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穿结是半导体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载流子的输运原理可分为带内隧穿结(intraband tunnel junction)和带间隧穿结(interband tunnel junction)。
带内隧穿结在半导体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中较为常见,如在欧姆接触架构中,电子在n型半导体材料与金属之间的输运方式即是通过带内隧穿完成;影响载流子带内隧穿效率的关键因素是隧穿结区的宽度,因此为了减小隧穿结区的宽度,需要采用重掺杂的半导体层。
带间隧穿即电子从p型半导体层的价带,途径禁带,最终到达n-型半导体层的导带;于此同时,p型半导体层中伴随着空穴的产生,并在价带中进行输运;影响带间隧穿几率的关键因素包括两侧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隧穿结区中的电场强度、隧穿结区的禁带宽度、载流子的有效质量。目前较为常见的有同质隧穿结(如p+-gan/n+-gan,图1a);为了有效增强载流子的隧穿几率,研究人员提出了极化隧穿结(如p+-gan/ingan/n+-gan,图1b),即利用ingan层中极化电场的方向与内建电场方向相同的原理,实现隧穿结区中电场强度的增强,此外ingan隧穿结的引入可有效减小隧穿结区的禁带宽度,实现载流子的高效率输运;此外介电调控隧穿结也是一种可有效提高载流子隧穿效率的重要器件架构(如p+-gan/sio2/ito,图2),即利用sio2材料较低的介电常数,实现隧穿结区中电场强度的增加。介电调控隧穿结亦可采用p+-gan/algan/ n+-gan架构[phys. status a 214(6), 1600937(2017),materials 10, 1221 (2017);注,algan材料的介电常数小于gan材料]。
图1 (a) 同质隧穿结 (b)极化隧穿结 [appl. phys. lett. 102, 193508 (2013)]
图2 p+-gan/sio2/ito介电调控隧穿结 [appl. phys. lett. 108, 133502 (2016)]
带间隧穿结由于具有良好的载流子输运效率及电导调制效应,因此广泛应用于gan基发光二极管中,以缓和电流拥挤效应,提高外量子效率。
fqj
利用多次回波技术的激光雷达实现雨雾穿透进行车辆测量
常用Linux命令总结
三极管元器件在现代电器中的重要性
采用华大半导体的HC32L系列的便携式血氧仪方案
行家观点-通过物联网技術提升“智慧农业”的效益
带间隧穿结的若干种架构及其应用的详细讲解
一文解构中软国际智慧零碳一站式解决方案
基于LinkSwitch-PH可控硅调光驱动器的高效LED照明设计
OPPO或将进军智能手表和智能耳机市场
五大高端旗舰进行充电对比,OPPO超级闪充又赢了
上海某外企急需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LED驱动芯片如何影响LED灯的寿命
PIC单片机与PC机实现串行通信的设计
面部表情识别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晶心科技 IAR携手助奕力科技开发其符合ISO26262 的TDDI SoC ILI6600A
浅谈采埃孚的IGBT功率器件数字孪生技术
高速电路板的叠层建议 完美走线的诀窍
富士电子和英飞凌为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功率模块
分享一个有意思的电路—纽扣电池电流测量
Nokia搭载屏下指纹的5摄加持拍照王售价699欧