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成立50周年,盘点芯片50年发展史

英特尔今天50岁,一文看尽芯片50年发展史
7月18日,英特尔迎来了它50周岁的生日。这位cpu巨头50年来曾带来pc市场的辉煌,如同pc时代的催化剂,只要有计算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他也曾一度有着芯片领域垄断的地位;而他也被公认错过了移动市场,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如今,在ai时代浪潮下,英特尔能否握紧第一张船票,航行在ai阵列的前端呢?
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英特尔,那会变成什么样?再直观一点,想象一下没有cpu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如果没有cpu,可以说几乎一切都无法正常运转了。所以,除非没有人用半导体,除非我们不用电脑和手机了,否则intel不会消失。
50岁英特尔面临的挑战
就在英特尔成立50周年之际,其ceo科再奇却在6月21日因职场绯闻闪电辞职,这让英特尔陷入舆论漩涡,大家纷纷猜测科再奇的卸任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有分析师认为他的离职的其他原因,可能是因为10nm芯片难产问题,导致英特尔在芯片制造工艺上首次落后于竞争对手amd和台积电。
加之pc业务缩水,英特尔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中pc中心的ccg(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收入增长率仅为3%。于是有人猜测科再奇是迫于压力辞职。
英特尔2018 q1财报,ccg增长率并不乐观
目前英特尔ceo由鲍勃·斯旺临时担任,他于2016年加入英特尔并担任首席财务官,他是财务人员而不是工程师。所以,如果想要在ceo的岗位上做好,那么他必须建立起能把控技术的高管智囊团,并解决英特尔10纳米芯片制造工艺的问题。
谁将会是下一任ceo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业界猜测候选人除了目前临时担任ceo的鲍勃·斯旺之外,还可能有以下几个人选:
内部人选:
纳文·谢诺伊(navin shenoy):于1995年加入英特尔,目前负责英特尔最重要的数据中心集团。作为在英特尔内部成长起来的高管,他是英特尔ceo的传统选择。他曾担任英特尔前ceo欧德宁(paul otellini)的技术助理。在内部,他被认为具备英特尔所需的产品愿景。
文卡塔·伦杜琴塔拉(venkata renduchintala):于2016年从高通转投英特尔,目前负责英特尔的客户端设备产品和最热门的物联网产品。他拥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同时管理风格也曾引起关注。2016年有媒体报道称,消息人士称伦杜琴塔拉“不害怕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他的领导风格是“指挥和控制”。
拉贾·克杜里(raja koduri)于2017年从amd离职加入英特尔。他在加入时组建了新团队:英特尔核心和视觉计算集团,负责图形和其他可视化技术。
吉姆·凯勒(jim keller)是刚加入英特尔的高管。他于今年4月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团队离职。在此之前,他的职业生涯主要供职于amd和其他半导体公司。他的机会不大,但如果英特尔希望为ceo职位带来新鲜血液,同时继续保持从内部提拔的传统,凯勒或许是合适人选。他目前负责英特尔的芯片工程。
外部人选:
里克·卡西迪(rick cassidy):台积电北美ceo。台积电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正在给英特尔带来冲击。英特尔正尝试将10纳米工艺投入使用,同时设计7纳米工艺。与此同时,台积电的10纳米工艺早已开始使用,而今年早些时候也开始了7纳米工艺的量产。目前,台积电正在研发5纳米工艺。5纳米工艺被认为是“摩尔定律的终点”。从台积电挖人能满足英特尔的需求。
桑杰·贾(sanjay jha):近期从英特尔芯片制造业务竞争对手global foundries离职。他在该公司担任ceo长达4年,于今年3月离职。他此前也是高通首席运营官。目前尚不清楚桑杰·贾为何从global foundries离职,例如是他的业绩未达预期,还是主动辞职。有媒体报道称,global foundries一直以来对ceo不太友好,在不到10年时间里已经换了4位ceo。
amd ceo苏姿丰(lisa su):英特尔梦寐以求的ceo人选,不过看起来跳槽的可能性很小。
雷妮·詹姆斯(renee james):她曾被视为科再奇的唯一继承人。不过,她不太可能回到英特尔。詹姆斯在英特尔工作了28年,于2015年离职。今年早些时候,她担任自己的芯片公司ampere的ceo。她也表示很高兴能自己创业。
痛失移动市场,苹果前高管评英特尔之毒性文化
苹果前高管jean-louisgassée在medium发文《英特尔之毒性文化》。他在文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英特尔因其文化导致其一再错过移动市场的失误。
jean-louisgassée
