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锐电子就是这样的例子。从追逐行业风向标,到专注擅长的细分领域,成为单项冠军,坤锐电子的rfid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造势者——rfid
图书馆借还书时,只需将安装了电子标签的书靠近读写机器,就可以自动识别,实现自动借还书。这就是最简单的rfid技术的应用。
对于坤锐电子董事长闵昊来说,rfid产业就像他的孩子,从最初的产业标准制定、产业遭遇大低谷,以及后期逐渐回归理性,闵昊都亲身参与其中。
rfid技术最早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但其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和物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产品电子代码的网络框架,并提出利用射频标签作为物品身份标识载体,构建物-物互联的物联网的概念与解决方案。这是全世界最早提出物联网架构。
与此同时,rfid标准化的问题也逐渐提上日程。在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资助下,麻省理工学院2002年起开始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研究,制定产业标准。
身为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系教授,闵昊的实验室是全球rfid产业标准制定团队之一。
彼时,他还在担任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带领公司研制了第一枚国产非接触ic卡芯片,用于上海公共交通卡;并且研制了第二代身份证芯片,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随后,闵昊更是成功研制了第一枚国产usbkey芯片。
但沃尔玛当时描绘的rfid产业应用的宏大画卷始终令他心驰神往:沃尔玛提出到2010年,公司销售出的每一件产品都会装上rfid芯片,其背后蕴含的巨大市场令人心神荡漾。
对于零售行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低成本且高效率的物流供应链体系。而库存成本高、服务效率低、信息准确性低等问题给零售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利用rfid技术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可以提高成品出入库效率和仓库盘点效率,降低成品发货差错率,避免特定商品的断货,窜货等,实现精细化的库存管理,前景巨大。
同时,在美国,和国内国家主导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模式不一样,利用风险投资创办半导体企业的发展模式非常常见,曾在美国担任访问学者的闵昊“一直很心动”。
2006年,闵昊从华虹功成身退,凭借前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自己在复旦大学实验室的3位学生和2位朋友共同创办了坤锐电子,这是国内最早参与rfid产业化的企业之一。闵昊纵身一跃,成了rfid产业的造势者。
但预想中的“风”并没有起来。到2013年左右,rfid行业遭遇滑铁卢。作为rfid产业风向标的沃尔玛,之前提出的2010年供应链电子标签全覆盖的目标至今依然是空中楼阁。
闵昊分析,除了技术不够成熟,投资回报无法计算,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是主要原因。“电子标签需要生产时加进去,成本由生产商承担,但供应链的好处落在零售商头上。投资回报模式没理清楚,行业发展缓慢。”
2015年是坤锐电子的“至暗时刻”。闵昊记得,当时业务格局打不开,rfid应用推广受阻,公司规模从此前近100人缩减至50人左右,“差一点就死了”。
专注“小而美”,和细分领域一起成长
当行业的泡沫破碎后,闵昊开始思考,rfid行业未来将去往何方?作为一家小微企业,又该如何抉择?
转型,是唯一选择。
“我们意识到,如果只是对标服装等零售行业,公司很难活下去。”于是,坤锐电子将目光投向资产管理方向。航空公司资产管理是当时坤锐电子重点投入的领域之一。
通过rfid技术可以实现飞机制造企业对航空零部件的智能管理。如在使用rfid对救生衣管理之前,空乘人员需要至少6.5小时逐个排查并确保所有救生衣都在座椅下处于就绪状态,在每个救生衣上贴装高可靠性rfid标签后,空乘只需要8分钟就可以确定所有救生衣的状态,还能够有效监控救生衣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救生衣在生命周期范围内最大化的合理利用。
和服装领域不一样,航空领域电子标签市场很小,2016年只有10万美元左右,大企业一般看不上这样的“小生意”。
此外,一般消费品的电子标签寿命只需要做到常温条件1-2年,而飞机上的电子标签要求85摄氏度内,数据能保持30年。这对芯片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需要反复对工艺和设计进行改进,研发投入很大,虽然单个芯片价格是消费领域芯片的10-20倍,但大企业仍然不愿意涉足。
