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网上的高清资源发布一般按照以下命名规则:影片名称(中文+英文).来源.压缩或处理方式.分辨率.视频编码.音轨格式——制作小组或字幕组名称@发布网站。由于命名中各规格之间都是以点分隔符(小数点)隔开的,因此,像h.264往往直接简写成h264或×264,以免影响阅读。
那么,从这些命名规则中我们能读出些什么信息呢?
一、片源来源:blu-ray和hd dvd
blu-ray即我们耳熟能详的“蓝光”光盘,简称bd。其实,从技术上来看,bd和hd dvd都采用了波长为405nm的蓝色激光作为读写源,是不是都应该称为“蓝光”呢?
1、bd = blu-ray disc,蓝光光盘,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
目前为止,蓝光是最先进的大容量光碟格式,bd激光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你能够在一张单碟上存储25gb的文档文件。这是现有(单碟)dvds的5倍。在速度上,蓝光允许1到2倍或者说每秒4.5至9兆的记录速度。
2、hd dvd(或称:high definition dvd)是一种数字光储存格式的蓝色光束光碟产品,现已发展成为高清dvd标准之一。
hd dvd可分为四类:只读的hd dvd-rom,单次写入的hd dvd-r,多次写入的hd dvd-rw和hd dvd-ram。当中hd dvd-ram的规格还没有最后确定。到2008年2月为止,hd dvd-rom 和 hd dvd-rw 的技术版本为 1.0,hd dvd-r 为 0.9。
二、处理方式:hd remux、hdre、hdrip(bd类似)
1、hd remux,简称为remux,通常是指将bd或hd dvd影碟中的视频与音频内容,以无损的方式提取出来,封装到特定格式(通常为ts)的文件里面的处理方法。它没有经过任何方式的重编码,视频和音频方面讲究“原汁原味”。不过,remux电影会没有原盘中的播放菜单和花絮,而且,电影容量很大,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需要较长的下载时间。
hdre是为了在容量、画质和音质上取得较好的平衡,将高清视频流进行重编码的处理方式。它不对音频流进行重编码,因此能保持不错的音质表现。hdre处理的电影最起码能达到720p以上级别的分辨率,因此也隶属于高清影片行列。
hdrip对视频流和音频流均进行了重编码,体积进一步缩小,画质表现稍逊于720p,优于dvdrip,而且体积也接近于后者。一部完整的hdrip电影一般只占用2gb至4gb存储空间,便于影音发烧友之间的交流。当然了,由于画质比720p要差一点,hdrip通常被划分为“标清”的行列。
2、常见分辨率:720p、1080i、1080p、a1080、a720、816p
前三个是用于标识高清影片分辨率的关键指标。其中,数字后跟随的i和p分别是interlace scan(隔行扫描)和progressive scan(逐行扫描)的缩写,而数字反映的是高清影片的垂直分辨率。
像720p就是指1280×720逐行扫描,1080i就是1920×1080隔行扫描,这是一种将信号源的水平分辨率,按照约定俗成的方法进行缩略的命名规则。达到720p以上的分辨率,是高清信号源的准入门槛,720p标准也被称为hd标准,而1080i/1080p被称为full hd(全高清)标准。
部分影片的分辨率为a720和a1080,是采用了变形技术以获得更高的画质。a1080一般包括1440×1080和1280×1080两种规格,纵向分辨率都达到了1080p的标准,通过播放时的横向扩展,实现接近full hd的清晰度。a720一般采用960×720的规格,也有更低到852×720的。
而816p并不是一种标准的分辨率,它是在做重编码的时候,为了有效的利用,缩减容量,利用avs软件将上下黑边裁掉。如1920×1080分辨率的电影比例为1.78:1,实际内容则为2.35:1的宽银幕,在去除黑边后则为1980×816。也可以采用变形技术将横向像素减少到1440,最后成了1440×816。
三、视频编码:h.264、vc-1、mpeg-2、x264
目前,在bd和hd dvd上得到广泛应用的高清视频编码格式,主要有h.264、vc-1和mpeg-2这三种。
从压缩率和对硬件性能要求来排序的话,h.264>vc-1>mpeg-2,而画质表现并不绝对,总体来说vc-1比较不错。