他表示科再奇因绯闻离职的消息让他感到震惊,并对科再奇任职期间英特尔的表现做了总结:过去12个月英特尔股价上涨超过50%(即使在ceo离职后),而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5%。华尔街似乎对英特尔的未来比苹果更为乐观:intel的p / e(价格/收益比率,市场预期的指标)是22,而苹果的则是18。
尽管财务状况良好,但是英特尔还是被认为错过了移动革命,因此损失巨大。
他分析道,英特尔曾经拒绝为第一款iphone提供处理器的机会,当时ceo otellini说他没“看到”这个机会的潜力。如果说拒绝iphone是因为当时确实并不能确定它是否会大卖,但是之后又接连错过ipad诺基亚、黑莓等就说不过去了吧。
所以,当iphone在2007年爆发时,英特尔坚守自己的立场来捍卫自己的位置:公司将以众所周知的制造优势获胜。x86体系结构固有的缺点——功耗、不必要的复杂性、没有soc集成,都将被克服,而英特尔将会在移动包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此后,英特尔下意识推动他们的x86优势:通过windows垄断获利。作为x86制造商,英特尔允许因为高利润而被颠覆。
jean-louisgassée从心理学上解释英特尔的种种问题(当然只是一部分,英特尔的问题还有更多),上文中的“以制造优势获胜”不过是换了种说法,x86制造者为了守住高利润而任由自己被颠覆。这是真的。
但作者认为情感和文化上的东西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其他行业,我们也能见到错误的认知导致行动僵化。在技术圈里,微软os授权收费文化起初没把安卓的“免费开放”看在眼里,等到醒悟时为时已晚。让我们假设一下,与其在2007年揶揄iphone价格太贵,微软要是抢在安卓之前,早一周发布免费的windows mobile os,情况将会如何?
直到2013年5月17日,otellini宣布卸任时,表示“后悔”自己当年拒绝苹果这笔交易的造成的过错。
错过移动市场多年,英特尔也已经放弃移动时代,而将目光聚焦在了数据中心业务和5g时代。万物联网的5g时代数据量剧增,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这无疑是英特尔所擅长的。
此外,英特尔也正在全面进军人工智能领域,其人工智能事业部副总裁兼人工智能架构总经理gadi singer今年曾透露英特尔将聚焦硬件、软件和生态系统,对ai展开全方位布局。
据他介绍,目前英特尔已经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全栈式ai解决方案,包括至强处理器、nervana神经网络处理器等硬件,fpga、网络和存储技术等技术,mkl和daal等用于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的数学函数库,以及支持和优化caffe、neon等深度学习框架等。
可见,错过移动市场,又遭遇pc增长困境的英特尔,这次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了。
cpu巨头转型之际,再次回顾过去
在英特尔50岁生日之际,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个cpu巨头这50年走过的历程:
intel处理器进化史(图片来源:电科防务研究)
1968年,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在硅谷创办了英特尔公司。
1969年,凭借首批106名员工,英特尔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米德菲尔德路365号开始运营。
1971年,英特尔开发出第一个商用处理器intel 4004,片内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10微米,能够处理4bit的数据,每秒运算6万次,频率为108khz,前端总线为0.74mhz (4bit)。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intel第一个cpu,已有40多年历史
1978年,英特尔生产出了著名的16位8086处理器,是所有ibm pc处理器的祖宗。
intel 8086处理器
1981年,ibm生产的第一台电脑使用英特尔的8086芯片,因此,英特尔一举成名。
ibm第一台个人电脑5150,使用英特尔8086芯片
1982年,英特尔推出和8086完全兼容的第二代pc处理器80286,用在ibm pc/at上。
1985年,康柏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ibm pc兼容机,兼容机厂商们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但是为了和ibm pc兼容,处理器都是使用英特尔公司的。
1985年,英特尔继摩托罗拉之后,第二个研制出32位的微处理器80386。英特尔靠80386完成了对ibm pc兼容机市场的一统江湖的地位。同年,英特尔进入中国。
80386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
1987年,安迪格鲁夫正式担任ceo,英特尔开始了快速发展的10年,并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1989年,英特尔推出了从80386到奔腾处理器的过渡产品80486,其实就是80386加一个浮点处理器80387缓存。依靠80486,英特尔一举超过所有日本半导体公司,坐上了半导体行业的头把交椅。
