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VS纯机器视觉,谁更适合用于自动驾驶?

激光雷达、纯机器视觉,一直是自动驾驶技术中区别明显的两大方向。
实际应用中,二者在数据形式、精度、成本等方面都各有优劣势。
自动驾驶技术的基本原理
自动驾驶系统可分为感知层、决策层,以及执行层。
感知层,通过各类硬件传感器捕捉车辆的位置信息以及外部环境信息。
决策层的「大脑」,基于感知层输入的信息作环境建模,从而形成对全局的理解并作出决策判断,再向车辆发出执行的信号指令。
最后的执行层,将决策层的信号转换为汽车的动作行为。
激光雷达路线和纯机器视觉路线,都是自动驾驶车辆感知所处环境的一种方式,差别只在于实现方式不同。
机器视觉路线以摄像头为主导,配合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低成本激光雷达等。激光雷达路线以激光雷达为主导,配合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等。
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技术原理
激光雷达,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激光进行探测和测距技术,通常被安装于汽车顶部,可360度监测。在激光雷达内部,每一组组件都包含有发射单元与接收单元。
测距原理与激光测量地球、月球距离类似,就是基于激光发出+返回的时间。激光二极管发出脉冲光,照射到目标物后反射一部分光回来,二极管附近会安装一个光子探测器,由它探测出返回来的信号,再通过计算时间差就可计算出目标物的距离。
脉冲距离测量系统被激活后能收集到大量的点云,若这其中有目标物,它在点云中就会呈现出一个阴影。通过点云可以生成周围环境的三维模型。点云密度越高,图像越清晰。
可以认为,激光雷达最重要的两个属性是测距和精度。不同于摄像头,激光雷达方案是「主动视觉」——它可以主动探测周围环境,环境光线强弱不重要,白天黑夜都可以工作。同时,得益于激光光束更加聚拢,它比毫米波雷达拥有更高的探测精度。
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类似人眼,物体反射的光通过镜片在传感器上成像。它的劣势在于测距能力、受环境光照度影响很大的问题。与此同时,它的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人们能直观地看懂摄像头拍摄的内容,通过它做物体分类,也就是视觉识别的工作,就会非常容易。


小米线下全渠道总销额突破143亿元
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有何区别?
通过NVIDIA RIVA平台打造高精度智能语音客服系统
向全球发布了《2020研究前沿》报告
机器视觉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实践
激光雷达VS纯机器视觉,谁更适合用于自动驾驶?
什么是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的含义与目前形式
Arduino为什么备受推崇 它的优势是什么
Semtech加入Euridis协会,促进LoRa®器件与领先的公用事业标准的集成
5G+AIoT技术趋势与成功应用案例
频谱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EMC的概念和辐射机理
Jupiter Systems推出新的先进产品Warp/Blend Node
阿里强力布局芯片领域 国际芯片巨头集体入驻的背后
首款固态激光雷达(LiDAR)成像系统开发了一款MEMS微镜
美国或出台756页报告 加强限制中国购买半导体设备
焊接机器人出现焊偏怎么办,该如何解决
局部中浓电解液实现高比能锂金属电池的构建
Microchip推出全新时钟缓冲器 远超PCIe®第五代(Gen 5)防抖标准
什么是MIPS,PowerPC是什么?
疫情下的5G建设是机遇还是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