服务机器人问题凸显,技术还有待发展
3800亿元,将“喂”出几个国产传感器巨头?
高频RFID射频电子电路设计原理分析
AI还在这两方面有着你想不到的能力!
小米能够拿手的生态王牌颠覆电动汽车行业吗?
电容笔的笔头怎样换_电容笔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