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果断停掉传统的内存业务,从此专心做处理器。
1993年,英特尔推出奔腾处理器pentium,从此英特尔不再以数字命名处理器了。但是工业界和学术界,仍然习惯称呼英特尔处理器为x86系列(比如pentium就被称为586)。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采用了0.60微米工艺技术制造,核心由320万个晶体管组成。支持计算机更轻松的集成“现实世界”数据,如语音、声音、手写体和图片等。
pentium是x86系列一大革新。其中晶体管数大幅提高、增强了浮点运算功能、并把十年未变的工作电压降至3.3v。
奔腾处理器的诞生,让英特尔公司甩掉了只会做低性能处理器的帽子,其运行速度达到工作站处理器的水平。随后十年里,英特尔推出了很多代的奔腾处理器。
1999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5000亿美元,最高峰为5090亿美元。
2000年,英特尔的手机处理器xscale问世。
2001年,英特尔的64位服务器处理器itanium问世,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彻底超越risc处理器的代表太阳公司。
2005年,苹果开始使用英特尔处理器,摩托罗拉彻底退出个人电脑处理器市场。
2006年,英特尔和amd主要产品都采用65纳米的半导体技术,但是英特尔在最新45纳米技术上明显领先于amd,并且已经开始研发集成度更高的32纳米的芯片。从那时起直到今天,英特尔对amd一直保持绝对优势。
2006年,双核处理器问世。
2008年11月17日,英特尔发布四核core i7处理器。
2009年,四核处理器问世。英特尔继续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占优势。
2012年,英特尔宣布重返移动终端市场,但是效果不佳。
2014年2月19日,英特尔推出处理器至强e7 v2系列采用了多达15个处理器核心,成为英特尔核心数最多的处理器。
2014年3月5日,intel收购智能手表basis health tracker watch的制造商basis science,这一收购交易显然是英特尔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努力的一部分。英特尔把basis品牌整合进其ndg(新设备集团),目标是大踏步进军新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同时打压高通。
2015年1月8日,英特尔发布世界上最小windows电脑compute stick,大小仅如一枚u盘,可连接任何电视机或显示器以组成一台完整pc。
2015年6月,英特尔收购了头显设备厂商recon。
2015年12月斥资167亿美元收购了altera公司,这是英特尔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一次收购,意味着英特尔要考虑cpu之外的新技术应用,在pc市场不断萎缩且移动市场迟迟难以打开的背景下,英特尔希望实现cpu和fpga硬件规格深层次结合,布局物联网市场。
2016年11月30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正在组建一个专门的事业部来从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它的名字就叫做automated driving group(自动驾驶事业部,简称adg)。
2017年3月,英特尔收购mobileye, “算法+芯片整合成ai制胜关键。
2017年6月7日,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英特尔公司排名第47位。
2018年4月,英特尔宣布2019年大规模交付10nm芯片。
2018年7月13日,英特尔宣布收购芯片制造商easic,加速fpga,降低对cpu的依赖。
这都是amd的历史 39年奋战历程大盘点
将芯片制造业务拆分出去,对于困境中的amd来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ceo dirk meryer也说amd正处于一次重大历史变革之中。此次拆分对amd的长期发展有何深入影响现在还不好下定论,所以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过去的39年里amd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1969年:仙童半导体的jerry sanders(杰瑞·桑德斯)带领七位同事出走,在5月1日成立了advanced micro devices,初期资金10万美元,公司主要业务是设计逻辑芯片。
1970年:amd发布自己的第一款产品“am2501”逻辑计数器。
1972年:amd公开上市。
1975年:amd进入ram芯片产业,通过对intel 8080微处理器的逆向工程设计了一款位片处理器。
1979年:amd进入纽约证交所,并在德州奥斯汀成立新的生产工厂。
1982年:amd获得intel授权,成为其8086、8088芯片的第二供应商,客户是ibm;根据intel的设计和微代码制造了80286处理器的克隆体“am286”。
1985年:amd进入财富五百强;ati设计了自己的第一款图形控制器和第一款图形卡产品。
