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过孔via不是指hdi(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or)使用的盲埋孔,而是mlb更多使用的通孔pth(plated through hole) via。
过孔形状
通孔内径通常有0.2mm、0.25mm和0.3mm,针对不同类产品,会有不同的选择。比如0.3047/0.5588/0.8128 (drill/pad/antipad)。
过孔排列
过孔的排列,更关注于相邻过孔转换之间的耦合,以此来确定缝合过孔的位置选择,保证信号的性能最优化。
·tx&rx避免靠近·垂直打孔·错列打孔
实际的版图设计中,不管什么打孔,都是建议保持一定距离,这是防止过孔垂直区域的串扰。
很多规范文件给出的建议值:差分过孔间距25~50mil,回流地孔的距离80~100mil。
根据相关的仿真结果给出反焊盘形状:椭圆形和8字形。
过孔影响因素:
总结一下规律:
还有一个背钻(back drill)的问题。
对于背钻,主要钻头尺寸,完成厚度,完成孔尺寸,关键区域的最小深度,最大背钻深度等由连接器供应商和 pcb 制造商指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可靠性。
钻头的直径要大于通孔的孔直径,一般背钻孔径=钻孔直径+10mil。需要和对应的板厂对接生产工艺,根据加工钻孔的深度工艺公差水平在“不能破坏pcb孔与走线连接”的基础上保证“剩余stub长度尽可能小”。这里面有个临界区,是指电镀通孔要求必须符合规范的区域。仅允许在非关键区域进行背钻。
什么时候考虑背钻?这个取决于芯片驱动能力,互连链路,信号速率等等。一般的经验是≥5gbps速率的信号就需要考虑了。
当然,我也看过有的设计,在stub残桩背钻处理和反焊盘的处理,做了一个取舍。简单来说,过孔背钻的处理解决的是反射的问题,反焊盘的处理解决的是阻抗突变的问题。但这里面其实还有em问题。
pcb板的叠层和板材,对过孔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只不过这部分的因素就没有加入其中来展开。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要注意叠层和板材对过孔以及版图设计的影响。
对过孔的定性,除了阻抗,还有其他参数,比如插入损耗、回波损耗、next 和 fext,可以更全面了解过孔或过孔阵列的排序。
下面是几种过孔排列形式:
相关仿真得出:红色标记处的参数最好。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过孔表面镀铜,高速总线性能可能会受到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从而导致高频信号衰减,这里面除了铜箔类型,还有工艺的问题。
当然,除了所说的信号过孔,还有电源孔,除了考虑载流能力,还要考虑pdn 的影响。这样说来,过孔可琢磨的方向就更多了。
低压配电线路的常用保护装置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选购我司HS-DR-5导热系数测试仪
智能家居或许比你更懂你自己
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最先进的定位技术有哪些
谷歌即将迎来上海无人驾驶牌照 谷歌自动驾驶时代真的来了
过孔相关的基础知识
可控硅模块具体电流应用是怎样的?
芯片组是什么_芯片组驱动是什么
家庭电路安装原则
带远程监控的路灯照明 节电控制系统设计
介绍几个电路来理解下三极管的反馈
vivo X60系列详细规格信息曝光
博鼎实华金舰:小基站芯片国产化已取得多项突破
顺丰航空首条美洲全货运航线 “深圳 - 杭州 - 洛杉矶”正式开通
谷歌Pixel 7 Pro遭遇Android 14 QPR2 Beta 2更新问题
高通上海新公司成立 将与半导体制造商安靠开展智能制造业务合作
黄章和白永祥谁是老大_白永祥和黄章什么关系
小米11有史上最贵屏幕,破13项纪录
人工智能会为肿瘤诊疗做些什么
英特尔柯再奇离职,外媒反而认为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