h.264是由itu-t(国际电信联盟)和iso/iec mpeg共同开发的,通常也被称为avc。现在还有一种叫x264的格式,其实是h.264的变种,它提供了免费、开源的编码器,常见于hdre和hdrip格式。简单地说,h.264就是一个标准,而x264是执行这个标准的一个具体产品。vc-1是由微软主导的一个编码格式,在硬件性能需求和视频体积上做到了较好的平衡,而mpeg-2由于技术基础较为成熟,在早期高清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很广。
四、音轨格式:dd5.1、dd plus、dolby truehd、dts、dts hd、lpcm
1、dd5.1:即传统的dolby digital 5.1(杜比数字5.1,ac-3)。
它能够提供入门级的立体一线多声道的体验。dd5.1的压缩率相当高,编码率较低(最高只有640kbps),在发烧级的高清音频应用中难免捉襟见肘。占用空间小,便于网络传输是dd5.1音轨的两大优点。
2、dts:(digital theatre system的缩写)属于有损压缩技术。与dd5.1相比,dts的编码率在1.5mbps以上,能够实现更好音频回放效果。
3、dd plus:dolby digital plus,也可以写成“dd+”。
它是目前高清应用中常见的音频技术,它具有7.1或以上数量的声道,编码率范围较广,最高可达6mbps。dd plus可以做到音质和容量兼顾,已经得到了高清业界的广泛认可,适用于广播级别的高清应用领域。
4、dolby truehd:它采用了100%无损压缩编码方式,最高支持18mbps的编码率和八个24bit/96khz全频带声道。由于编码率较高, dolby truehd音轨占用的存储空间,对传输带宽的要求也是相当惊人的,难以应用于广播系统当中。
5、dts-hd:dts-hd技术以7.1声道为起点,最高可以支持32声道的环绕声回放,采样率从8khz到192khz,编码率可达1.5mbps。dts-hd是dolby truehd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在高清影音市场拥有较好的前景。
6、lpcm:(linear pulse code modulation的缩写)即线性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以连续线性取样方式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音频技术。lpcm音频不经任何压缩,它在保证良好音质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数据量。
五、封装格式:ts、avi、mkv、wmv
通常,我们将这四个术语理解成高清视频文件的扩展名,但更准确地说,这应该是高清视频最常见的四种封装格式。
从理论上说,封装格式与视频的编码格式以及音频格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现在,ts格式已经成为了网上应用最广泛的封装格式,在“remux”片源里经常看到它的身影。而且,一些比较高端的音频技术,如dts-hd,只能以ts的格式封装起来。
至于avi,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封装格式,但属于较为落后的规格,对新兴视频编码的兼容性较差。mkv和wmv的片源也比较丰富,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如ts格式,而且,powerdvd并不支持mkv的封装格式。
基于LinkSwitch-PH可控硅调光驱动器的高效LED照明设计
OPPO或将进军智能手表和智能耳机市场
五大高端旗舰进行充电对比,OPPO超级闪充又赢了
识别技术拐点
论如何拥有一个AI朋友丨AI的无限可能性
高清术语与命名规则
智能镜子显示器可让智能家居的体验更为智能
物联网卡管理平台能有效降低物联卡成本
适用于您的汽车SoC的10BaseT1-S VIP
无线智能家居技术中ZigBee和RF射频的对比
富士电子和英飞凌为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功率模块
分享一个有意思的电路—纽扣电池电流测量
Nokia搭载屏下指纹的5摄加持拍照王售价699欧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保护人工智能和数据安全刻不容缓
4K如何与5G、云实现产业正循环?
基于ubuntu18.04 VScode开发100ASK-ESP32
常见智能家居系统应用领域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有哪些应用领域?
调数字PFC控制器为电机控制系统监控实现功能优势升级
无膜光学麦克风技术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