1986年:intel取消了与amd之间的授权协议,并拒绝透露i386处理器的技术细节,双方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法律大战。
1987年:amd收购monolithic memories,开战可编程逻辑业务。
1988年:amd成立亚微型研发中心(sdc),为amd全球晶圆厂提供下一代技术。
1991年:amd发布intel 386处理器的逆向工程科隆版am386,一年内卖出了100多万颗。
1992年:ati成立德国分公司,发布第一款vesa和pci产品,以及第一款集成图形控制器和加速器的单芯片mach32。
1993年:amd发布intel 486的克隆版am486;与富士通合资开展nor flash业务。
1994年:amd获得康柏长期订单,为其提供am486处理器;与intel的386处理器官司告终,加州最高法院站在了amd一边。
1995年:amd发布k5处理器,与intel pentium展开竞争,这也是amd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处理器产品;fab 25晶圆厂成立。
1996年:amd收购微处理器企业nexgen,获得了后者的nx系列x86兼容处理器,使得amd在微处理器市场上直接与intel展开竞争;amd宣布将在德国德累斯顿兴建大型晶圆厂fab 30。
1997年:amd针对intel pentium ii发布了k6。
1998年:k6-2发布;amd宣布与摩托罗拉合作开发基于铜的半导体技术,成为之后k7制造工艺的基础。
1999年:amd发布k7 athlon,该处理器由dirk meyer领导的前dec公司团队设计,dirk meyer曾在dec公司领导了dec alhpa项目,2008年成为amd ceo。同年,amd抢先intel跨过1ghz频率大关,走到了1016mhz。
amd创始人jerry sanders
回到顶部阅读第二页
2000年:amd发布支持电源管理的k6-2+处理器;jerry sanders招来摩托罗拉半导体业务总裁hector ruiz担任amd总裁兼coo;200毫米晶圆厂fab 30开始出货并取得收入;ati收购artx,吸纳了其ceo dave orton,并发布了radeon系列显卡。
2001年:amd发布首款工作站处理器athlon mp;hypertransport总线技术获agilent、苹果、博通、思科、ibm、nvidia、sun、德州仪器等半导体企业采纳。
2002年:amd收购alchemy semiconductor,获得其低功耗嵌入式处理技术;athlon xp处理器首次支持cool'n'quiet节能技术;hector ruiz取代创始人jerry sanders成为ceo。
2003年:amd与ibm合作开发半导体生产技术;athlon 64和opteron处理器引入了64-bit技术,后者也是amd第一款真正的服务器处理器;amd收购国家半导体的x86业务,并宣布与sun达成战略同盟;amd和富士通合资成立了新的flash业务公司spansion。
2004年:amd展示第一款x86双核心处理器;在中国成立分公司,总部设在北京。
2005年:amd发布笔记本处理器turion 64和双核心处理器athlon 64 x2,opteron也推出了双核心版本;德国德累斯顿300毫米晶圆厂fab 36开张;;amd对intel提起反垄断诉讼,指责其排挤和限制竞争;spansion上市。
2006年:amd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ati,并计划发布集成图形核心的fusion处理器,ati ceo dave orton成为amd视觉和媒体业务执行副总裁;戴尔发布基于amd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amd展示四核心x86服务器处理器“巴塞罗那”;成立上海研发中心,专注于移动平台;开始向65nm工艺过渡;宣布计划在美国纽约州建立32nm工艺晶圆厂。
2007年:dave orton辞职;发布四核心opteron和phenom x4,但出现tlb bug;宣布将在业界首推三核心处理器;为抱住市场份额与intel打起价格战,损失数十亿美元。
2008年:发布phenom x3 8000系列三核心处理器和radeon hd 4000系列显卡,均大获成功;消除tlb bug的第二代巴塞罗那opteron和phenom x4处理器上市;陆续卖掉非核心业务和200毫米晶圆设备;45nm处理器开始投产;hector ruiz不再担任ceo,dirk meyer继任;宣布拆分为两家公司,分别负责芯片和制造。

电子设备中的语音和音频控制进展
选择山东LED显示屏厂家显同电子看哪些
中国移动发布飞联网方案,部署空地网络、打造无人机平台
新一轮AI大爆发前夜: ChatGPT 横空出世,核心硬件战一触即发
平台化电源测试及应用设计
英特尔成立50周年,盘点芯片50年发展史
前端总线频率
什么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优势
手动变速器的功用
韩国三家电池厂商占电动汽车电池全球市场30.8%
蜜蜂的社会行为和物联网系统有何关联
朗锐智科BHIOT-873边缘计算网关介绍
机器视觉FPGA可拓展性应用
数据中心UPS系统的选择与规模
亚马逊太空互联网柯伊伯项目将有新总部
吉米速干洗地机高效去污自清洁,地面清洁与舒适家居的绝妙组合
日本机器人之父:人类所有工作都可被机器人取代
同茂上新多款摆动型音圈电机
提供产品最多附加值 世强揽Silicon Labs两项设计大奖
华为国行将推P10乞丐版,售价3099起,心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