“但我们可以做,也愿意做。”闵昊说,和大型企业竞争没有胜算,坤锐选择的是目前市场规模不大、但有一定技术门槛、并且前景极好的细分领域。
据介绍,目前全球每年服装和鞋子的rfid标签消耗量高达100多亿个。多大的一块蛋糕!“虽然眼热,但我们很难进入。”闵昊说,rfid产业领域一般有3个环节:芯片商、设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每一个行业的应用,三者之间都需要经过4-5年系统调试和芯片认证,形成闭环。因此,要想进入已经成熟的领域,门槛极高,一般没有人愿意花费极大代价临时更换芯片供应商。
“当然,我们也不愿意走低价替代的道路。”国内很多半导体企业走的是低价替代的路线,但闵昊觉得,开辟新的市场远比低价竞争要有意义得多。“虽然细分领域市场小,但我们有技术优势,和行业一起成长,自己造势,等蛋糕做大了,我们也能建立起门槛。”
2019中国物联网(rfid)行业 最有影响力创新产品——高频芯片
目前,坤锐的rfid产品已经持续应用于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公司的航空零部件管理,在航空零部件、机舱管理用电子标签市场,全球排名第一。市场规模从最初的10万美元增长到如今的100万美元。
“我们要进入这个领域,就有信心做到国际前三名,国内第一名,否则不会进去。”闵昊信心十足。
专注“小而美”,坤锐电子的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物联网是中小企业的天下
不只是航空领域,坤锐电子还涉足汽车领域,给福特汽车提供电子标签芯片,用于发动机引擎的标识和管理,使得发动机在整个汽车生产流水线上能得到更好的加工处理,并储存相应的数据。当发动机走下流水线以后,标签会随其进入整车厂,从而使整车厂对该发动机的生产过程和质量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闵昊看来,起源于物联网的rfid,如今也将随着物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再次“起飞”,车联网、工业互联网都是物联网的范畴。
去年,针对工业互联网,坤锐电子开发了一款无源传感器。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电源的传感器。传感器一般都需要电池模块来驱动,但通过将rfid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相结合,利用无线电波转换成的电能来驱动传感器读存取数据,不但可以对物体存在情况进行监控,还可以了解零部件的健康情况。
“这在很多领域都有需求。”闵昊举例说,变电站需要对变压器、闸刀等部件温度进行监控,但由于安全需求,不能使用带有电池的传感器,无源温度传感器也就有了用武之地,预计今年实现量产。
此外,高铁轨道螺丝是否松动,需要位移传感器自动检测,无源位移传感器不但可以胜任,还避免了电池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更换电池的成本。
车联网领域,早在2013年,坤锐电子开始和公安部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一起,开发车辆电子标识产品。在该项目中,坤锐是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方之一。
“这块市场也是未来车联网的组成部分,今后,在公安部的统筹下,车辆电子标识将成为每辆车的‘身份证’,有利于车辆联网后的认证与管理。随着电子车牌的商用,以后假车牌将没有生存的空间,年检也将实现电子化。”
闵昊坚信,和互联网不一样,物联网未来会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需要多种技术来接入和应用,提供多样化的产品解决方案,适合动作敏捷的中小企业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像互联网一样几家巨头‘一统天下’的现象不太可能出现,未来物联网一定是中小企业的天下。”
面板价格的涨跌,对彩电整机企业的影响格外明显
详细介绍DDR模块在SoC设计中的应用
静水压测定仪做抗渗水性的测定步骤介绍
基于GSM的超远程水泵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WLAN已被证明无法与移动通信服务相抗衡
高频芯片主要用于发动机引擎的标识和管理
基于LabVIEW和PXI平台设计的6-DOF并联机器人控制
氢燃料电池与储能电池并不存在替代关系
【访谈】汽车电子的新动向
2017小米在CES!不只是白色版小米MIX和电视还有多款新品
浪潮打造全球首个亚洲象生态保护系统,AI助力建设和谐雨林
模块式机房LED KVM切换器的详细讲解
i.MX 8M Nano系列用12路输出PMIC BD71850MWV介绍
无刷吹风机高速风筒11万转/分钟——高速风筒/吹风机PCBA设计
定制化及多元化的细分市场成为各大LED屏企角逐的新战场
基于TMS320F206PZA的DSP器件实现线阵CCD测量系统的应用方案
电流负反馈功放电路原理图
CATV上行放大器选择指南
特斯拉紧急澄清 上海将作为FSD完全版第一个试点城市?
金立M7引爆国庆手机市场,几大特色成全面屏新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